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毛泽东成功的秘诀之六:炉火纯青的用人艺术】 钱学森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12-14 13:56:12

为纪念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网与山东航空集团联合推出大型广播剧《毛泽东成功的秘诀》。这部鸿篇巨著由参加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的老将军黄学禄历经5年撰写,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饱含深情为该书题字,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成功的超人智慧!敬请收听:


  钱学森(请点击链接收听)


秘诀之六 炉火纯青的用人艺术

钱学森


本篇梗概: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毛泽东不仅从理论上研究解决重视和尊重知识分子的问题,而且身体力行与知识分子交朋友,与知识分子切磋交流思想,研究问题,从政治上、事业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激励他们,毛泽东以他那独有的领袖魅力,与许多知识分子中的经世之才,建立起深厚的友谊,钱学森就是其中代表。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极其深刻的。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更加明确地说:“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杆子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把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到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的高度。他指出:“为着扫除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需要大批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医生、新闻工作者、著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文化工作者……一切知识分子,只要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有成绩的,应受到尊重,把他们看作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革命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他明确指出:“我们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凡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都应当给予信任,从根本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得以积极地发挥他们的才能。”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的科研队伍迅速壮大。据统计,到1963年底,我国的科学技术人员增加到230万人,到1965年底,专门的科研机构达1714个,专门研究人员达12万人,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在原子能、火箭技术方面更为突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大批得到尊重与信任的科学家,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从大城市的科研机构中,从大学的讲坛上,来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进行科研领域的艰难攻关。条件艰苦,生活困难,任务繁重,工资待遇又低,但他们却表现出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英雄气概,获得了科研方面的巨大成功。


据统计,仅从1949年8月至1955年11月,从欧美归国的科技人才就达1536人,其中1041人从美国回来。他们中包括了为“两弹一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赵忠尧等人。国内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也从教学转到核武器研制岗位。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毛泽东不仅从理论上研究解决重视和尊重知识分子的问题,而且身体力行与知识分子交朋友,与知识分子切磋交流思想,研究问题,从政治上、事业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激励他们,毛泽东以他那独有的领袖魅力,与许多知识分子中的经世之才,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20世纪30年代考入了交通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名扬美国的空气动力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败退,国民党退至台湾,新中国宣告成立。钱学森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马上跟家人商量,决定回国搞科学研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


钱学森决定回国的意愿被美国拒绝,为阻止钱学森离开美国,他们把钱学森控制在一个孤岛上囚禁了5年。非常着急的钱学森写了一封信,通过重重阻碍终于把信寄回国内。当毛泽东、周恩来看到信后,非常重视钱学森回国的事,不断同美国谈判交涉,最终我国以释放朝鲜战争中所俘虏的数名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美国方面才同意让钱学森回国。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到祖国,陈毅副总理代表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并转达毛泽东和周总理的问候,随后让陈赓大将陪同钱学森夫妇到全国各地考察。


钱学森回国后,受到毛泽东的6次接见。毛泽东问:“你为什么要回国,在美国待遇这么好,回来你会后悔吗?”钱学森听后认真地答道:“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这8个字蕴含着他的爱国之情,表现出他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一片赤子之心。


此后,毛泽东赋予钱学森主持导弹研发工作的重任。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见过导弹的人。许多与导弹相关的术语,都是由他亲自翻译的。1959年11月12日,钱学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钱学森一生为中国科学、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在总结时说:“真正的成就要归于党,归于集体,归于来自毛泽东的支持和关心。他每一次接见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钱学森内心万分悲痛,参加为毛泽东守灵,参加追悼会并向毛泽东遗体三鞠躬。


1956年,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风波时,毛泽东讲过这么一段话:我们党有成百万有经验的干部。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我们有这么一套干部:有建党时期的,有北伐战争时期的,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全国解放以后的,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产。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毛泽东的这段话的确意味深长。


千秋大业,人才为本。


善用人者得天下。


后期:孙铄;主播:孙铄、王瑞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