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网与山东航空集团联合推出大型广播剧《毛泽东成功的秘诀》。这部鸿篇巨著由参加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的老将军黄学禄历经5年撰写,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饱含深情为该书题字,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成功的超人智慧!敬请收听:
会当水击三千里(请点击链接收听)
秘诀之一 敢于斗争的刚毅性格
会当水击三千里
本篇梗概: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游泳?一方面是在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如他所说,其实游泳里面有哲学。这反映了毛泽东的一贯性思维特征。他把在风高浪急的大江大河里游泳,视作向大自然的挑战,是对性格的锤炼。
游泳,是毛泽东的一种终生爱好。他特别喜欢到大江大河大海中去游泳。全国著名的长江、湘江、珠江、邕江、钱塘江、渤海、密云水库、韶山水库等都留下他那矫健的身影,铭记着这位伟人乘风破浪的雄姿。
1956年首次畅游长江至1966年,他在武汉长江畅游达18次。特别是1966年,他已73岁高龄的时候,还横渡长江,历时65分钟,游程15公里。他在长江游泳的感觉是“胜似闲庭信步”。游完后,他对周围的同志说:“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他一下也没啥。所以,世界上那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他还提出要在“更立西江石壁”的三峡激流里嬉水,只是没有得到中央的同意。
1958年8月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毛泽东穿着游泳衣,一会儿下泳池游一会儿,一会儿上来披上浴衣和这位领导人谈一会儿话。赫鲁晓夫不喜欢游泳,也不会游泳,他完全被动地拖到游泳池边看他游泳边听他谈话,自然会感到很不舒服。这就是毛泽东的性格。
1960年6月,斯诺再次与毛泽东相见时,问:“你在延安的时候,你曾告诉我,渴望到美国一游,看看大峡谷和黄石公园。现在还有这个兴趣吗?”毛泽东说:“我仍希望在不太老之前,到密西西比河和波达麦多河中畅游一番。但这是一厢情愿,我想你不会反对,华盛顿就可能反对。”“如果他们同意呢?”斯诺问。“如果那样的话,我可以在几天之后就去,完全像一个游泳者。我们不谈任何政治,在密西西比河游泳。”毛泽东回答。
毛泽东为什么喜欢游泳?一方面是在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如他所说,其实游泳里面有哲学。这反映了毛泽东的一贯性思维特征。他把在风高浪急的大江大河里游泳,视作向大自然的挑战,是对性格的锤炼。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还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游泳是同大自然做斗争的运动,你们应该到大江大河中去锻炼。”
毛泽东哪怕在他晚年病魔缠身时,也要到游泳池里搏击一番。游泳池是他苦其心志、劈波前进性格的写照。
1974年10月,他已经是81岁高龄了,抱病最后一次回到长沙,虽然不能再到湘江里击水,却到湖南省游泳馆里游了5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他虽然重病缠身,走路要人搀扶,但到游泳池里,却又恢复了那种自如的体态,看不出是一个病人。那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游泳。
毛泽东生命的最后10年,就是在中南海游泳池里度过的。“游泳池”成了他最后10年的住处和代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毛泽东写下的充满激情和浪漫的诗句,是他向大自然挑战的一种性格写照。
(策划:司海燕;导演:孙铄;编剧:潘亚男;制作:孙铄;演播:王程程、王瑞 孙铄、李宇轩)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