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红色记忆 > 正文

【“行”悟初心】瞻仰抗战旧址 感悟抗战精神

来源:中华魂网 · 2024-07-20 13:20:22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开办“‘行’悟初心”专栏,旨在通过对党史、国史、军史遗址的寻访,感悟历史、致敬英雄、汲取力量、传承精神。欢迎赐稿: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80多年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持续14年的反侵略战争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


6月18日-24日,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一行在李沛文会长的带领下,先后来到山西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革命纪念地、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地,百团大战纪念馆、河北涉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地开展“学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学习培训活动。


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后,山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挺进山西,在太行山区建立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带领太行人民在太行山上开展革命斗争,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详细地记录着老一辈革命家和三晋人民用绝不屈服的意志和满腔的爱国热血铸就的太行精神、抗战精神。一场场逼真的场景演示、一幅幅珍贵的文字图片、一件件简朴的军衣、一件件斑驳的兵器,使我们思绪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抗战岁月。展馆内,平型关大捷的场景演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模拟塑像和影像,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如在眼前,八路军英勇抗敌的壮举和机智策略令大家肃然起敬。


位于距武乡县城东35公里处的王家峪村,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展示的是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战争时期工作生活过的场所旧址和历史遗物,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勤俭奋斗、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


位于山西长治市黎城县境内的黄崖洞,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险要,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基地,被誉为“人民军工摇篮”。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1941年11月,侵华日军集结重兵、大举进攻黄崖洞。奉命保卫兵工厂的八路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八个昼夜,以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条件打出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的麻田村,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150个多个党政军学商机构陆续驻扎于麻田,这里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8位元帅、6位大将、26位上将、63位中将、300 多位少将,麻田也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


在山西阳泉市区西南10公里的狮脑山伫立着百团大战纪念馆,纪念馆充分运用声光电、半景画及大型沙石模型展现出狮脑山上我军那场顽强的鏖战场景: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一面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一面在正面战场上集结重兵,阴谋进犯西南、西北,妄图迫使中国投降。在这紧要关头,为了粉碎日军阴谋,争取华北战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北4公里处的赤岸村中央,是八路军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司令部旧址由下、上、后三个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四合院和防空洞组成,防空洞位于后院作战室的后角。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山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对研究当时、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参考价值。


白洋淀雁翎队,是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安新县活跃的一支独具特色的水上游击队。1938年秋,日本军队侵占白洋淀安新县及雄县、任邱、高阳等县市。为打击日本侵略军,1939年秋,中共河北安新县委在白洋淀组织了一支水上抗日游击队,并以白洋淀作为水上游击队的根据地。游击队均乘坐小船,在白洋淀里进行游击战。为了防止浪水打湿枪膛内的火药,在鸟枪的点火处插上一根雁翎,故称雁翎队。雁翎队初建时只有20余人,用的武器是打野鸭的土枪,但经过多次战斗,越战越强并缴获日伪军的一些武器装备自己。到1940年,发展到180余人,有50条船,武器有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关枪。雁翎队在中共安新县委的指挥下,经常袭击从水上来往天津、保定之间的日伪军船艇。到1943年,该队共作战45次,击毙日伪军275人,俘日伪军500余人,缴获机关枪3挺、步枪280余支、手枪45支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地道及工事以冉庄村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干线,长2.25千米。另有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和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6千米。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


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还观看了大型实景演艺《太行山上》。“一步一景一情”的行漫式观影体验让我们沉浸式感受了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感人史实,近距离体悟了那段军民鱼水情。演出形式新颖,体验感强,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


学习培训六天时间,七处抗战革命遗址,行程1600公里,追寻前辈足迹,赓续精神血脉,瞻仰革命旧址 ,聆听革命故事,我们惊叹于黄崖洞陡峭的山峰和崎岖的山路,也被老一代军工人和黄崖洞保卫战中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所折服;我们感动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壮士饥餐胡虏肉,百团大战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3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锻炼了人民军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我们动情于“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天下乡亲亲如爹娘,养育之恩不能忘,高天厚土永不忘!常言道,触景才能生情,所走所看所听所思,对我们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触动。


曾经的硝烟已成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缅怀与发扬。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中,寻找提升自身的明镜,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的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以此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

不忘历史才能走好未来的路。这次参观学习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对红色记忆的追寻,既是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所需,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


(作者:崔振邦,系甘肃省定西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原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定西市教育局局长。责任编辑:红升)



值班编辑:白    雪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