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是张文秋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张文秋一生经历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秋收暴动、上海抗日救亡、延安岁月、解放战争、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她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锋战士、一代革命女杰、烈士遗孀、毛泽东主席双重儿女亲家。为纪念张文秋诞辰120周年,我们走进荆门市延安精神进农村试点村、毛主席亲家张文秋故里——湖北省京山市孙桥镇青树岭村,缅怀这位从家乡走出去的革命先辈。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
张文秋,又名张国兰,1903年12月1日,诞生于京山县孙家桥谢家湾一户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她16岁时离家去武汉求学,入读武昌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并走上终身革命道路。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4年3月入团,1926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在1924年至1949年的战争年代里,她作为一名妇女同志,先后担任过党的宣传委员、宣传部长、机要秘书、支部书记、妇女部长、办公厅主任、特派员、学校负责人等职务,随党领导的革命队伍转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1927年,张文秋与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结婚;1929年6月,夫妻同时被捕入狱;1930年1月,经党组织营救张文秋出狱,此时她已有7个月的身孕;1931年4月,丈夫刘谦初壮烈牺牲。1937年,张文秋带着女儿刘思齐奔赴延安。在延安抗大学习时,她认识了彭德怀的老部下陈振亚,两人于同年冬结婚。第二年秋天,张文秋又生一女,取名少华,后来叫邵华。1939年,丈夫陈振亚被国民党杀害。
1949年10月,张文秋的长女刘思齐(又名刘松林)嫁给了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1960年5月,次女邵华又与毛泽东主席的次子毛岸青结为夫妻。张文秋成为毛泽东主席的双重儿女亲家,共同谱写了一曲革命家庭相亲相爱的传奇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张文秋先在司法部工作,后调任中国银行总行管理处人事室副主任,中国盲人福利会总干事。在“文化大革命”中,她又受到迫害。1982年,在中央组织部离休;2002年7月11日,在北京辞世,享年99岁。
张文秋故居
1925年暑假,张文秋回到孙家桥谢家湾,秘密成立京山县第一个共青团支部。1926年,在武昌迎接北伐军进武汉。年底,在大革命高潮中,她受组织派遣,回京山开展农民运动,参与创建中共京山县委和国共合作的京山县党部,任县委宣传委员(翌年任副书记)和县党部宣传部部长。青树岭村谢家湾张文秋自家住宅,成为京山及孙桥大革命运动组织基地。
张文秋故居,典型的农家四合院土坯房,分前后两层,一层三间房屋,院中有一天井,现基本保持原貌。房子坐东朝西,门前有一棵古对节白蜡,一口长方形大堰塘,一片开阔的稻田,堰塘南边有一古重阳木。屋后是青树岭,低矮的小山岗,青松翠竹,蜿蜒起伏。
2017年,孙桥镇对张文秋故居进行保护维修,开办张文秋生平业绩展览,以此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激励后辈继承光荣传统,弘扬革命精神。2023年,实施张文秋故居二期工程改造,以一期建设为基础,对原故居村落给予破损修复,并新建“张文秋革命事迹展示馆”。故居后院很古老,后排土房堂屋、厢房里,展示了张文秋的被褥、衣物、书法作品等遗物。
青山黛瓦、古木参天、泉水淙淙,张文秋故居内墙上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诉说着一段段烽火岁月的革命故事。作为京山人,张文秋对于故乡充满了眷恋。此前为了革命奔波,她20多年都不曾回乡。新中国成立后,她常回到故乡京山走访、慰问。年老时,还常带着女婿毛岸青、外孙毛新宇等人探望故乡。
如今,张文秋故居已建成为湖北省廉政教育基地、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荆门市首批廉政教育基地、荆门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荆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树岭村培训红色讲解员,培育村级志愿讲解队,讲好张文秋革命故事,挖掘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每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和游客10万人次。
红色美丽村庄
京山市青树岭村是大革命时期湖北地区农民运动的先进地区,当年张文秋回乡开展工农运动,成立了妇女协会,在没有办公场所的情况下,她把谢家湾自家房屋交了公,作为工会和妇女协会的会址。新中国成立后,青树岭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实现乡村振兴,农民过上小康生活。2017年,该村入选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2019年,被荆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选定为延安精神进农村试点村;2022年,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近年来,孙桥镇青树岭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积极推进“红纽带”工程,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探索出“五红五好”党建工作法。“五红五好”模式,即是筑牢红色堡垒,建好先锋队伍;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推动红色治理,创好平安乡村;发扬红色精神,做好志愿服务;发展红色产业,走好致富道路。致力打造清廉村居,悬挂廉政教育展示牌,制作廉政教育宣传栏,设立“廉情信箱”。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发参与行动,打造最美村湾和最美庭院,家家比整洁、户户晒美景,全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青树岭村积极探索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游,年接待党员干部及群众超过10万人次。以“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桥米种植、花卉苗木、果蔬采摘、光伏发电和林下养鸡等产业,推进红色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
对节白蜡艺术小镇
青树岭一带生长对节白蜡,别名“对节树”,树形优美,盘根错节,寿命长达2000年,珍稀濒危物种,被誉为“活化石”和“盆景之王”。在全国范围内,原生种群仅分布于大洪山南麓,核心产区在京山市孙桥镇。
在保护对节白蜡资源的同时,青树岭村发展对节白蜡产业,建设苗木培育基地,种植绿化景观苗木,打造“对节白蜡之村”。大力开展乡村绿化,努力创建森林乡村,推进青树岭村国土绿化美化,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今年11月, 2023年度湖北省森林乡村名单出炉,京山市青树岭村榜上有名。
京山市、荆门市均将对接白蜡定为“市树”,孙桥镇致力于打造对节白蜡艺术小镇,青树岭是项目建设村庄之一。2017年,该镇入选首批湖北省20个特色小镇;2018年,被评为荆门首批市级特色小镇。
2023年10月,孙桥镇对节白蜡艺术小镇被列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艺术小镇由对节白蜡大观园、“女婚男嫁”非遗展示区、桥米农耕体验园、张文秋故居四个区域组成。该旅游区交通便利,处于“武鄂黄黄”“宜荆荆恩”及“襄十随神”三大板块的交汇处,为高效能辐射省内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湖北省京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朱春阳 黄 蓉)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