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抗敌的枪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帷幕。卢沟桥从此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御侮、英勇不屈的象征。历史将永远铭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〇旅第二一九团第三营营长金振中,在卢沟桥点燃了中华大地抗日的圣火。
金振中,字霭如,1903年生于河南固始县一个贫寒农家。成年后投军冯玉祥部队,给冯玉祥当侍卫兵,不久考入由冯玉祥创办、爱国将领张自忠任校长的西北边防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冯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曾参加五原誓师和出师潼关北伐。金振中的上级长官——军长宋哲元、师长冯治安、旅长何基沣均为坚决抗日的爱国将领。团长吉星文,更是一位具有满腔热血的杰出的青年爱国军人。他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吉鸿昌将军的堂侄。
1933年3月,第二十九军依托长城与日军激战于喜峰口、罗文峪。金振中的第三营奉命抢占喜峰口东侧的烟简山以堵击日寇。烟简山是喜峰口一带的制高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战斗打响后,中日两军对其争夺异常激烈。金振中身先士卒,率全营官兵凭借大刀、手榴弹和不怕死的精神,同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杀,两个小时后,终于击退日寇,占领了烟简山阵地,为第二十九军喜峰口大捷立了大功,受到师长冯治安的嘉奖。
卢沟桥事变时守卫卢沟桥的金振中营的中国士兵
1936年,日寇为进一步实施其肢解华北、侵吞中国的罪恶计划,在继扶植汉奸殷汝耕割据冀东22个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后,又指使汉奸宁雨时率伪军3000余人,窜到北平西80华里的东西斋堂,策划成立“冀西防共自治政府”。军长宋哲元闻讯后,急令一一〇旅旅长何基沣,火速派第二一九团赶往敌穴斋堂村,以剿匪名义,迅即围歼。团长吉星文遂命金振中第三营打先锋,直捣斋堂村。时值农历除夕之夜,风雪交加,沿途雪深盈尺,但部队士气极高,一鼓作气赶到斋堂村,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对敌包围。正在酣睡的敌人惊慌失措,一个个束手就擒。翌日晨,团长吉星文率援军赶到,当即布置追歼西逃残敌。第三营仍一马当先,又歼敌千余,并活捉大汉奸宁雨时,一举粉碎了一个尚未出笼的汉奸政权。
农历正月初三,师长冯治安在西苑第一一〇旅旅部召开祝捷大会,金振中被授特等奖,记大功一次。
二
从1936年10月至1937年7月7日事变之前,日军在占领通州、丰台、南口以后,又把卢沟桥和宛平作为侵占北平的战略目标,不断在宛平城东北、卢沟桥一带及平汉铁路北侧进行挑衅性的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日军剑拔弩张,战事已呈一触即发之势。师长冯治安和旅长何基沣认为,应慎重考虑派出守卫宛平城和卢沟桥的部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由二一九团金振中的第三营防守城、桥最适合。金振中是一位出了名的爱国军官,英勇善战,有胆有识,全营官兵没有不服他的。他很注重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部下,让全营官兵在吃饭前和睡觉前,都高呼军长宋哲元的训词:“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金振中接到调防宛平和卢沟桥的命令后,深感职责重大。师长冯治安对他说:“北平的局势国内外深为关注,稍微失当,就会危及国家的前途和我军的荣誉。因此,与日军的争端要尽量推迟才好,望你善自为之。”
金振中回答:“本着师座的训示,以无事为好,但到了忍无可忍的关头,也不能怕事。若日军犯我宛平和卢沟桥,我只得抱着与城、桥共存亡的决心,还击日寇,以报举国同胞的殷切期望和维护本军的荣誉。”
冯师长沉思良久,回答说:“好吧!”
1937年7月6日,驻丰台的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冒雨率领全中队在炮兵配合下绕过宛平县城,拐到铁路北面,再次在未通知中方驻军的情况下,在卢沟桥第二十九军部队驻地附近举行实战演习。
金振中为侦察敌情,午饭后换上便服,外披蓑衣,头戴斗笠,扛着铁锹,在日军演习地附近的一块农田里装作排水的农夫,边挖沟边观察敌阵。只见日军的步兵不顾雨淋和道路泥泞,以卢沟桥为目标,进行攻击演习。步兵后面的炮兵如临大敌似的在紧张地构筑工事,炮兵后面则是隆隆开过来的一辆辆战车。
凭着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人的敏锐目光,金振中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便立即回营部召集营、连、排三级指挥员开紧急军事会议。“日本人就要动手了!”金振中说,“我们的头脑必须清醒,如果有一个来犯的鬼子从我们的火网里逃走,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做下了有辱于国家和民众的事情。追查责任,首先要追查今天在座的各位。弟兄们,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如泰山啊!当然,我们应该本着最高当局的对日军只应战不求战的方针,不首先开第一枪,只是在日军进入我们阵地百米内,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开火……”
金振中紧急调整兵力部署。日军既已占据丰台,兵出其后,兵力部署的突出点就是宛平县城。宛平县城在永定河东岸,处在桥东,城不大,居民也不多,只有东西两城门。根据地形和当前的敌情,金振中把战斗力较强的第十一连置于铁路桥和它的北面,重迫击炮连置于铁桥西端,第十二连附一重机枪排和一轻迫击炮排置于城南,第九连置于城内。另两个重机枪排集结在城内东北角,第十连作为预备队在石桥以西待命,另两个轻迫击炮排暂置于东门内,以策应左右部队,并令他们用沙袋将东门完全堵死,全城军民只从西门出入。金振中指着地图,一个连一个连地询问战斗准备情况以及应急措施。散会后,他又亲自到第十一连跟连长和几位排长一道研究守桥的具体部署。
三
1937年7月7日,清水节郎又率领第八中队到回龙庙和大瓦窑一带演习。
暮色降临,雨声淅沥。在大瓦窑演习的日军不但迟迟不撤,还在加强构筑工事。为防万一,宛平县警察局在天黑后便把西门关闭,不许人出入。
夜里10时40分许,宛平城内守军突然听到城东北方向日军演习场地响起十几声枪响,接着,便是日军集合的哨声和跑步声。
少顷,金振中接到守城军官报告:据日军称一名新兵在“演习”时被我城内驻军捉去,日本军官要求率队进城搜查。金振中立即联想到九一八事变,预感到日寇要故伎重演,便断然地回答:“日方士兵被抓纯属捏造,进城搜查绝对不能允许!”
