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红色记忆】驰骋在冀东大地上的“李向阳”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04-25 14:53:26

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战争冀东游击战争中,有一位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他的故事在冀东家喻户晓,他就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之一包森。


包森


包森成长在陕西,辉煌在冀东。他在冀东暴动失败后,率40余名伤兵坚持抗战,战法灵活、战果巨大,老百姓神化他为“二十八星宿下凡”,展现了他独撑危局的领导能力。活捉赤本大佐,被作为典型战例由叶剑英元帅在延安向中外记者进行了介绍。全歼号称常胜军的武岛骑兵中队,开辟了晋察冀边区成建制歼灭日军之先河。鏖兵果河沿,以少胜多,他指挥艺术高超,用7个连的兵力取得了全歼一个团、击溃一个团的巨大战绩。战报上报晋察冀军区、作战部后,上级不敢相信,命令重报,3次上报战绩一致,军区才确信战绩属实,并立即给予全军区通令嘉奖。他,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包森,原名赵宝森。1911年出生于陕西蒲城一户农家。1930年宝森来到陕西三原、省立三中,结识了进步师生,投身学生运动。1932年加入共产党。他先是在西安一中、参加了“四·二六”,驱逐蒋介石派来的戴季陶,并组织学生游行,党组织安排他来到西北革命根据地,组织地方政权和扩红的工作。1937年3月,他跟随周恩来副主席前往延安,进入抗大学习。赵宝森在抗大学习了半年。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历史,学习了军事和游击战术,他如饥似渴地充实自己。毛泽东主席多次到抗大讲演,他的许多重要论述就是在这里首先发布的,如《实践论》《矛盾论》等。包森畅游在浩瀚的军政知识的海洋,结合自己的斗争实践,初步掌握了其中的精髓。通过半年的学习,他从一个激情的爱国学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1937年8月底,赵宝森从抗大军事系毕业,被分配到八路军115师。在三原桥底镇改编后出征,部队高唱着《到敌人后方去》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渡过黄河开赴抗战前线。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115师的健儿在山西平型关伏击了日寇坂垣师团的,辎重后围部队,这是八路军对日第一仗。当冲锋号响起时,他勇猛地扑向鬼子,夺过了机关枪。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仗,大长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赵宝森一笔漂亮的毛笔字,引起师政训主任罗荣桓的注意。他了解到这个青年在进入抗大前就是学生运动的领袖,在西北根据地有过开展群众工作和扩红的历史。他决定把宝森留在身边,坚持敌后根据地的建设,这是位难得的人才呀!罗主任向徐海东旅长要人,赵宝森留在了地方工作,担任了工作队的队长,踏上了冀东,开创根据地的战斗。


在敌后赵宝森和当地群众建立起鱼水一般的感情。干部战士非常亲切地叫他“宝森”。赵宝森索性正式启用了“包森”这个化名。


冀东八路军在战斗中


1938年夏,包森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冀东抗日大暴动。十万暴动军民和八路军占领了冀东九座县城和开滦煤矿。切断北宁铁路,震撼了平津,直接配合了正面战场上的武汉保卫战。1939年春,他的队伍在遵化城东、巧妙地活捉住日寇“赤本大佐”,引起了日军总部的震惊和恐慌。包森为何能活捉“赤本大佐”?他抓住了赤本的两大致命弱点;一、好大喜功,急于表现自己;二、自以为聪明,认为中国人都比他傻。包森将计就计,利用被俘的卫士王振锡假扮吸毒以迷惑赤本,然后由早已打入日本特务队的地下党员卢奎礼传递情报。王振锡用计将赤本与大部队隔开,最终包森干净利索地俘虏了赤本,并甩开跟来的日伪军。这场兵不见血刃的战斗充分展示包森的指挥艺术,他安排在敌人内部的棋子是那么恰到好处,王振西的大智大勇最终使赤本束手就擒。事后,日军大本营费尽心机,企图营救,未能得逞,赤本大佐最终被处以极刑。


1940年元月,冀东党委召开葛老湾会议,决定开辟盘山和鲁家峪两块新的根据地,包森受命创建盘山根据地。二月他率部冲破险阻来到盘山,消灭当地二十余股土匪。不久,就把盘山打造成新的抗日根据地,部队在不断地扩。七月冀东13团成立,包森兼任团长。13团与原来的12团相互配合,打了许多漂亮的胜仗,冀东游击区连成一片,迎来了抗日新高潮。


