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网与山东航空集团联合推出大型广播剧《毛泽东成功的秘诀》。这部鸿篇巨著由参加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的老将军黄学禄历经5年撰写,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饱含深情为该书题字,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成功的超人智慧!敬请收听:
李德胜(请点击链接收听)
秘诀之四 克敌制胜的军事韬略
李德胜
本篇梗概:
毛泽东离开延安后,为了保密,化名李德胜。为什么用这个名字?毛泽东幽默地说:“离开者,得胜也。”一年后果然收复了延安,获得了胜利。
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内战打了8个月,蒋介石的军队被人民解放军歼灭71万,各个战场的进攻屡屡受挫。在这样的形势面前,蒋介石不得不于1947年3月放弃“全面进攻”的战略,改为“重点进攻”的方针,即放松其他战场的攻势,或转攻为守,而集中兵力于山东和陕北两个主要战场,企图首先消灭这两个战场的人民解放军,然后再转用兵力于其他战场。
蒋介石还有一个如意算盘,这就是攻占他蓄谋已久的战略目标—延安,以便捞到政治上的好处,为其低落的士气民心打一针强心剂。
这一次,蒋介石真的下了狠心,他集中了94个旅的兵力,分别进攻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占其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的43%。
关于陕北、山东两个战场作战方略,毛泽东也自有锦囊妙计,他指示这两个战场的人民解放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抓住战机,逐批歼灭进攻之敌,为尔后转入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毛泽东在陕北的土窖洞里,运筹帷幄,彻夜不眠,从各战场的策应配合,到具体的作战方法,都布置得十分周详细密,就等着蒋介石来自投罗网。
2月中旬,蒋介石把胡宗南召到南京,面授机宜,几天后,蒋介石又飞到西安,亲自确定进攻延安的军事部署。
胡宗南是蒋介石的亲信、忠实门徒,也是得力干将,其部队装备精良,被蒋介石委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重任,长期坐镇西安,围困陕北解放区。胡宗南也早就想找机会在蒋介石面前露一手,现在机会来了,他披挂上阵,指挥34个旅25万人,从南、西、北三个方向进攻陕北解放区,其中15个旅由他直接指挥,从洛川、宜川向北进攻延安。
延安不是一般的城市,它是革命圣地,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是当时世界闻名的红色首都,中共中央在此已10多年。
当时陕北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只有正规军4个旅和一些地方部队,共约2.5万人,处于绝对劣势。
1947年2月15日,毛泽东得到胡宗南要进攻延安的情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中共中央通过《解放日报》把“敌人进攻延安”的讯息告诉了边区人民。
为了保卫陕北解放区,毛泽东急调以王震为司令员的两个纵队,从晋绥军区西渡黄河,在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同敌人进行战斗。同时,毛泽东决定,主动放弃延安,留一个空城给敌人,然后在延安以北山区同敌人周旋,逐步削弱其主力,最终夺取西北战场的胜利。
1947年3月17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首先用他的嫡系部队15个旅14万人,南北对进,同时出动45架飞机轰炸延安。
3月18日,延安的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已经疏散完毕,城里可以听到前线的枪炮声。工作人员再次劝毛泽东早一点走,可是他说:“走那么早干什么,我还要在这里看看敌人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毛泽东离开延安后,为了保密,化名李德胜。为什么用这个名字?毛泽东幽默地说:“离开者,得胜也。”一年后果然收复了延安,获得了胜利。
离开延安,毛泽东发现许多人对主动放弃延安想不通。对此,他耐心地做了解释工作。他说:“保住延安而不撤退的想法不高明。只有我军暂时撤离延安,诱敌深入,让敌人多占一点地方,背上包袱,我们才能轻装前进,在运动中寻机歼灭敌人”。为了深刻说明这个道理,他作了通俗的解释,他说:“譬如有一个人,背个很重的包袱,里面尽是金银珠宝,碰见了个拦路打劫的强盗,要抢他的财宝,如果他舍不得暂时扔下包袱,手脚很不灵便,就打不赢他,就要被强盗打死,金银财宝也丢了。如果他把包袱扔掉,轻装上阵,那就动作灵便,能使出全身力气,跟强盗拼,把强盗打退、打死,最后也就保住了金银财宝。”“我们是用延安换取全中国”。“蒋介石打仗,是为了抢地盘。占领了延安,他好开会庆祝,我们就给他地盘。我们打仗,是要俘虏他的兵,缴获他武器装备,消灭他的有生力量,壮大自己。我们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让敌人背上,敌人背上包袱走不动时,我们就大量地消灭他。”
毛泽东还说:“蒋介石用几十万大军来占领延安,除了得到一点面子,还能得到什么?什么都得不到,这笔买卖是他划不来,不但划不来,延安他照样待不久,占不长。第一,我们延安全体居民可以坚壁清野,一口锅、一只碗、一双筷子、一粒粮食也不给他胡宗南,让他在延安待不住;第二,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进来的,到了延安找不到我们,他就得把手指头伸开,满陕北地找,那时候我们就能一根一根切掉他伸出来的手指头!所以,蒋介石要延安,给他就是,我们不但可以拿一座空城拖住他几十万兵,我毛泽东还可以跟大家拍个胸脯,不打败胡宗南,收回延安,我毛泽东绝不离开陕北!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照样回到我们手里。不仅延安会回来,西安、武汉、南京、上海、北平统统都会回到我们手里,全中国都是人民的,都要回到人民手里,我们要拿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
1947年3月19日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队第1军第1师占领延安后,8月7日“美龄号”专机在延安简易机场降落,蒋介石踌躇满志携夫人以胜利的姿态来到延安。
蒋介石以一种自嘲的语气告诫随行人员:来而不往非礼也。两年前我邀请毛泽东到了重庆,今天我来到延安回访,可惜的是毛泽东没有邀请我,是我不请自来。他想来延安看一看这个神秘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随行人员簇拥下视察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抗大等地。
蒋介石在毛泽东住的院子里转了转,看到毛泽东亲自纺纱用的纺车。他问带来的当地农民:“你见过毛泽东吗?”老农答:“经常见,还在我家里吃过枣子。”
蒋介石实在难以相信,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中共何以发展壮大成了现在这样的力量?怎么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自己对抗?又是怎么样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又文采飞扬?蒋听得很仔细,提出许多问题,随行的胡宗南等人根本答不上来。
蒋介石在延安看到的一切都使他感到震惊。因为无论是抗大,还是政府机关所在地,所有都是十分简陋、破旧、低矮的窑洞,条件十分艰苦。他看到的一切,让他如芒在背、意气崩溃、怅然若失。
第二天,蒋介石就匆匆离开了这个让他心绪不宁的地方。
毛泽东在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时对彭德怀说:“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是要回来的。”果然,历史按照世纪伟人所料,1948年4月22日,被敌人占了1年1个月零3天的延安,又重新回到了人民怀抱。
1949年,蒋介石败退到台湾,临走时他说:“去延安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注定了国军的失败。”
毛泽东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不过黄河,当时中央工作人员和警卫部队只有800人。
彭德怀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北战场上同胡宗南展开了众寡悬殊的较量。他巧妙地运用毛泽东指示的“蘑菇”战术,利用黄土高原的复杂地形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等有利条件,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与敌人盘旋打转,使敌人陷入疲劳、缺粮的困境。从3月25日至5月4日,一个多月内连续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打了3个胜仗,歼敌1.4万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3个胜仗,被誉为西北战场的“三战三捷”,成为解放军战役指挥范例之一。
(后期:李邦振;录制:纪小鹿 王瑞 李宇轩 孙铄)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