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河北省保定市作为一座备受关怀、备受眷顾的城市,始终肩负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如山重托。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工作以来,先后5次踏上保定这片热情而温暖的土地,在阜平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回信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赞誉河北农大李保国为太行山上新愚公,特别是去年入冬之际亲临保定涿州看望灾区群众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等件件大事,永远镌刻在保定人民的心坎和保定城市发展的记忆中。常怀感恩之心、满怀爱戴之情、永怀忠诚之志,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已成为保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发展共识。
在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作为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作为这座浸润巨大政治关怀城市的宣传部门,必须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更好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以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安排、保定见行动、宣传部门勇作为的政治担当,谱写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篇章。保定市委宣传部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观大势、审大时、谋大局、抓大事,着眼“宣传是生产力、媒体是生产力、高品质的新闻报道也是生产力”的发展坐标,精准捕捉“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冬奥立意,坚决肩负“与时代共进、为人民放歌”的媒体重托,深刻把握“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传播节奏,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全员全域尽锐出战,日夜磨一剑,一朝亮锋芒——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舞台上,来自保定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44个孩子用嘹亮的歌声唱响世界。台前,44朵“马兰花儿”夺目绽放;幕后一大批中央、省级重头稿件“井喷”而出,持续发酵,打造出“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现象级传播“爆款”。应该说,这一现象级传播样本,是保定市委宣传部精准把握“传承红色基因”“擘画乡村振兴”“培育新时代好少年”“彰显文化自信”四大主题,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活答卷。
一、承载历史积淀,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太行深处的阜平是革命的沃土,孕育了红色传奇。抗日战争时期,阜平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边区政府所在地,1948年4月30日,毛主席在阜平发出了成立新中国的“五一动员令”。阜平县马兰村曾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诞生地,是《晋察冀日报》(现《人民日报》前身)从创刊到终刊十年游击办报岁月中,驻扎次数最多,累计驻扎时间最长的一个村庄,为当时向边区军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报道抗战消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邓小岚老师作为《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前身)报社社长兼总编邓拓的女儿,生于此、长于此,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秉持“两代人一份情”的红色初心,19年间跨越20万公里,为改变革命老区的面貌、丰富孩子们精神文化生活不遗余力,彰显了“马兰后人”的纯粹与赤诚。
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保定市委宣传部围绕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聚焦阜平革命老区的历史定位,紧扣“红色传承”浸润主线,理清马兰村红色脉络,将镜头转向以邓小岚为代表的老党员扎根革命老区、支教革命老区的伟大行动。将晋察冀边区革命根据地、《晋察冀日报》、马兰村等一个个闪耀着红色光辉的生动记忆串联成线,全方位策划“承载历史积淀 传承红色基因”的新闻选题,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挖掘,推出《这场开幕式关乎心愿、梦想、信念》《我爱这土地》《清明追思 缅怀把山里娃送上冬奥舞台的邓小岚》《邓小岚永远的“马兰”》系列主题稿件,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重要版面刊播,充分展现了红色血脉世世赓续、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生动实践,成为保定市委宣传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注脚。
二、统筹“两个文明”,擘画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哲学角度,深刻阐释了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阜平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作为曾经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是党和国家确定的“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试点”,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承载着特殊意义。这里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贫困。在阜平战斗生活过的聂荣臻元帅,曾留下“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愿。2012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11年间,深受激励鼓舞的阜平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16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8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从“贫中之贫”到物阜民丰、再到新一代阜平人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颂》惊艳世界,这其中既有物质文明指引下的“硬支撑”,也充盈着由表及里、塑形铸魂的精神文明“软实力”。
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保定市委宣传部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统筹指导部门,始终心怀“两个大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刻认识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全面把握。坚持超前策划“赋能乡村振兴”新闻选题,从阜平县一个点出发,挖掘全国的乡村振兴故事,丰富“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的乡村振兴路径,以点带面展现保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牢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殷切嘱托,全力战贫脱贫,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实景风貌,在大报、大台、大网上刊登一大批重头报道——人民日报推出《44名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歌声起太行》;新华社推出《大山里飘来奥运歌》《冬奥“礼物”|马兰花开在歌声里》《老区新貌|大山里传出“天籁之音”》;央视客户端推出《来自阜平山区的马兰花合唱团 唱响奥林匹克会歌》《从大山里走向冬奥会开幕式,奥林匹克会歌为山区孩子点亮梦想》《与冬奥有关的日子|“虎头娃娃”的歌声飘自这个小山村》;中国新闻网推出《从山沟到“鸟巢” 44名山里娃如何走上冬奥会舞台》等,以保定阜平县乡村振兴的伟大壮举,再次验证了“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行稳致远”的中国方案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三、培育新时代好少年,唱响未来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发展,多次前往学校考察调研、与少年儿童代表座谈、给小学生回信,谆谆教导,殷殷嘱托,为新时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道路,同时也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少年儿童事业提供了努力方向。
少年强则中国强。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保定市委宣传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实际,对少年儿童倾注了大量目光,将其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重要着力点,加强顶层策源,积极撬动新闻、文明多战线力量,全方位策划“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唱响未来可期”新闻选题,全天候、全时段记录44朵“马兰花儿”从贫穷闭塞的山村,走到北京冬奥会,站在世界瞩目的中心,绽放在冬奥舞台等系列生动片段,剪辑制作15个5分钟宣传短片,1个25分钟中篇记录片,1个50分钟长篇记录片和若干超短微视频,为“马兰花儿”的宣传推介储备了丰富资料。宣传部门紧跟节奏、把住关键节点,在冬奥之夜,用质朴、鲜活、生动的童声向全世界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彰显了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的战略考量,展现了中国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蓬勃青春活力。《从大山里走向冬奥会开幕式,大山孩子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小“马兰花”们畅想未来》《北京冬奥开幕式阜平马兰花合唱团天安门看升国旗》《开幕式“虎头虎脑可可爱爱合唱团”的故事,看哭了》《开幕一周年,我们一起打开北京冬奥会“礼物盒”》等系列报道,亮相中央、省级主流新闻媒体头版头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的深情期许,为保定的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指引了方向,吸引越来越多的“小花儿”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努力茁壮成长,树立好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向全世界展示了“少年未来可期、国家未来可期、民族未来可期”的中国魅力。
四、激活发展密码,彰显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升华,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保定市委宣传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主动思考如何在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将地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如何在“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上,提供地市级宣传部门的探索与实践。“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过与冬奥组委的高频对接,我们愈发感到,“阜平大山里的孩子亮相冬奥舞台”将成为“致敬人民”最鲜活、最生动的注脚。同时,新华社作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及主创团队的独家采访媒体,奥运举办前期,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曾与保定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保定成为国内首个开展国际传播的地级城市。
在契合冬奥主题的丰富内容与抢占国际传播的优质平台的双向滋养下,“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惊艳亮相。这是自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大幕以来,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结出的累累硕果。44名来自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用宛如天籁的声音,演唱了奥林匹克会歌,唱出了全天下孩子“一起向未来”的梦想。这歌声,是来自太行深处孩子们的歌声,是10.81万阜平县脱贫群众的歌声,是阜平全县22万人的歌声,更是新时代14亿多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歌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重大成就的精彩缩影,揭示了彰显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的人类文明奇迹,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了巨大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躬逢伟大盛世,逐梦星辰大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定市委宣传部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肩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把未来铭记心间,把奋斗写在脚下,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贡献宣传力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贡献更多“保定经验”。
(作者:张长春,系河北保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