金振中立即将此情况报告给副团长苏桂卿和旅长何基沣。何旅长当即斩钉截铁地命令第二一九团并第三营:(一)绝不容许日军进城;(二)日军武力侵犯则坚决回击;(三)我军守土有责,绝不退让;放弃阵地,军法从事。当夜刚过11时,金振中接到冀察绥靖公署许处长打来的电话:“据日方说,他们的一名演习兵被宛平城内华军捉进城去,现在他们强烈要求进城搜查。”
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金振中在电话上告诉许处长:“在这黑漆漆的雨夜,日军事前未征得我方同意就到我卢沟桥警戒区内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妨害我国主权,走失士兵与我方毫无关系!”金振中特别提醒许处长:“千万莫要听信日方谎言,日军的企图是偷袭宛平城,只因我守备森严,无隙可乘,便捏造士兵为我所捉,以此为借口,好乘进城搜查之机,诈取我城池。”
诚如金振中所言,日方所说的那个失踪的士兵名叫志村菊次郎,是个传令兵,因小解掉了队,20分钟后便归队了,日军军官明知如此,却借题发挥,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就在金振中跟许处长通话时,有3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士兵,鬼头鬼脑地顺着卢沟桥桥头附近的高粱地悄悄逼近桥头,企图作夜袭侦察。班长李延辉跟巡逻哨兵左庚午、张得法等发现日军后,大声喝问并迅即冲入高粱地抓捕。偷袭的鬼子见势不妙,赶紧狼狈逃窜了。正在桥头查岗的排长李文成详细了解情况后,预料到鬼子不会就此善罢干休,便立即命令全排战士全部进入自己的战位,并用电话将情况报告了连、营长官。
金振中刚刚放下电话,激烈的枪炮声便响了起来,日军炮弹飞越宛平城墙,将中国守军营指挥所炸塌,正在值勤的士兵2人被炸死,5人被炸伤。各防守阵地纷纷来电话向营部报告:“日军正向我方扑来。”
此时,营部与团部、旅部专用电话线被日军破坏殆尽。金振中无法向上级请示,便果断地下达了作战的命令,且冒着炮火登上城墙观察敌情,指挥部队还击敌人。宛平城中日开战打了一个多小时,日军在金振中第三营官兵勇猛反击下伤亡惨重,始终未能接近城墙半步,只好龟缩在原地待援。
四
8日凌晨2点,金振中接到冀察绥署的电话,内容是中日双方已达成两点协议:一、停止射击,阵前死伤官兵各自运回;二、绥署和日方各自派若干人于5点钟分乘汽车前往日本北平特务机关交涉有关事宜,要金振中作为中方代表之一参加交涉。金振中离开指挥所时,特意给部下下了一道命令:“日军在哪里进攻,就在哪里将它消灭!”
