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两当兵变:陕甘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 |“行”悟初心(30)

来源:中华魂网 · 2022-09-21 15:39:34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开办“‘行’悟初心”专栏,旨在通过对党史、国史、军史遗址的寻访,感悟历史、致敬英雄、汲取力量、传承精神,在回望历史中观照现实,在涵养心灵中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1932年3月习仲勋(左一)


两当兵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同志领导发动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也是继清涧、渭华、旬邑起义后,党在西北地区领导发动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武装起义。近日,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延安精神”调研采访活动走进两当兵变纪念馆,追忆两当兵变历史,重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历程、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两当兵变雕塑


两当县红色资源较为丰富。两当兵变纪念馆位于两当县广香东路西侧,是1932年两当兵变部队的集结地。纪念馆中心广场布设两当兵变人物群雕,反映的是两当兵变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兵变部队改编为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后,习仲勋任队委书记、刘林圃任政委、许天杰任支队长兼三连连长、吕剑人任一连连长、左文辉任三连副连长、李特生任队委委员。这座神形兼备的雕塑作品是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代向往光明、满怀革命热情、播撒革命火种的传神写照。


两当兵变纪念馆


两当兵变纪念馆内设三大展厅:第一展厅为两当兵变事件展厅,主要展现两当兵变前的国内局势、两当兵变的酝酿发动和重大影响;第二展厅为红色传承展厅,主要展现大力弘扬两当兵变精神、迎接两当解放、建设美丽两当的光辉历程;第三展厅为人物生平展厅,主要展现了两当兵变主要领导人习仲勋的光辉一生。


两当兵变旧址


两当兵变揭开了陕甘地区革命武装兵变的序幕,在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2年4月2日,由习仲勋等同志组织发动的两当兵变,点燃了陕甘地区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唤起了西北人民的觉醒,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0年初,年仅17岁的习仲勋受党组织委派,到驻防在长武县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搞兵运工作。1931年冬,该营移防凤县。中共地下党员习仲勋,李特生、李秉荣、吕剑人等,随军进入凤县城(凤州)。


他们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在该营积极开展兵运活动,目的是为了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时举行武装起义,把部队逐步转变为公开的红军武装,壮大红军力量。


习仲勋到该营后,成立了党的领导小组,宣传教育,启发士兵觉悟,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全营共发展党员30多名。1931年冬后,3个连的5个排长、7个班长以及营部文书刘书林都是共产党员。至此,在连队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报经省委批准后,在该营3个连建立了中共地下支部,成立了营党委,李秉荣、李特生、习仲勋先后任营党委书记。


党组织建立后,为便于开展地下工作,习仲勋结识进步人士,建立秘密集会地点。该司务长阎鸿章与凤州城内东门里文昌宫模范民小学教师刘尚志关系甚好,习通过阎认识此人。习仲勋等与刘相识后,彼此经常往来并与刘希贤、阎鸿章、刘书林、张秋臣结为“金兰”弟兄,拍了纪念照。从此,习仲勋就以刘家为秘密集会地点,经常召集地下党员在这里开会,研究革命工作。同时还以打猎、游玩作掩护,经常在凤州城外的南歧山、猴石山和张果老洞等地集会,交谈情况,布置工作。经过积极慎密的兵运活动,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实施兵变计划做了一定准备,奠定了基础。



1932年初,当举行兵变条件基本成熟时,传闻该营要开往甘肃徽县和二营换防。营党委便立即研究决定,计划趁换防之机举行兵变。并急派刘书林前去西安向省委第二次汇报此事,征得省委同意。即派省军委秘书刘林圃为特派员,由交通员张克勤作向导来到凤县。在双石铺(现凤县县城)丰禾山庙内召开了营党委会议,研究兵变事宜。1932年4月1日拂晓,一营的一、二连和机枪连随营部从凤州、双石铺出发向两当移防。刘林圃在营党委的安排下,随军前行。当日黄昏,部队行至甘肃两当县城宿营,晚上,刘林圃和营党委决定在县城北门外一个马车店内召开营党委扩大会议,全营所有党员干部都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省委的决定,并对晚上兵变行动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2日零时,举行了有名的“两当起义”(史称两当兵变),宣布起义部队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推选许天洁为队长,习仲勋为政委,并任命了各连排干部。部队行军约一个星期,到达宝鸡县(现陈仓区)西部的渭河岸,渡过渭河,通洞峪、赤沙、香泉,沿千陇边境进入陇县的八度、娘娘庙(即东风镇),继而又进入千阳县北端的高崖、花花庙。在沿途小镇与国民党民团匪军作战多次,均取胜利。行至甘肃省灵台县,在页岭和国民党杨子恒部遭遇,他们卡住山路,截住起义部队的去路,进攻多次未能成功。为了保存实力,部队进入麟游县以北的崔木。当部队向岳御寺进发时,因道路不熟,被盘踞在这一带的大土匪头子王结子匪军包围,激战数小时,终因起义部队长途行军疲劳过度,弹药不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伤亡严重,失去战斗力,原起义计划未能实现。


“两当起义”使国民党军队的二百多名官兵变成了工农红军,是一个不小的胜利。虽然由于环境险恶,兵力悬殊,兵变未能取得胜利,但极大地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播下了革命火种,显示了我党地下组织生气勃勃的战斗力。


图为两当兵变纪念馆特聘高级美术创作委员、艺术顾问靳春岱(代山)创作的历史题材油画《习仲勋在1932》,现藏于两当书画院。


以“两当兵变”为起点,在1932年4月至1933年4月的一年时间里,甘肃境内先后发生了靖远、西华池等十多次武装起义,燃起了陇原大地的革命风暴。这些兵变部队有的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有的改编为“人民革命军”,有的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等,为创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集结革命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两当兵变油画


参观过程中,大家行仔细观看着一幅幅生动图片、一份份珍贵资料,不时驻足端详,仔细阅读,并不断相互交流。通过参观,使大家对党所走过的峥嵘岁月、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价级革命先辈为建立新中国、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


(作者:张  诚,系中共宝鸡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调研员)


责任编辑: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