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江泽民题写“中华魂”的《中华魂》网播发江泽民1998年指挥部队抗洪抢险纪实:运筹帷幄,挥师三江!

来源:解放军报 · 2022-12-05 15:53:25

8月14日下午,江主席在抗洪抢险总动员令中,对我军在这次抗洪抢险中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事实证明,我们的军队,不愧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革命队伍。” 


历史将永远记下这样的镜头:今年入汛以来,发生在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与在松花江、嫩江肆虐的洪魔同时发难,形成南北夹击的严重局势。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洪水袭来,当受灾群众被掩护着向安全地带撤离时,迎着滚滚洪流和人流开进的三军将士和武警官兵,奔赴前线,以钢铁般的意志、众志成城的气概和气吞山河的壮举,与大自然展开抗争,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这场史所罕见的洪灾考验面前,三军为何能闻风而动,所向披靡?人民军队为何能饮誉大江南北,传诵四面八方?在发自统帅部的一份份特急的电报里,在一次次与洪水殊死的搏斗中,在一个个严防死守、撼天动地的决战时刻,都生动地记录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以非凡的战略家眼光,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指挥近30万部队,激战“三江”,誓夺全胜的伟大壮举。

 

调兵遣将南征北战 


1998年6月,7月,8月。 


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 


洪峰一个一个形成,一峰连一峰,汛情危急。 


部队一次一次增援,一批接一批,军情告急。 


早在6月底,江主席一声令下,军委总部紧急部署,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将士直赴灾区。7月,8月,随着汛情的发展,火速增援的三军和武警部队,在长江沿岸和松花江、嫩江流域,摆开了自人民解放军渡江以来以及自东北解放战争之后,投入兵力最多的南北两大抗洪战场。截至8月23日,有27万多官兵集结灾区,出动车辆19·5万台次,舟艇2·6万艘次,飞机1204架次。 


军委首长运筹帷幄,三军将士决战“三江”。部队频繁调动,昼夜兼程。兵分多路而协调一致,十万火急但紧张有序。110多名将军披挂上阵。5000多名师团干部亲临一线指挥。陆军筑堤围堰,封堵决口,敢打硬拚。武警部队兵分多路,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橄榄绿。空军实施前所未有的“大空运”,把兵员和物资紧急运送到抗洪一线。空降兵部队迅速集结,先期临战,坚守最险要地段。海军陆战队攻坚克锐,出师告捷。舟桥部队驾驶冲锋舟,劈波斩浪,营救群众。一些技术兵种在抗洪战场上大显神威。 


按照军委江主席的指示和部署,四总部行动迅速,坚强有力地指导部队抗洪抢险。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傅全有率总参谋部,坚决执行江主席的指示,按照军委的决策部署,像组织重大战役一样,及时向部队下达各种指令,协调部队开进。总政治部及时指导部队开展抗洪救灾中的政治工作。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率四总部工作组,代表江主席赴长江抗洪一线慰问广大官兵。总后勤部积极做好抗洪一线部队的物资保障工作。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要求:凡抗洪前线所需的物资、经费,都要快办、特办。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王瑞林,也十分关心部队的抗洪救灾,经常询问一线部队的情况。总装备部竭尽全力保障抗洪一线的装备开得动、用得上。 


这一次建国以来我军为抵御自然灾害而动用兵力、装备最多的军事行动,自始至终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 


7月21日,当得知长江第二次洪峰逼向武汉时,江主席彻夜难眠。深夜12点,他打电话给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要求沿江军民要“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确保武汉等重要城市的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三个确保”,及时为一线部队指明了抗洪抢险的奋斗目标。 


7月28日,当第三次洪峰向长江中下游推进时,江主席又打电话给正在抗洪一线的温家宝:“希望战斗在防汛抗洪一线的沿江广大军民,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继续加强防守,夺取防汛抗洪斗争的更大胜利。”在抗洪的关键时刻,江主席为三军吹响了鼓舞斗志、一往无前的号角。 


