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文明探源】云盖寺: 无字碑首上的祥云为劳作者遮阳!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01-03 16:07:22

说起无字碑,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唐朝武则天所立的乾陵无字碑,当然,各个历史时期留下来的无字碑也比较多,比较有名的如:南京孝陵无字碑、十三陵无字碑、苏州玄妙观无字碑、泰山无字碑等等。这些石碑上,没有字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题。


此次我们要讲的,也是一方唐朝留传下来的无字碑,至今仍保存完整,石碑上面从上到下没有一个文字。只有碑额上面如伞似盖的云纹图案,这碑首上灵动飘逸且圆润饱满的朵朵祥云。和敦煌壁画里面祥云图案的技法如出一辙,画面上为左右对称的表现形式,分别自下而上有六朵祥云逐渐升腾,即如香烟缭绕,又似云气涌动,盘结于碑额顶部,静中寓动,生气勃勃。又像一柄黄罗伞盖,庄严肃穆不失威仪。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面平整光滑,丝毫没有雕刻过的任何痕迹,石碑的阳面和阴面也都没有文字。


云盖寺无字碑碑首


敦煌壁画祥云图案


这方神秘的石碑,目前保存在位于北京市西南郊区房山区石楼镇大次洛村的云盖寺院内。据寺碑记载,云盖寺始建于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又名“云盖禅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三进院落三座主殿,天王殿,伽蓝祖师殿和观音殿。后院还有方丈、寮房数间。寺院后面有云盖寺历代高僧的墓塔一百多座。现存碑刻记载,明嘉靖三年(1524年),距今495年,重修了云盖寺。至乾隆四十二年由村民发起,捐资募化,历经十二年的努力,再次修葺和重建了部分殿宇、禅房、山门、石阶、围墙和油漆 彩画等。1958年至1964年寺院毁坏严重。1993年,由本村乡贤和居士共同出资重修了后院的部分建筑,并捐资铸造了多尊佛像和菩萨铜像。自此,历史文化悠久的“云盖寺”得以部分重现光彩。


云盖寺


传说当年修建这座千年古刹的时候,烈日当空,天气炎热,工匠们常常苦不堪言,后来天空中就有朵朵祥云飘来,久久的停留在寺院工地的上空,为工匠们遮阳蔽日。最为神奇的是,每当遇到骄阳似火,暑气逼人的夏日,都会有几朵锦簇般的浮云,慢悠悠的在工地上空游荡。于是,工地上空就像有了一把遮阳的大伞,真是别有一番意趣。这样神奇的情景,一直延续到寺院竣工。所以工匠们一致认为,这是佛祖在显现圣际,这祥云分明就是佛经上所记载的“龙天护法”了。


作者认为祥云无字碑是当时人们为了感激这个殊胜的天象,感恩我佛慈悲,特为这“祥云”护法,立下了一方无字功德碑,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我们就为这方无字碑命名为“祥云功德碑”,并将寺院定名为“云盖寺”。


要说这云盖寺果然是人杰地灵,据史料记载,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唐代大诗人贾岛,就是在这里祝发出家的。明嘉靖三年(1524)的《重修云盖寺碑》记载了“及夫断碑之有曰,其云盖寺之设也,乃贾岛修习之处。”说明486年前曾有残碑,记载着贾岛在云盖寺修行。明崇祯八年(1635)刊印的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也记载了贾岛“初祝云盖寺”乾隆皇帝也曾为贾岛御制《贾岛故里》诗碑:“闻说阆仙里,依然在范阳。不因逢吏部,终是托空王。幸有遗编在,难寻宿草荒。一家言自就,僻瘦定何妨”。


云盖寺无字碑全貌


(作者:赵誉人,现为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产业部副主任 ,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硏究院教育标淮化硏究所国学类客座教授,全国总工会电教中心国学类专家。)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