“我站在五七车站上/把首都北京遥望/金水河碧波在心中荡漾/天安门城楼在脑海闪光/啊,毛主席/心中的红太阳/我们日日夜夜把您老人家盼望。”
这是我46年前写的一首充满激情却未曾发表的歌词,一个入伍刚满一年的警卫战士的处女作。
1975年初春,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结束了,战友们一分为四,一拨去了山东省委,一拨去了南郊宾馆,一拨去了生产指挥部(省政府),而我们一拨却坐上大卡车,拉到了济南郊区空军十三航校大院,进了最里边的一座又套着围墙的小院子。
小院子不大,却住着个百十号人的连队。连队在这里干什么?在满眼都是空军的航校里,这一小股陆军,自然罩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从这里,我开始了近40年的军旅生涯。
集合号过后,连长史汝增站在队前讲话。一番常用欢迎词道罢,转入了“教育”主题:新战友们来到这里,看到其他战友有的分到省委,有的分到生产指挥部,有的分到南郊宾馆,可能会眼热。我这里要告诉大家,他们还羡慕咱们来!我们连虽然没有那三个地方繁华,可任务很特殊——守卫五七车站。“五七车站”是什么呢?就是临时停放毛主席专列的车站。毛主席多次来山东,有七次都是从咱这里经过或住在列车上办公、开会和休息,车站一线都由我们站岗警卫。大家想一想,这可是天大的政治任务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光荣、更神圣的呢?!不过,我们也有条严格的纪律,对外界必须保密……
连长还在“教育”,我的脑子却不听使唤,开起了小差:天哪!我们这是给毛主席当警卫战士啊,有机会见到毛主席呀,多光荣、多自豪、多幸福啊!怪不得当初政审特严格哩!
我的心瞬间涌满了暖流,被一种幸福感包围着。下连的第一天晚上,我激动地失眠了。
五七车站,实际上是坐落在济南市郊的一个铁路专用线站台。1958年8月8日,毛主席来济南时首次启用。此后,他凡是来济南,均在这里停留。特别是1959年,毛主席三次视察历城东郊公社,接见山东省委领导,召开6级书记座谈会,都是在这个车站的列车上完成的。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列车上办公和休息,是毛主席出京视察的一大喜好,为的是不给地方添麻烦,不给老百姓添麻烦。这“两不”,自然为我们连成就连史上的光荣提供了机遇。
车站的站台南北不到500米,两道铁轨从机场外绕了一个大弧徐徐延来,一列深绿色的火车卧在水泥马塞克砌成的月台下。春天,铁道旁的沟坎坡埂上,万木泛绿,野草葳蕤,映衬着长长的列车,构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夏天,密密匝匝高高矮矮的杂树蓊郁成一片绿色屏障,高高大大的法桐树遮掩着月台。秋天,沟坎上的绿依然葱绿,而黄的却渐渐变黄,站台下的果园里,苹果、香梨已挂满了枝头,老班长向我们讲起了当年打锦州战士们“不吃一个苹果”的故事。冬天,铁道两旁的草木完全枯黄凋零,法桐树早就甩掉了自己的巴掌,偶尔不知从哪儿起来几片落叶在铁轨间打滚儿。站台边上的冬青丛,此刻好像更来了精气神,尽情地朝着寒冷炫耀自己的坚守。
车站的东南角,有一绿漆小木屋,里面有一部直通连部的手摇电话,那就是我们执勤的岗位。平时执勤的主要任务就是守站台、看铁轨。一天24小时轮流上岗,带班员则在站台上巡逻并负责叫岗。除此之外,连队还进行警卫战士所必需的训练,诸如队列、礼仪、擒敌拳、捕俘拳等,也组织刺杀、射击、投弹、军体、五公里越野等通用课目。
说句实在话,有任务才有舞台。任务在身,再苦再累,大家处于激情和亢奋中并不觉得累。没有任务,特别是当列车开走,空旷的站台上,只留下那冰凉的铁轨和不会说话的枕木,大家心里空落落,文章开头那几句歌词,就是在这种心境下萌生的。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警卫战士,谁不盼望着为敬爱的领袖站岗?谁不期待能近距离沐浴“红太阳”的光辉?尤其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次,看着停放在月台的列车,我们想象着毛主席窗前那彻夜亮着的灯光,仿佛看到人民领袖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不知有多少次,我们在月台上巡逻行走,想象着哪里曾经是他老人家下车散步的地方,哪些石板曾经承载过伟人的脚步……然而,1976年9月9日那天中午,毛主席与世长辞的消息,晴天霹雳般击碎了全连官兵再为毛主席站一次岗的盼望。“为毛主席站岗”,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梦。
太阳依旧每日东升西落,在每一个角落留下足迹与踪影。但留在记忆深处的站岗巡逻,连同对那份真挚情感的守望,包括在神秘站台上那些生活碎片,却在不知不觉中,担当了一回时光的见证者,游走在我的青春世界里。游走了四十多年,一直游走到今天。
(作者:于永军)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