武岛骑兵中队是1940年初,从伪满州国开进关内的急先锋。骑兵中队是关东军特批成立的,马匹都是从蒙古挑选的优良军马,清一色黑毛皮,百姓们称他们是“黑马队”。黑马队训练时用中国老百姓作为活靶子,练瞄准,练劈刀。入关后更是穷凶极恶,烧杀奸淫。老百姓是又恨又怕。当敌人得知包森的13团成立,就狂妄地前去袭扰。


包森设下的情报网早已将其行踪掌握得一清二楚,并在白草洼布下天罗地网。白草洼地处盘山西麓,是个小山谷,山坡上除了裸露的山石到处都是半人高的荒草,是打伏击的极好地点。包森率部预先埋伏在东、北两面,曾克林参谋长率部在南、西两面形成布袋。上午10时,黑马队旋风般进入白草洼。三面埋伏的八路军同时开枪,敌骑陷入重围,只得冲向西口,被后来赶上的十二团三营一连堵死缺口,手榴弹、机关枪响成一片,敌人尸横遍野,猖獗一时的武岛中队全部被歼灭。在打扫战场时,一个装死的鬼子突然跳上一匹战马,拼命奔逃,战士举枪准备射击,包森拦住他说:留个活口吧,让他向上司报告,取消他们的建制!


1941年日军二十七师调走,伪治安军23个团三万人接防冀东。我12、13团主力先在遵化、三屯营四十里铺设伏解决了敌第三集团军六团。在攻打刘备寨、亮子河、西旧寨等处又各消灭一个营;在果河沿、设伏歼敌一个整团,还击溃三团和敌集团军司令部。仅果河沿一仗就歼敌千人,缴获山炮6门,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26挺,枪支七百余支。成建制消灭了敌人四个团,大大提升了冀东八路军的战斗力,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日伪汉奸听到包司令和十三团的威名就如惊弓之鸟。一到夜晚,日伪军就龟缩在碉堡里,乡乡村村都响起了敲锣声“平安无事喽!”,“平安无事喽!”此起彼伏,整夜不停。听到这个声音,敌人才能睡得着觉,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何时包司令的13团就如神兵天将。那个在白草洼唯一死里逃生的日军上士名叫冢越正男,他被放回去报信,拣了一条命。1991年,已是耄耋老人的他,怀着生孽不还,死难瞑目的谢罪心情再次来到中国,专程到盘山烈士园。一路上他对每个碰到的中国人虔诚致礼,用心悔罪,他拔下野花,扎成花圈,用中文题写的“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死之人,拜见包森”的挽联,供奉在包森烈士墓碑之前,面对英灵,长跪在地以额叩地,老泪纵横。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德国总理勃兰特为二战被害的人下跪忏悔,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宽恕。然而安倍政府对侵略中国的罪行拒不道歉,面对政府与个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孰真孰伪,孰是孰非,昭然若揭。


1942年2月4日,包森率部在夏家峪巧妙伏击正在扫荡的日军,打死中佐大队长等70余人,华北日军司令冈村宁次也不得不应对冀东地区新的形势。2月17日,在沙婆峪,包森遭到日军和“满州军”的袭击。这是一场狭路相逢的遭遇战。日军倚仗武器精良,人多势众,包森冷静地指挥部队突围。当他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一颗致命的子弹击中了包森的膛,鲜血直流。在战友们的呼唤声中,包森慢慢地睁开双眼,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不行了,由一营长指挥……”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部队安全突围。


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13团政治部主任刘诚光、13团团长包森


“将星陨落山河哽咽,燕赵大地为英雄悲泣”,人们将永远怀念这位牺牲时还不满31周岁的英雄。他把生命和鲜血永远洒在了冀东的大地上!洒在了他深爱的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仿佛听见萧瑟的秋风在呼唤:“李向阳……”,仿佛又看见他骑在马背上,驰骋在冀东大地上的矫健身姿,身后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李向阳!



(作者:王夫泉)


责任编辑:林静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