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毛泽东成功的秘诀之三:博览群书的求知欲望】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②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10-19 14:12:35

为纪念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网与山东航空集团联合推出大型广播剧《毛泽东成功的秘诀》。这部鸿篇巨著由参加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的老将军黄学禄历经5年撰写,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饱含深情为该书题字,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成功的超人智慧!敬请收听:


 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②(请点击链接收听)


秘诀之三:博览群书的求知欲望

看千古词人共折腰(二)


本篇梗概: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是中国近代诗坛上耀眼的双子星,诗词创作和诗词交往,把两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两人在性格和气质上存在着共同点:一个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一个是具有政治家气质的诗人,两人多次诗词唱和,结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诗词情缘,留下了一段千秋佳话。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与社会各界朋友进行了广泛接触。


8月30日,到达重庆的第三天,毛泽东在重庆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知名人士。


席间,柳亚子赠送毛泽东七律一首: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这首七律中,柳亚子将毛泽东赞为孙中山与马克思之“双源合”,认为国之前途系于其一身,称毛泽东“弥天大勇”。当柳亚子得知毛泽东作有《长征诗》,便向他索句。毛泽东遂将《沁园春▪雪》相赠,并在随函中写道:“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柳亚子一看,顿时被其中所蕴含的壮阔情怀和风云气象所深深折服,每每读之都不免击节赞叹。同年10月14日《沁园春▪雪》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轰动。一时间,重庆乃至中国的舆论界都为之倾倒,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蔚然成风。据粗略统计,从1945年11月起至1946年2月,重庆等地的国内报刊发表《沁园春▪雪》和词共有30余首。


柳亚子先生给《沁园春▪雪》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这首词是“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的杰作。这首词之所以引起轰动,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毛泽东以其雄伟的气魄,豪迈瑰丽的语言,礼赞了祖国壮丽山河,从一个侧面批判了封建主义,宣告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代表国家前途和光明未来的真正民族英雄。


在近代历史上,柳亚子先生是一位有名的人物,以诗文名传天下。他比毛泽东年长6岁,生于苏州吴江。1905年加入国学保存会,后至上海加入光复会、同盟会,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是坚定的民主主义者。1941年因反对蒋介石制造的皖南事变被开除国民党党籍,亡命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从香港回到广西桂林。1944年9月12日,由桂林来到重庆,柳亚子同周恩来、董必武十分要好,往来甚多。他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经常写诗、填词,歌颂共产党,痛斥国民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8年6月21日,柳亚子与世长辞,留下了7000多首诗词。郭沫若评价他:“有热烈的感情,豪华的才气,卓越的器识。”


柳亚子先生和毛泽东相识于1926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当时毛泽东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柳亚子则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坚定的革命立场受到与会的何香凝、柳亚子等人的支持。从那时起,柳亚子先生和毛泽东就顿觉投缘,相互认定为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了。


1929年柳亚子先生在上海作《存殁口号》一诗,诗中写道:


神烈峰头墓草青,湖南赤帜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


“两列宁”一语,诗人在诗末自注为:“孙中山、毛润之。”“神烈峰头墓草青”,即指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所在地,而“湘南赤帜正纵横”则表达了柳亚子对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斗争的热情赞扬。


在诗中,柳亚子将毛泽东和孙中山并列,把他俩都比作中国的列宁。1929年,在毛泽东尚未成为共产党领袖之时,柳亚子先生竟能给予毛泽东如此之高的评价和赞扬,需要何等的慧眼与胆识。从现存的史料来看,这是最早讴歌毛泽东的诗。


列宁是苏联之缔造者与伟大领袖。“两列宁”之喻,意即只有这两个人能担当起统领中国的神圣历史使命。其实,孙中山已去世。“两列宁”只剩其一,可见柳亚子对毛泽东的评价之高,他无疑是预见毛泽东将成为中国领袖的第一人。


三年后,柳亚子以凌云笔意又写了一首歌颂毛泽东的诗。


1932年,蒋介石亲自指挥30万重兵,向毛泽东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发起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不但没有消灭红军,反而遭到惨败。在得到红色革命力量不断发展,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消息后,柳亚子倍受鼓舞,欢喜若狂,欣然挥笔,写下了《怀人四截》。其中第一首写道:


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竟处囊。

十万大军凭谁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诗中“毛郎”,诗人自注“毛润之”。柳亚子运用平原君和毛遂的典故,讴歌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1949年2月底,柳亚子应毛泽东电邀由香江北上,3月18日到达北京。两天后,毛泽东从西柏坡到京,柳亚子、沈钧儒、陈叔通等机场迎接,随后陪毛泽东一起检阅了军队。


当天晚上,毛泽东邀请柳亚子等到香山双清别墅赴宴。


柳亚子因与毛泽东再次重逢,感慨良多,回到家里当天晚上写了三首七律,其中一首:“二十三年三握手,陵夷谷换到今兹。珠江粤海惊初见,巴县渝州别一时。延水鏖兵吾有泪,燕都定鼎汝休辞。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3月28日柳亚子写了一首,《感事呈成毛主席》的诗,向毛泽东发牢骚,说要回家隐居。诗曰:“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无弹铗怨冯。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诗中引用了战国时孟尝君门下食客冯驩因不满孟尝君给他的待遇就弹着剑唱出门没有车坐来发泄怒气的典故,借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4月29日毛泽东写了一首《和柳亚子先生》的诗:“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诗中毛泽东则引用了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而隐居在浙江富春江钓鱼的典故来规劝柳亚子不要回家乡吴江,留在北京参与建国工作比回家乡隐居要好的多。


很快,柳亚子旧文人的思想得到转变,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投入极大的热忱,并参与了开国大典,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这一年,柳亚子又作《拟民谣二首》,其一云:“太阳出来满地红,我们有个毛泽东,人民受苦三千年,今日翻身乐无穷”。


1950年10月1日国庆大典,当天晚上,怀仁堂举行国庆歌舞晚会。由西南各民族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毛泽东邀诗友一同观看文艺表演和烟火晚会。恰好柳亚子也在观看。毛泽东见了他,一时兴起,当场建议柳亚子填一首词,用以纪念各民族大团结盛况。柳亚子得毛泽东之命,立即填了一首《浣溪沙》词云: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哪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听罢,非常满意。柳亚子却趁机提议:“是否主席也来一首呢?”


毛泽东微笑着,只得说:“柳老有请,自然也得来一首了。”于是,毛泽东也填了一首《浣溪沙》,题为《和柳亚子先生》,前有小序,云:“一九五〇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同步共韵奉和。”词云: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是中国近代诗坛上耀眼的双子星,诗词创作和诗词交往,把两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两人在性格和气质上存在着共同点:一个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一个是具有政治家气质的诗人,两人多次诗词唱和,结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诗词情缘,留下了一段千秋佳话。


后期:孙铄;录制:纪小鹿、王瑞)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