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网与山东航空集团联合推出大型广播剧《毛泽东成功的秘诀》。这部鸿篇巨著由参加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的老将军黄学禄历经5年撰写,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饱含深情为该书题字,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成功的超人智慧!敬请收听:
大本大源:马克思主义 ③(请点击链接收听)
秘诀之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
大本大源:马克思主义 ③
本篇梗概:
毛泽东实现从信仰马克思主义,到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伟大而进步的转折时期。一切阶级、阶层、党派和个人,都在这个时期受到严峻的考验。
毛泽东在五四运动期间,他在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说:“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他提倡平民主义,主张用民众的力量反对强权,用民众联合的方法,向强权者作持续的“忠告”。
1919年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第二期,他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这篇雄文是在大激动、大思考、大无畏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全文气势逼人,观点犀利,文采飞扬,特别是其中几句名言引人关注。
“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
“只要民众联合起来,世上之事都极易为”。
“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远,我敢说一句怪话,民众若能大联合,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
此时的毛泽东,一扫之前的迷茫,思想变得异常坚定起来,认定民众大联合是中国社会改造的根本方法。
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预判,在落后国家的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最为彻底,正因为最彻底,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一革命实践,进一步坚定了他的理想信念,标志着毛泽东伟大革命生涯的开始,也是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
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更加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日趋广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国译本也相继出版,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陆续建立,这使得毛泽东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0年4月,毛泽东离开北京,5月5日到达上海。在上海期间,他第二次拜访陈独秀,两人进行了对毛泽东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交谈。他后来同斯诺谈话时说:“在上海和陈独秀讨论了我们的组织问题,谈到改造湖南促进会的一些计划。在谈话中自然谈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又说:“我第二次去上海的时候,和陈独秀讨论了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了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陈独秀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和对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学习思考,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激烈、复杂、痛苦的思想斗争,终于在1920年初,抛弃了他曾信仰、鼓吹过的“法兰西文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政治上,陈独秀过去热衷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如今他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不过“少数人得着幸福”,“主张实际的多数人幸福,只有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政治?陈独秀接受了俄国革命后实行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的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同时宣布:“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造成的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
从陈独秀当时的思想状况及发表的这些言论来看,他对毛泽东“说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就是这些内容。这对陈独秀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几十年奋斗后思想重大转折的产物,这对于刚刚阅读许多马克思主义书籍,苦苦思索还未得到要领的毛泽东来说,无疑是起了“茅塞顿开”“画龙点睛”“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所以毛泽东说,“他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还说陈独秀对他的影响“超过任何人。”
毛泽东谈到这年夏天,他读了三本书,表明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到冬天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919年7月21日,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第一次提到了马克思。毛泽东何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也是很清楚的。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中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从此开始了。
毛泽东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所掌握了。”
(导演:孙铄;编剧:潘亚男;制作:孙铄;演播:李俏、王瑞)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