7月31日,在建军节的前一天,江主席看到《总参作战部要讯》后批示,在这次水灾中,“广州军区、南京军区及时组织部队抢险救灾,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江主席的指示,给部队以极大的鞭策。 


8月7日,当湖北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迎战长江第四次洪峰时,江主席与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通电话,要求军民携手,共同守好大堤。指示要再调些部队,当好抗洪抢险的突击队,关键时刻要发挥关键作用。当张万年汇报拟增援9个师的兵力计划时,江主席说:“很好。部队要做好铁路、公路和空中机动的多手准备。”是夜,9个师空陆并进,开赴灾区。第二天,长江沿线增援部队全部到达指定位置。 


8月20日,抗洪形势又一次严峻起来。长江中下游在第五、六两次洪峰的冲击下危机四伏。与此同时,北线告急。被洪水围困的大庆、哈尔滨险象环生。江主席十分关注汛情的变化,指示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沈阳、广州、南京、济南、北京军区,空军、海军、武警部队,按照江主席的指示,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又一次紧急调集增援部队,一方面在“三江”流域全线严防死守,一方面把主要兵力用在洪湖、武汉、大庆、哈尔滨等重点地区,实施重点防守。 


8月25日,第七次洪峰形成,给稍有缓解的长江中下游又带来新的威胁。下午1时,江主席打电话给张万年,了解洪湖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就迎战第七次洪峰再次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抗洪抢险部队高度警惕,充分准备,全力以赴,军民团结,以洪湖地区为重点,严防死守,坚决夺取长江抗洪决战全面胜利。”当晚8时,广州战区一线守堤部队按照江主席指示,又一次全部上堤,2万将士摆开决战阵势,迎战新洪峰。 


从7月中旬到8月底,长江形成8次较大的洪峰,一峰未去,一峰又起。伴随着每一次洪峰的来临,江主席都及时作出重要指示和新的兵力部署,指挥部队,决战决胜。 


严防死守背水一战 


洪水无情。人水之战,形势像战场一样,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 


荆江保堤, 洲湾抢险,九江堵口,鄂湘救生,大庆死守,齐齐哈尔、哈尔滨保卫战,千里之外的军委领导同奋战在一线的三军指战员一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在抗洪斗争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江主席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亲自部署,指挥若定,及时作出明确的指示。像打仗一样,抗洪一线的部队,一场场战役,一次次决战,都是在以江主席为核心的中央军委的周密筹划和直接指挥下进行的。 


果断处置,应对自如,指挥部队打恶仗——— 


8月1日晚,位于武汉西南嘉鱼县 洲湾长江大堤突然决口。滚滚洪流,扑向群众并未全部疏散的29个村庄,直接威胁着武汉三镇和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安全。 


这一情况立即引起江主席和其他军委领导同志的极大关注。当即指示:一定要密切注视汛情的发展。要加强对嘉鱼抢险部队的组织指挥,发挥突击队的作用。 


抢险部队在 洲湾展开了一场营救群众的战斗。一艘艘冲锋舟冲进被洪水围困的村落、树丛,在树梢屋顶上营救群众。与此同时,被卷入水中的官兵,有的把救生衣脱给群众,有的用肩膀把群众顶托在树上,只身在洪流中坚持了十个小时。空军某部33岁的指导员高建成为抢救战友和人民群众英勇献身。 


8月7日,九江决口。江主席非常重视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汛情。他夜不能寐,数次给正在抗洪前线的温家宝副总理打电话,十分关注溃口情况的变化,惦记着几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指示当时在湖北的温家宝立即赶到九江坐镇指挥。同时,江主席要求部队,积极配合地方,全力投入,坚决堵住决口,务求决战决胜!8日,张万年副主席给南京军区打电话,传达江主席的指示,要求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把决口堵住。当日,迟浩田副主席也给在九江一线指挥的南京军区领导打电话说,江主席和其他军委首长对九江决口非常关心,希望部队堵堤成功。 


