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毛泽东成功的秘诀之九:为人师表的领袖风范】“一句就是一句”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12-22 18:21:23

为纪念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网与山东航空集团联合推出大型广播剧《毛泽东成功的秘诀》。这部鸿篇巨著由参加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的老将军黄学禄历经5年撰写,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饱含深情为该书题字,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成功的超人智慧!敬请收听:


  “一句就是一句”(请点击链接收听)


秘诀之九 为人师表的领袖风范

“一句就是一句”


本篇梗概:

毛泽东一生谦逊恭敬,反对个人崇拜的,曾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发表了不少重要意见。但他又实实在在改变了历史,历史已经证明而且不断证明: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少数能够在生前和身后不断创造神奇的历史巨人,其影响力和炽热度会永恒不息。他始终星光璀璨。

 

毛泽东一生谦逊恭敬,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什么“神仙”“圣人”。他小时候也挨过父亲的打骂,上学时因图画考试有过不及格,出门在外鞋子被人偷去过。参加共产党、成为革命者之前,当过兵,失过学,并做过想成为什么“家”的美梦。成为革命家以后,甚至当了党和国家的主席,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也没有忘记同他交往的朋友。就是人们对他个人迷信、崇拜到严重的时候,他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崇拜,按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尊敬、钦佩的意思。尊敬和钦佩都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活动,是不受任何外力影响的。崇拜的前提条件应该是对他的思想、感情、智慧、言行、品格等的认同、佩服、尊敬。形成个人崇拜的核心因素就是一个人的魅力。崇拜是发自内心的。


毛泽东一生是反对个人崇拜的,曾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发表了不少重要意见。


194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50岁生日,中宣部副部长凯丰在这年的4月写信给毛泽东,说党内一些同志酝酿为他祝寿,并提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毛泽东说:“生日坚决不做。”“我的思想自觉没有成熟,还是学习的时候,不是鼓吹的时候,不宜当作体系去宣传。”


1948年8月13日,吴玉章致电周恩来,说想在华北大学成立典礼上,“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并提出“主要的要学毛泽东主义”。毛泽东8月15日复电吴玉章:不同意“毛泽东主义”和“主要的要学毛泽东主义”的提法。他指出:“那样说是很不恰当的。现在没有什么毛泽东主义,因此不能说毛泽东主义。”


1950年5月11日,沈阳市政府向中央报来一份文件,文件中写道:“本市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伟大意义,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议决在本市中心区修建开国纪念塔一座,其上铸毛主席铜像。维以此间现无主席全身照片可资楷模,故特函请贵局代摄主席全身八寸站像四幅,分前后左右四向寄沈,俾便早日兴工修建为荷。”


毛泽东看后,生气地说:“一幅也不给。”并在报告上批示道:“铸铜像影响不好,故不应铸。”接着说:“告诉有关部门,这是违反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的,今后,谁再做这类事情,要通报批评。”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听说湖南省委要在韶山修路建房时,亲笔给时任中南局书记邓子恢、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和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写电报。文中写道:“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正在进行在我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便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立即停止”“一概不要”“是为至要”这些词,足见毛泽东对此类事情的高度重视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1944年以来,毛泽东一直坚持马列是先生,中国共产党人是学生,反对把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


1948年8月,毛泽东在致吴玉章的信中指出:“有些同志在刊物上将我的名字和马恩列斯并列,说成什么马、恩、列、斯、毛,这是错误的。这种说法是不合实际的,是有害无益的,必须坚决反对这样说。”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再次指出:“不要把中国共产党人与马恩列斯并列。”


1956年1月,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总店在苏联,我们是分店;主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是枝叶。”


毛泽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同意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


1948年底,毛泽东在审阅筹建青年团的文件时,致信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彭真,提出将文件中的“毛泽东思想”改为“马列主义”。


1953年4月,中共中央将1945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为附录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毛泽东提议将决议中“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提法进行删去,或改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同月,还指出:“凡有‘毛泽东思想’字样的地方,均应将这些字删去。”


195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专门就“毛泽东思想”应当如何讲解的问题发出通知。通知指出:毛泽东同志曾指示,今后不要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误解。


1956年,在党的八大筹备期间,毛泽东又一次建议党的正式文件上不要用“毛泽东思想。”


20世纪40年代以来,毛泽东一直认为毛泽东思想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党和人民集体奋斗的产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血写成的。


在党的七大期间,毛泽东说过,你们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我也可以同意,因为党总要找个代表,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人的,是从大家来的,我把它综合起来、概括起来,你们叫毛泽东思想也可以。


1956年9月,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上讲话时,又一次说道:“我们的民主革命时间那么长、打了那么多仗、犯了那么多错误,才搞出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我们才逐步学会如何处理党内关系,如何处理党和非党人员的关系,如何搞统一战线,如何搞群众路线,等等。这就是说,我们有了经验,才能写成一些文章。比如我的那些文章,不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因为没有经验。”


1960年3月24日,毛泽东在和薄一波谈话时指出:“《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代价的。”


“文革”中,毛泽东在和周世钊的一次谈话中,对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了比较深刻的论述。他说,关于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指导我们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思想体系。七大时,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叫作“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正确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明确地说:“毛泽东思想”是包括我们这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只不过用我的名字来代替罢了。但我一直不同意用我的名字来代替。我曾多次批示不用“毛泽东思想”,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可是他们不听,这叫我有什么办法呢?当然,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多一些。


1956年以后,毛泽东一直强调,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当成教条,要概括新的情况形成新的理论。1959年,毛泽东谈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现在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不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1964年3月,毛泽东在和中央领导同志谈《毛选》时说:“那是以前的著作了,现在也很想写一些东西,但老了,精神不够了。”


