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言:1980年代初期,词曲作者王和泉、雷远生二人接受组织委派,多次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采风,创作出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其中歌曲《再见了大别山》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入选“中国百年经典歌曲”,成为大别山的一张金色名片。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老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曲中的“我”和“乡亲们”已经由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一代,变成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并昂首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新一代。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需要有新的音乐传承发扬大别山革命精神,展示大别山的新风貌新变化,讴歌新的时代和党的领导,鼓舞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承老传统,奋进新征程。为此,我尝试创作了声乐套曲《情系大别山》(歌词部分),并以此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1
序曲 红土·青山
红的土,青的山,
魂牵梦萦大别山。
红土红来似火烧,
忽喇喇喇映红了天。
青山青来若清泉,
叮叮咚咚闪亮了眼。
红土为什么红,
青山为什么青,
巍巍大别山啊请给我答案。
红土不语,青山无言,
只有一条山间小路直上云端。
那是红军走过的路啊!
无数英雄鲜血染。
那是红军喝过的泉呀!
泉边磨刀杀敌顽。
走一走红土地胆气壮,
革命到底意志坚。
喝一口山泉水心里明,
跟着党走永向前。
热的血,蓝的天,
难舍难忘大别山。
几回回去了今又来,
山花清风把我牵。
更有山里的好乡亲,
日思夜想把我盼。
红土还那么红,
青山还那么青,
巍巍大别山啊请给我答案。
红土不语,青山无言,
满目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那是党给咱好政策,
带领我们加油干。
那是艰苦奋斗好作风,
一代一代往下传。
走一走红土地胆气壮,
革命到底意志坚。
喝一口山泉水心里明,
跟着党走永向前。
2
又见大别山
又见大别山,
青山展笑颜。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再回老区话当年。
清澈的山泉讲述昨天的故事,
盛开的杜鹃犹记曾经的鏖战。
一把把梭标一杆杆枪,
一面面红旗染红了天。
啊!大别山,英雄的山!
你是将军的故乡,红色的摇篮。
你那红旗不倒的革命传统,
永远铭刻在我心间。
又见大别山,
高路入云端。
一把拉住亲人的手,
叫声同志把家还。
敞亮的民宿大妈为我沏新茶,
丰收的田野大爷教我科学种田。
一句句问候一颗颗心,
一片片真情把我呼唤。
啊!大别山,美丽的山,
你是歌舞的原乡,幸福的家园。
你那北国江南的秀丽景像,
永远铭刻在我心间。
3
一张借条
(曲艺风)
一九四七年,风雨大别山,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将士仍衣单。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运筹帷幄指挥大决战。
他把指战员冷暖挂心上,
急电询问是否送来冬装御风寒。
刘邓首长回电表态:
感谢毛主席党中央关怀,
我们自力更生官兵动手渡难关。
刘邓首长戴上花镜亲自做针线,
一针针一线线把那军装连。
还把缝衣的窍门告诉大家:
荷包用勾针,扣门用倒线,
裁领口就比上一只粗瓷碗。
发扬南泥湾生产好传统,
人民军队面前没困难!
话说二纵五旅十五团,
转战来到河南信阳商城县。
得知同盛祥货栈存有土布若干,
于是找到货主汪甫成和李用九,
打借条借来布匹六百三十卷。
没有颜料他们就用灶灰染,
没有花弓就折根树枝把棉花弹。
全军上下男女老少齐动手,
终于赶在下雪前把棉衣穿。
官兵暖暖和和精神百倍打胜仗,
党中央的战略意图终于得实现。
光阴荏苒转眼过去三十八年,
这张借布的借条重新被发现。
政府折合布匹两千六百五十尺,
拨专款赔偿布主六千三百八十元。
这就是十万寒衣自剪裁故事一段,
艰苦奋斗光荣传统代代往下传。
4
红军干娘
创作手记: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年代,大别山发生过这样的故事。1928年的一天,穷凶极恶的白匪到村里追击一名红军,危急时刻一位姓周的大娘挺身而出,把红军藏进家中,而让自己最小的儿子走出家门,冒名红军引开敌人。白匪军信以为真,抓走了周大娘的儿子,并且残忍地把他杀害了。许多年以后,这位红军成长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他费尽周折从山里找到这位大娘,眼含热泪把大娘认做干娘,并且一直保持联系,像亲儿子一样为她尽孝。一辈子不愿走出大山的周大娘百年之后,按照山里的风俗在坟前立了块碑,在立碑人一栏,郑重地刻着这位将军的名字,他的身份是——义子。在大别山,类似这样的故事和传说还有许多,人们亲切地把那些为了红军不惜舍命舍子的母亲称作“红军干娘”。
八百里大别山啊长风浩荡,
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四方传扬。
大妈为了掩护红军献出幺儿,
幸存下来的红军挥泪走向战场。
山上的小草青了黄黄了又青,
当年的红军穿上将军的戎装。
将军走遍大山终于找到大妈,
从此他们成了过命的义子干娘。
啊!红军干娘,红军干娘,
听到你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
啊!红军干娘,红军干娘,
你的故事让我懂得——
老百姓永远是咱们的亲爹娘。
八百里大别山啊英姿飒爽,
红军干娘的故事依然在传扬。
山花缤纷礼赞英雄的母亲,
清泉淙淙歌颂军民情深谊长。
山上的小草青了黄黄了又青,
绿叶对根的情意永远不能忘。
你看那一队队人马进山来,
传承革命重任落在我们肩上。
啊,红军干娘,红军干娘,
听到你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
啊!红军干娘,红军干娘,
你的故事让我懂得——
老百姓永远是咱们的亲爹娘。
命换过命,心连着心,
人民军队人民爱恩情永不忘。
痛你所痛,想你所想,
人民军队爱人民军民情谊长!