很快,决口处成了人与洪水的决战地。洪水把大堤撕开一个五六十米的大口子,一台汽车推下去,树叶般被卷走。洪水狂泄,古城九江岌岌可危。坚决堵住决口!军委首长一声令下,5000名猛士奋力填堵决口。将军现场指挥,周密组织。肆虐的洪水一浪超过一浪,填堵的人流一批跟着一批。在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下,军民团结拼搏,经过连续120多个小时奋战,终于堵住了决口。人称这是“抗洪史上的奇迹”。 


水来军至,集中兵力,指挥部队打大仗——— 


8月16日,来势凶猛的第六次洪峰,使长江中下游的抗洪形势骤然吃紧。18时30分,江主席向抗洪部队发布命令,要求沿线部队“全部上堤,军民团结,严防死守,决战决胜。”是夜大雨如注。千里长江,近20万大军云集大堤,势比江河,气若雷霆。运料的在船上,抢险的在堤上,待命的在车上。在洪峰一次一次蹂躏下的长江大堤虽然险情不断,但终归安然无恙,巍然屹立。 


8月中旬,嫩江、松花江水位持续上涨,迅猛的洪水奔泻而来。大庆、哈尔滨告急!江主席指示部队火速增援北线。水情急,军情更急。驻锦州、承德、长春、四平、牡丹江部队,受命奔袭,紧急出动。两天内,近10万大军全部到达指定位置。 


调集精锐,善于用兵,指挥部队打攻坚战——— 


8月18日,第六次洪峰顺利通过沙市、石首、监利。在干堤无大险情的形势下,江主席指示,各部队要高度警惕,严加戒备,特别是守卫在洪湖地段的部队千万不可麻痹大意。洪湖段抗洪的部队立下了军令状,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广州军区指挥有力,及时处置各种情况。南京军区对长江九江以下干堤的防守进一步作了严密部署。守护荆江大堤的济南军区部队,严阵以待,百倍警惕。各部队从精神上到物质上,都做好了迎战洪峰,打硬仗、恶仗的准备。 


8月20日,张万年就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江主席重要指示,向各抗洪部队提出要求。他要求大家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多设想几种情况,多准备几手,打大仗,抢大险。他说,抢险救灾已经50多天了,部队消耗很大,极度疲劳,稍有大意将功亏一篑。 


千里长江大堤与中南海息息相关,战士冷暖时刻挂在江主席的心中。 


随着抗洪形势的需要,有近30万官兵开赴前线。南方酷热,北方夜凉。江主席时刻惦记着抗洪一线的官兵。他多次指示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要特别爱护战士,注意保护战士的生命安全;要关心战士的疾苦,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战士们生病;要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努力满足一线需要。他还指示总参,要使部队在抗洪抢险的间隙中注意就地休整,保持官兵的体力,随时准备抢大险。根据江主席的指示,8月18日,当第三次洪峰顺利通过沙市时,张副主席打电话告诉长江前线的指挥员,洪峰已过的江段的部队,要组织好休息,改善好伙食,恢复好体力,以利再战。迟副主席与在一线的沈阳军区政委姜福堂通电话时得知,目前,东北天气转凉,特别是夜间气温较低,嫩江、松花江流域抗洪一线的官兵,在大堤上、在水中作业十分艰苦,患感冒、拉肚子的不少。他立即打电话给济南军区有关部门,紧急从山东调拨100吨生姜、200吨大蒜运往东北。很快,这批御寒杀菌的姜、蒜就运抵东北抗洪一线。 


