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全国“两会”是个什么会?“两会”同届的由来!

来源:人民日报、超超的史地纵横 · 2024-03-01 14:23:47

(来源:人民日报)


“两会”同届的由来


一年一度的两会(今年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马上就要开幕了。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人大和政协会议的届别和大会次数完全相同。但是历史上当初可并不是这样。那么,原来是怎样的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相同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说起。


一届政协尚无人大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国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作为纪年;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掀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此后几年时间内,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了4次会议,一直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在新中国历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届政协全体会议


一届人大二届政协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国务院,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规划。


同年12月,召开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但是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


自从1954年第一届人大产生后,人大和政协各自按自己的轨道往前发展。一届人大在1954年到1958年内召开了五次大会。二届政协在1954年到1958年内召开了三次大会。但人大、政协会议年份和月份都不尽相同。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二届人大三届政协


1959年4月,二届全国人大召开第一次会议。与此同步,三届全国政协也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同步召开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开始形成“两会”的概念。在1959年到1963年人大和政协同步分别召开4次会议。


二届人大时的举手表决


三届人大四届政协


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四届全国政协同步分别召开第一次会议。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会期的安排,这次换届大会跨1964、1965两个年份。这次“两会”换届后,由于进入动荡的“文革”特殊时期,本届人大和政协都没有再次召开会议。


四届政协常委会议场景


特殊时期四届人大


进入“文革”后,人大和政协一度处于瘫痪状态。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召开第一次会议,四届人大任期内只召开了这一次会议。这一次会议只召开了5天,是整个人大历史上会期最短的大会。四届人大成为历史上与上届人大间隔时间最长的一届,也是任期最短的一届(仅3年)。同时也标志着人大在特殊时期后期开始逐步恢复正轨。但此时政协基本仍处于瘫痪状态并没有召开会议,理论上还处于四届政协期间。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五届人大五届政协


1978年2—3月,五届全国人大和五届全国政协同步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是“文革”特殊时期结束后,“两会”步入正轨,机缘巧合,人大和政协届别完全一致。此后,每年同步召开“两会”成为定例。


从上述历史沿革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出,“两会”这一制度的形成是由于历史原因,包括“文化大革命”导致政协停顿,以及后来的人大恢复和重新召开。"两会"的概念因此逐渐明确并延续至今。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两会会期逐步固定


从此开始,每当尾数逢3、逢8年份两会换届无一例外,历年的人大和政协同一届别同一次会议均同步召开,但召开会议的月份当初并不固定。到1980年代中后期,“两会”召开月份逐步趋向3—4月份,直至1990年代中后期,“两会”召开月份开始基本固定在3月份,人大开幕时间一般为3月5日,政协开幕时间一般为3月3日或4日目前基本固定为4日。2020年的“两会”因新冠疫情推迟2个多月是个特例。


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鉴于批准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是全国人大的重要职责,而我国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两会相对固定在3月份召开,既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统计上年度数据,又能及时批准本年度预算,还可避免两会与春节相重叠,也蕴含了中国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寓意。


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延伸阅读:


新中国历任国家领导人

历任国家主席


第一任,毛泽东(1949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一届人大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简称国家主席),任期1949—1959)。


第二任,刘少奇(二届、三届,三届任上1969年逝世,任期1959—1969)。


(四届、五届未设国家主席,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宋庆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第三任,李先念(六届,任期1983—1988)。


第四任,杨尚昆(七届,任期1988—1993)。


第五任,江泽民(八届、九届,任期1993—2003)。


第六任,胡锦涛(十届、十一届,任期2003—2013)。


第七任,习近平(十二届、十三届,现任十四届,任期2013—)。


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第一任,刘少奇(一届,任期1954—1959)。


第二任,朱德(二届、三届、四届,四届任上1976年逝世,任期1959—1976)。


第三任,叶剑英(五届,任期1978—1983)。


第四任,彭真(六届,任期1983—1988)。


第五任,万里(七届,任期1988—1993)。


第六任,乔石(八届,任期1993—1998)。


第七任,李鹏(九届,任期1998—2003)。


第八任,吴邦国(十届、十一届,任期2003—2013)。


第九任,张德江(十二届,任期2013—2018)。


第十任,栗战书(十三届,任期2018—2023)。


第十一任,赵乐际(现任十四届,任期2023—)。


历任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一任,周恩来(1949年任命为政务院总理,1954年一届人大后称国务院总理,一届、二届、三届、四届,四届任上1976年逝世,任期1949—1976)。


第二任,华国锋(四届、五届,1976年代总理、总理,1980年不再兼任,任期1976—1980)。


第三任,赵紫阳(五届、六届,1980年接任,1987年担任总书记后辞去总理职务,任期1980—1987)。


第四任,李鹏(1987年代总理,七届、八届,任期1987—1998)。


第五任,朱镕基(九届,任期1998—2003)。


第六任,温家宝(十届、十一届,任期2003—2013)。


第七任,李克强(十二届、十三届,任期2013—2023)。


第八任,李强(现任十四届,任期2023—)。


历任全国政协主席


第一任,毛泽东(一届全国政协主席,二届、三届、四届全国政协名誉主席,主席任期1949—1954)。


第二任,周恩来(二届、三届、四届,四届任上1976年逝世,任期1954—1976)。


第三任,邓小平(五届,任期1978—1983)。


第四任,邓颖超(六届,任期1983—1988)。


第五任,李先念(七届,任上1992年逝世,任期1988—1992)。


第六任,李瑞环(八届、九届,任期1993—2003)。


第七任,贾庆林(十届、十一届,任期2003—2013)。


第八任,俞正声(十二届,任期2013—2018)。


第九任,汪洋(十三届,任期2018—2023)。


第十任,王沪宁(现任十四届,任期2023—)。


(文内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黄超年)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