同年6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谈到《毛选》时又说:“现在学这些东西,我很惭愧,都是老古董了。要把现在新的东西写进去。”


毛泽东对待自己的著作,一贯持十分谨慎的态度。1948年,他拒绝出自己的选集,此后他还表示对自己的著作完全满意的很少,许多著作要经过一段实践检验,反复修改之后才能公开发表。


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即将结束,在克里姆林宫拜访斯大林时,斯大林建议毛泽东把自己写的文章、起草的文件报告等编辑成选集出版,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革命的经验。毛泽东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


同年5月,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斯大林的建议,一致赞同编辑和出版毛泽东选集,并决定成立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主持编辑和出版毛泽东选集。从1950年10月至1960年9月,《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先后出版。


1956年3月14日,毛泽东在和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主席艾地谈话时说:自己“对已经发表的东西,完全满意的很少。比如,《实践论》算是比较满意的,《矛盾论》就并不满意。《新民主主义论》初稿写到一半时,中国近百年历史前八十年是一个阶段,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才逐渐明确起来,因此重新写起,经过反复修改才定了稿。《论联合政府》则只是把政纲排列起来,加工不多,不好”。毛泽东谈到这里,再次表示:“过去写的文章,很多现在不满意。”


毛泽东知道世界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万岁”不过是一句欺人的空话,“四个伟大”只是阿谀奉承,“我才不信那一套!”


1966年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出对“毛泽东思想”不要自吹自擂,多次删去“高举”“顶峰”“最高指示”“句句是真理”等浮夸之词。


1966年7月,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历来不相信,我那本小书,有那样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吹,全党全国都吹起来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967年11月,毛泽东在审阅中共中央关于征询对党的九大问题意见的通报时,删去“大树特树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伟大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大树特树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绝对权威”

12月,他在审阅湖南省革委会一个报告时批示:“绝对权威的提法不妥,从来没有单独的绝对权威,凡是权威都是相对的。”“大树特树的提法不妥。权威和威信只能从斗争实践中自发地建立,不能由人工去建立,这种建立的威信必然垮下来。”


1968年1月6日,毛泽东在审阅《人民日报》的一个新闻和社论时,删去“毛泽东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信最大,句句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等。


1968年10月,毛泽东在修改党章草案时,删去了“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句话的“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三个副词。


1970年,毛泽东接见斯诺时说:“‘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舵手、伟大的统帅),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我还是当教员,其他一概辞去。”


1970年4月3日,毛泽东在审阅纪念列宁诞辰一百周年文章《列宁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一文时,删去了文中“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即毛泽东思想阶段”“毛泽东思想是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面胜利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就是当代列宁”等词句,并指出:“关于我的话,删去了几段,都是些无用的,引起别人反感的东西,不要写这些话。我曾讲过一百次,可是没人听,不知是何道理,请中央各同志研究一下。”


197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在视察中,多次讲道:“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9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那几个副词,我圈了几次嘛。”


“天才是靠一个党”,“天才是群众路线,集体智慧。”


“什么‘顶峰’啦,一句顶一万句啦,你说过了头嘛。一句就是一句,怎么顶一万句,不能顶。”


一次,毛泽东和身边工作人员观看中共九大纪录影片时,看到银幕上多次出现他本人的镜头和代表们长时间欢呼的场面,生气地站起来,中途退场,并说:“哪有一个人老看演自己的电影?我的镜头太多了,没有什么意思!”他告诉工作人员:“‘四个伟大’太讨厌。”


1969年6月,根据毛泽东的批示,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宣传毛泽东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文件,指出:当前在国内宣传中出现了不突出政治,追求形式和浮夸浪费的问题。今后,“不经中央批准,不能再制作毛泽东像章”,“各报纸平时不要用毛主席作刊头画”;“不要搞‘忠字化’运动”,“不要修建封建式的建筑”;“不要搞‘早请示,晚汇报’,饭前读语录、向毛主席像行礼等形式主义的活动”。


也正如黄克诚大将说的:“毛主席是唯一能让我发自内心、终生心服口服的人,无论在最艰难的长征时期,还是在稍有困难的延安时期,一直到解放后,没有人见过毛主席为自己谋过一丝私利,‘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说起来简单,但是能让上千万的党员干部做到,历史上除了毛主席外,没有第二个。”


毛泽东无私无畏的至善人格和盖世无双的战略胆识,像大地产生的巨大磁场,强烈地吸引着无数英雄好汉,为之奋斗终生,死而无憾。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巨人能像毛泽东那样:不经任何雕饰或矫揉造作,完全凭借自己豪放不羁的秉性和举止,而能让几乎所有的接触他的人为之倾倒和敬服。


正如《毛泽东传》的作者、美国学者特里尔所惊叹的那样:“在生前,毛泽东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未来,毛泽东必将成为世界历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毛主席的盖世影响来看,只有罗斯福、列宁才能与之相提并论;如果就个人魅力与全球声望而言,他们又不及毛主席。”


美国《新闻周刊》在其社论《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中称:“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毛泽东是一位无与伦比的人物。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家,能够凭借几乎一无所有的政治资源,白手起家,在二十八年之间,纵横捭阖,缔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党,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一个伟大的国家;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广阔的中华大国至高无上的精神领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评价说:“毛泽东身上,的确能发生一种压倒一切的魄力,让人能感觉出一种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


历史已经证明而且不断证明: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少数能够在生前和身后不断创造神奇的历史巨人,其影响力和炽热度会永恒不息。


主播:宋鲁超、王瑞;后期:孙铄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