注:故事原型发生在湖北麻城,将军系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王树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5
大山的儿子
创作手记:许光,传奇将军许世友长子,曾任海军舰艇长、人武部副部长、县人大副主任,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原型之一。许光乳名苦伢,名如其人,人如其父,一生信念执着坚定,义无反顾,扎根老区,几十年如一日,不图名利,布衣平民,默默奉献。令我惊叹的是,他的相貌由当海军时的英俊潇洒,到后来竟然如同山里老农一般的表情木讷,寡言少语,忠厚诚朴。相由心生,我相信,他是从心到身、由里而外,从骨子里自我完成了一个山里人的转变,他是真正的大山的儿子。
哎呀来——
大山的苦伢呀爱大山,
默默无闻作奉献。
自古忠孝难两顾,
苦伢替父还乡忠孝全。
扎根老区几十年
无怨无悔埋头干。
哪里困难哪里去,
群众有事冲在前。
将门布衣自律严,
不喝酒来不吸烟。
一双胶鞋走四乡,
一顶草帽访贫寒。
大山沉默他沉默,
大地无言他无言。
他是大别山上一棵松,
凌霜傲雪在山巅。
哎呀来——
大山的苦伢哟爱大山,
养育之恩难报还。
红星永照前进路,
红军传统代代传。
6
大别山扶贫小唱
(五句头山歌“慢赶牛”)
大别山上坡连坡,
兄弟姐妹对山歌。
党的扶贫政策好,
山上山下歌成河。
日子越过越红火。
女娃牧羊上山坡,
困难如山何其多。
愿做脱贫领头羊,
带领乡亲治穷窝。
最美牧女头一个。
第一书记进村来,
科技网红办法多。
山村蝶变金凤凰,
旅游民宿加直播。
乡亲梦里笑呵呵。
脱贫致富大决战,
走千走万看淮河。
大山深处践初心,
百姓不富睡不着。
功成人去必有我。
大别山里故事多,
唱罢一歌又一歌。
当年革命为人民,
如今扶贫还承诺。
人民过上好生活。
7
千千万万红军来
戴上八角帽,扎紧军腰带,
排好整齐的队伍走进山里来。
对着镜子照,焕发新光彩,
英姿飒爽走过来红军新一代。
头顶红五星,脚上穿草鞋,
纪念碑前紧握拳誓言震天外。
碧血染红花,青山春常在,
站在山顶抬头望大地绿如海。
吃吃红苕饭,尝尝山野菜,
升华思想坚定信念豪情满胸怀。
我们到哪去,我们从哪来,
明确方向增添斗志初心永不改。
重走长征路,再回大别山,
革命自有后来人一代又一代。
红旗举过头,重任扛在肩,
接过红军好传统昂首向未来。
8
尾声 亲亲的大别山
有一首歌曲时常响在耳畔,
有一个地方一直铭记心间。
风儿日夜吹动我的思念,
那就是你呀我亲亲的大别山!
我爱你八月桂花的芬芳,
红旗飘飘至今扣动我的心弦。
我爱你千里跃进的雄姿,
铁流滚滚战胜多少困苦艰难。
我爱你五彩缤纷的山花,
青山座座养育了革命养育了咱。
我爱你勤劳勇敢的父兄,
憨厚的笑貌音容如同昨天一般。
我爱你绿水青山的妩媚,
时代的列车隆隆开进绵绵群山。
我爱你青砖黛瓦的新居,
脱贫致富的乡亲绽开张张笑脸。
我爱你稻花飘香的田野,
丰收的果实见证老区的发展。
我爱你红色基因的赓续,
你把红军精神传遍地北天南。
啊!再见时不想说再见,
泪水已经打湿我的双眼。
啊!再来时就像回到了家,
一双双大手和我紧紧相挽。
啊大别山,我亲亲的大别山,
让我再看你一眼,再看你一眼…
(作者:刘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当过知青、参过军,出版有《烟火人生》《三我集》《回眸》等。摄影:张恣宽)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