日方参加交涉的人员有日军顾问缨井德太郎、特务机关长松井等。中方参加交涉的人员有冀察外交方面的负责人魏宗翰、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宛平驻军营长金振中等。在交涉中,松井虽承认“失踪的士兵”已经归队,但仍蛮横无理地要求我守城部队退出城外10里,以便日军进城“调查失踪原委”,并且一再恫吓中方人员,若10分钟内,还无解决办法,严重事件将立即爆发,枪炮无眼,不但殊为君等危,且宛平也将化为灰烬,还要中方赔偿一切损失。
日方的威吓,在中国爱国官员王冷斋和爱国军人金振中面前没有任何效力。他们正气凛然地跟日方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义正词严地驳回了侵略者的无理要求。金振中告诉王冷斋,日寇这是在借谈判以争取时间增补部队,准备更大的反扑,请王冷斋县长让县府秘书将其有关命令快速送往营指挥所。
果然不出金振中所料,5时30分,双方还在谈判之际,金振中便接到报告:驻扎在丰台的日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主力部队在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下,分乘8辆大卡车气势汹汹地向宛平城开来。
金振中向日方代表提出强烈抗议后,便拂袖退场。在距宛平城不远的沙岗村,金振中发现日军已布防完毕,战斗队形全都散在各个点上,士兵卧倒作射击准备,步兵炮则对准回龙庙。见此情形,金振中心急如焚,大步流星地疾趋营前沿指挥所。一跨进指挥所,他便命令预备队第十连沈忠明排火速赶至李文成阵地,协助其守卫桥头和回龙庙。
在天大亮后,东警戒线方向出现大队日军。沈排长跳出堑壕,站在掩体前伸出右手制止日军进入戒区。日军军官仍蛮横地声言要搜寻失踪士兵。双方持枪怒目相视。沈排长威武而严肃地答道:“此处是我军事警戒区,外国军队未经我军允许不得进入!”沈排长话音刚落,“啪!”日军军官竟拔出手枪向沈排长射击。顷刻沈排长胸口便冒出一股殷红的鲜血 ,“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80余名战斗员见沈排长倒在血泊中,个个怒目圆睁。“打!”随着营长金振中在电话中下达的命令,早已做好准备的战士们手中的长枪、短枪、机关枪、手榴弹一起向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迸射出了愤怒的火焰,疯狂的日军士兵纷纷中弹倒地。
日军增兵已达500余名。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像狼群一样冲入守军阵地。守军在李文成排长指挥下,抡起大刀冲入敌群砍杀。半个小时后,守军80余名士兵终因寡不敌众,绝大部分战士死在桥头阵地,铁路桥东桥头阵地和回龙庙落入敌手,但日军也损失百余人。
8日7时30分,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对驻天津的各部队下达准备出动的命令。下午1时,日军驻扎丰台的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大佐从北平赶到宛平城东前线,亲自指挥作战。
日军投入兵力2000余人。中方守卫宛平城和卢沟桥的金振中营原有1400人,但在铁路桥等处战斗中已有百余人伤亡,能直接投入战斗的仅有1200余名。
日军大队长一木青直,指挥其炮兵向宛平城猛轰一阵之后,用9辆坦克配合步兵压向宛平城,妄图一举克城。守军在金振中指挥下,以步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硬是把强攻的日军打退。日军完全没有料到会遭到中国守军如此顽强的反击。
就在金振中率第三营官兵跟日寇在宛平城下鏖战时,旅长何基沣也亲率驻西苑的旅直属队一部开往八宝山、大井村一带主动出击,以策应宛平城与卢沟桥保卫战。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日军毫无进展。在战斗力上,日军虽还占优势,但士气已落,便于当晚9时停止进攻。
8日晚8点,保安第四团第二营曹营长带领4位连长潜入宛平城向金振中营长报到,说是奉冯师长之命率全营官兵前来增援。曹营长将所带700余人交金营长指挥。
金振中神情凝重地告诉曹营长并几位连长,铁路桥、回龙庙失守,铁路咽喉被日军所扼,形势极为不利。随后,他和曹营长等人研究夜袭敌军、夺回失去阵地的计划。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组织突击队夜袭铁路桥,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定将铁路桥、回龙庙夺回。
9日凌晨2时,细雨霏霏,黑夜沉沉,伸手不见五指,金振中亲率突击队秘密出城。突击队员每人膀上扎着一条白毛巾,以作标记。突击队在茫茫夜色掩护下悄悄接近东桥头,两面包抄,出敌不意地冲入敌阵。顿时日军阵地上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官兵们挥舞着闪着寒光的大刀片向鬼子们砍去,喊杀声惊天动地传出数里之遥。
此役历经一个小时,日军一个中队几乎被全歼,突击队虽也伤亡了200余人,但铁路桥和回龙庙终被收复。
打扫战场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一个隐匿在日兵尸体下面的鬼子小队长向金营长投去一颗手榴弹,金营长腿被炸断倒在血泊中。紧接着,这个鬼子小队长又向金营长开了一枪,子弹击中金营长的头部,由左耳旁钻进,从右腮穿出。金营长的随从护兵怒吼着挥起大刀将这个鬼子小队长砍成了肉酱。金营长被抬到包扎所,立即又被护送到长辛店车站转送至保定医院救治。经过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金营长总算活过来了,但被截去了右腿。
在金振中营长住院疗伤期间,全国各阶层人士纷纷派代表前来慰问。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也派代表携带慰问品前往慰问,并赠送“抗日先锋”银盾一枚。这使他感动不已。
金振中伤愈后,立即重返抗日前线,靠留有残疾的另一条腿支撑,参加了武汉保卫战。武汉失守后,1940年他又参加了对日的鄂北会战。此后,他还在许多地方参加过对日作战。
抗战胜利后,金振中不再指挥部队。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金振中跟随张克侠、何基沣于11月8日在徐州东边贾汪地区起义,随部队开到山东解放区,投身到人民革命行列。不久,他复员回河南老家,生活上受到人民政府优待。
(作者:赵赓)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