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毛泽东成功的秘诀之一:敢于斗争的刚毅性格】来自东方的施恩者①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07-25 13:36:00

为纪念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网与山东航空集团联合推出大型广播剧《毛泽东成功的秘诀》。这部鸿篇巨著由参加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的老将军黄学禄历经5年撰写,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饱含深情为该书题字,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成功的超人智慧!敬请收听:


【毛泽东成功的秘诀之一:敢于斗争的刚毅性格】/来自东方的施恩者①(请点击链接收听)


秘诀之一 敢于斗争的刚毅性格

来自东方的施恩者①

本篇梗概:毛泽东名字的由来。


1893年12月26日,一个历史巨人诞生在群山环绕的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这位历史巨人,就是名垂千古的毛泽东。


韶山冲有许多传奇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南下,由东城蒲坂(今山西芮城县西北)出发,过黄河,跨长江,漫游八百里洞庭,巡视苍梧之野(苍梧山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境内),见山清水秀,松苍竹翠, 就在这座山上休息,让跟随他的乐师演奏动听的韶乐,引来祥云翻卷,凤凰起舞,后人便把这座山叫作韶山。


这座山陡峭的顶峰叫韶峰,山间潺潺的小溪叫韶水,山脚下有一条狭长的谷地叫韶山冲。


南岳群山素有七十二峰之说,韶山便是其中之一。远远望去,韶峰高耸,群峦葱郁。据《长沙府志》记载,曾有韶氏三姐妹居山学道,游历韶山凤仪亭、仙女庵、胭脂井、石屋风、顿石门、塔岭霞、石壁泉、韶峰翠,为“韶山八景”。


曾有人写诗赞誉韶山:“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播天空。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湖南一条龙。”


山麓中,一湾碧水绕山而淌;山脚下,几洼池塘前散落着不多的几户农舍。农舍大多依山傍水,掩映在山中松柏和樟树的簇荫之中,如果将大山的走势比成一条龙,那这里就像是这条巨龙在颔下的一颗明珠。


韶山隶属湘潭县,位于湘潭与湘乡、宁乡三县交界处,东北距长沙180里,东南距湘潭90里。公元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正值元朝末期,天下大乱。这年的五月,白莲教头领刘福通等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在河南率众起义,占据朱皋,分别克罗山、光山、息县、确山等地,义军人人头裹红巾,打着红旗,故号“红巾军”。从此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刘福通率众起义后,全国各地尤其有白莲教活动的地方纷纷响应。


安徽的白莲教首领郭子兴在淮南起义,也号称“红巾军”, 并攻占安徽濠州等州县。次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兴起义部队。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出身贫寒,17岁时,父、母、兄皆死于瘟疫,其孤独一人入皇觉寺为僧,后来又沦落淮西一带乞讨为生。他投奔郭子兴部队勇敢善战,攻伐必克,屡建功勋,成为义军首领。


1363年,朱元璋率起义大军攻克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就在攻克南昌、吉州、龙城县(今江西吉水县)时,青年农民毛太华参加了朱元璋队伍。这个毛太华就是湖南韶山冲毛氏家族的始祖。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改元洪武,为洪武元年。


1381年(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沐英、蓝玉三将军远征云南,明廷分云南为52府,由朱元璋义子沐英统领镇守。


毛太华以“百夫长”的身份随军征战云南,后又作为沐英部下戍边。因边陲地区没有汉族妇女,毛太华如许多下级军官一样,娶了当地一个姓王的少数民族姑娘为妻,先后生了四个儿子,取名毛清一、毛清二、毛清三、毛清四。


后来,毛太华到了退休年龄,要求告老还乡。因他戍边多年,立有军功,遂被批准偕妻儿迁回内地。于是,毛太华偕妻子和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内迁。他们被朝廷分配到湖南省湘乡县北门外绯紫桥居住,分得田产几十亩。数年后,毛太华夫妇去世,毛清一和毛清四迁移到湘潭县七都七甲,就是今天闻名天下的韶山冲。