爱兵如子,战无不胜。以江主席为核心的中央军委对一线官兵的关怀和体贴,极大地鼓舞了在抗洪前线的全体指战员的斗志。 


抗洪前线南北两大战场捷报频传。 


亲切关怀巨大鼓舞 


雨情、汛情、灾情,情情系心中。 


民事、军事、国事,事事难忘怀。 


8月13日,正当长江第五次洪峰向中下游推进的关键时刻,始终注视着汛情和灾情的江主席,亲临湖北,视察灾区,指挥抗洪,看望军民。 


当日,江主席在视察了荆江大堤、沙市险段后,驱车200公里,傍晚赶到洪湖。“江主席来看望我们啦!”顿时,大堤上人声鼎沸,群情激昂。 


10天前,洪湖大堤中沙角堤段距堤脚50米的水潭发生3处管涌的重大险情。空降兵某部和当地群众近万人,筑围堰,填沙石,控制了险情。为迎战第五次洪峰,官兵正加筑堤坝。江水滔滔,红旗飘飘。堤下,洪峰裹带浊流滚滚而泄,堤上,穿桔红色救生衣、背砂石的官兵“长龙”穿梭不止。 


呈现在江主席面前的是一幅抗洪大军与洪水殊死搏斗的波澜壮阔场面。望着满身泥泞、被烈日晒脱了几层皮的官兵,江主席心情难以平静,他手持话筒十分动情地说:“你们当中有‘上甘岭特功八连’,上甘岭的精神永远活在全军指战员的心中。你们当中还有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黄继光英勇献身精神也永远铭刻在广大军民的心中。” 


“现在,长江抗洪斗争已经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你们要继续发扬不怕疲劳,不怕艰险,连续作战的精神,团结奋战,坚持到底,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最后胜利!” 


“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有!”备受鼓舞的指战员,气贯长虹的应答声直上九霄。 


8月14日上午,江主席又来到武汉龙王庙险段。一下车,他就蹬上用草袋子垛起来的大堤察看水情。 


龙王庙险段位于汉江长江交汇处,河道狭窄,水流湍急。1931年的大水,就是从这里涌入武汉的。当时,报纸对灾情的描述是“震惊中外”,“惨绝人寰”。 


在第五次洪峰还未到来时,汹涌的洪水已经将龙王庙水闸1931年、1983年和1996年最高水位的三块标志淹没。在这里坚守的海军工程学院、广州军区某部红一团和武警部队的官兵,昼夜奋战,死保大堤,使龙王庙险段有险无惊。 


站在大堤高处,江主席频频向官兵招手致意。随后,他又来到官兵中间。江主席对红一团的团长王建峰说:“你们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保卫武汉很重要。”王团长说:“请首长放心,誓死保卫长江大堤。”“好”,江主席挥动手臂说,“有你们这句话,我就放心啦。你们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夺取最后胜利,让红一团的旗帜高高飘扬!” 


“请党中央放心!”“请江主席放心!” 


指战员们振臂高呼。部队士气大振。 


早在8月5日,江主席就在一份文电上批示:“万年、浩田同志:待今年救灾工作告一段落后,要很好总结一下我们军队帮助地方抗洪救灾工作,以进一步弘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增进军民鱼水之情。要很好地宣传救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对牺牲烈士的家属要很好加以抚恤。”江主席还提议并且批准在抗洪结束后,召开全军抗洪抢险立功表彰大会。他要亲自出席大会,作重要讲话。 


8月14日下午,正在湖北视察灾情、指挥抗洪的江主席,在听取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的汇报后,就决战阶段的抗洪抢险工作作出总动员。他高度赞扬人民军队在这次抗洪救灾中的卓越贡献:“广大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总是在危急险重的前沿,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加强了军民团结、军政团结,为党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功勋。” 


“在这场严峻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军广大官兵奋不顾身,舍身忘死,为保护人民,有的同志英勇牺牲了。他们用生命为人民军队建立了新的荣誉。”“在危难时刻和生死关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利益置于脑后,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精神,非常可贵的品格。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我军就具有这样的光荣传统。在今天的和平时期,我们的子弟兵能够继续这样做,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新的历史时期‘最可爱的人’。”“我作为中央军委主席,为人民军队培养出这样好的干部战士感到骄傲。” 


这激昂的声音,穿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仅给战斗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官兵以极大鼓舞,也是对全军指战员的巨大鞭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但受命于中央军委的近30万将士,在这场史所罕见大洪水中塑造的新时期人民军队的形象,将与江河同在!


(作者:阎金久、王文杰)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