韶山冲居住着毛、李、钟、周、邹、庞等七姓人家,以毛氏 家族最为繁盛,人丁兴旺。


毛氏家族在韶山冲以务农为生,世代相传,约有五百年的历史。自毛太华第七代孙始修家谱,定下20代子孙的辈分。


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字四端,是毛氏家族第十七代传人。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字寅宾,号翼臣,生于1846年5月22 日,卒于1904年11月23日,葬于韶山滴水洞大石鼓。祖母刘氏,生于1846年9月21日,卒于1884年5月20日,葬于韶山东茅塘。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毛氏家族的第十九代传人。


毛顺生生于1870年10月15日,10岁时由父母做主与湘乡县唐家坨文芸仪之女文素勤订婚。文素勤在同族姐妹中排行老七,人称文七妹。文家与韶山冲只有一山之隔,相距10余华里,也以务农为业,家境富裕。文七妹18岁时与毛顺生结婚。


毛顺生的父亲毛恩普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因为家境贫困,不得不把祖传的田产典当给别人,留给儿子的只是一身债务。


毛顺生为了替父亲偿还债务,被迫到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攒了一些银钱,回乡后还清了债务,赎回了典出去的田产,又买了一些田产,家里拥有土地22亩。


在旧中国靠自身奋斗摆脱贫困的农民,大多克勤克俭,精明刚强。毛顺生就是这样一个生财有道、善于经营的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不穷,用不穷,人无计算一世穷。谁会盘算,谁就能过上好日子,不会盘算的人,给你金山银山也会受穷。”他除了种好自己的地之外,又集中精力去做稻谷、猪牛生意。他的妻子文七妹帮着他艰难打拼,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资本逐渐滚到两三千元,在小小的韶山冲可算是富裕户了。


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阴历十一月十九日),文七妹生下了第三个男孩(此前两个男孩儿都在襁褓中夭折)。此时的文七妹担心这第三个孩子能不能长大,于是她抱着新生儿到山中的一个尼姑那里,哀求这位尼姑帮助照看这个婴儿。这位出家人拒绝了,说这孩子很结实,不必担心养不活。七妹听罢,抱起婴儿赶到娘家,在距娘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块高约12米的巨石,巨石上建有一座很小的庙,庙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观音在佛教里是一位仁慈的神。七妹在这个庙前停留下来,向观音做了祷告,求菩萨把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收为养子。


根据古老的风俗,给新生儿取名时,父母最好是征求算命先生的意见。毛顺生也不例外。算命先生告诉他,这个孩子命里缺水,因此孩子的名字必须有一个与水有关的字。算命先生的建议恰好与毛家的字辈序列相吻合。毛顺生儿子这一代字辈是“泽”,这个“泽”字,左边是三点水,“泽”有两层含义:其一,它有潮湿和滋润万物的意思;其二,它还有“上善若水”和“施恩于人”的意思。至于孩子名字的第二个字,毛顺生选择了“东”字,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泽东”。


在取这个正式名字的同时,依照习俗,这个孩子还有一个非正式的名字,为孩子取的第二个名字是“咏芝”,“芝”是“芝兰”的意思,属于兰花的一种。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就有了响亮优美的第二个名字:“被赞颂的兰花”。不久这个名字改动了,因为缺少算命先生所说的那个“水”字。最终定下来的第二个名字“润芝”,意思是“带着露水的兰花”。“芝”字有时候也被写成“之”。“之”的意思是他或者他们,也就是所有的人。


这样“润之”的象征性意思就是给人类带来恩泽的救星。“泽东”“润之”这两个名字意为“润泽华夏,恩惠东方”,毛泽东的母亲还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石三伢子”,意在祈盼他免遭灾祸,如磐石般坚强。这个石三伢子,按毛氏族谱是第二十代传人。


有了这三个名字护佑,毛的父母才放心。而我们也记住了这个不同凡响名字的美好寓意:来自东方的施恩者。


(策划:司海燕;导演:孙铄;编剧:潘亚男;制作:孙铄;演播:纪小鹿、王昕彤)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