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曲靖市第二小学:弘扬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

来源:中华魂网 · 2024-10-26 13:43:17

曲靖市第二小学创建于1981年,现有150个教学班、401名教师、7959名学生。近年来,在省教育厅、市教体局及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关心指导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以“政治引领”“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创新探索”为主要抓手,将弘扬延安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扎实有效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受到社会和家长广泛好评,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成功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新时代体育美育基地校”“云南省首批党建示范学校”等称号,被评为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新时代德育研究》实验校。


一、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学习意识,提升弘扬延安精神的思想高度


学校始终把延安精神进校园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以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其他校级班子成员、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齐抓共管、精心组织,为延安精神进校园深入持续开展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障。  

学校引导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学习意识、提高素质能力,常态化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活动,引领教师当好“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践行者;通过举办教育改革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会和学习分享会,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引导教师在践行延安精神中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图片

图片


学校党总支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引领教师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革命歌曲演唱比赛、“党的故事我来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校102名党员、教职工到曲靖党史馆、曲靖珠街涌泉红色革命纪念馆、曲靖经开区三元宫等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强党性 赓续红色血脉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和党纪学习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师生充分了解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光辉历程,从百年党史、延安精神、英模人物中汲取奋进力量。


二、立足课堂教学,坚持“四个融入”,加大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力度 


坚持把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融入学校党建、团建和队建工作,用延安精神引领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总支、党支部示范辐射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书记、校长同上一堂思政课,青年教师同备一堂思政课,自编校本教材,自创《24字核心价值观拍手歌》等,把延安精神贯穿办学治校始终。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把延安精神有机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核心课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感知领会延安精神的精髓。此外,还特别开设延安精神专题课程,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坚持把延安精神融入全学科教学,推动教学内容与弘扬延安精神“无缝对接”,让延安精神渗透到包括美术、音乐、体育等在内的全学科当中,将红色革命精神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写方块汉字、赏经典诗词,借助视频深入了解在延安精神引领下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美术老师带领学生画国画、办“红色风”画展,一起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剪纸;音乐老师谱写新歌、教唱红歌、教打腰鼓,带领学生感悟音乐作品《追寻》的审美内涵……这些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传承延安精神的热情。  


坚持把延安精神融入学生养成教育全过程,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分类施教,重点进行以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还要重点抓好学生卫生、劳动等习惯的诱导培养,切实打好做人做事基础。


三、坚持立德树人,丰富实践载体,触摸弘扬延安精神的感情温度


学校精心策划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深度的红色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在实践中感悟延安精神,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采取“寻、观、唱、诵、演、讲、书、走”八种形式,合力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


图片


“寻”红色足迹:学校连续40年于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寥廓山烈士陵园、玉林山烈士纪念园开展“铭记先烈遗志 传承红色基因”祭扫烈士墓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参加活动人数累计达3000余人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实践活动,设立“青少年突击队”服务22路“学生号”公交,招募家长志愿者150余名,护航学生5000余人次,在实践中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生将感悟写成诗歌、文章发表在学校《少儿素质报》上,《少儿素质报》创办26年,曾获评中央教科所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最佳校报奖”。  “观”红色影视:结合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播放《闪闪的红星》《鸡毛信》《英雄王二小》《号角》等影视剧,将红色资源作为学科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学生在观看红色影视中感悟延安精神。


图片


“唱”红色歌曲:举办红色歌曲合唱比赛,每周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齐唱国歌,阳光大课间齐唱《祖国有我》《万疆》等经典歌曲,通过传唱红色歌曲,将延安精神融入日常养成教育,用延安精神感染人、教育人。


图片


“诵”红色经典:开展“阅读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读书节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典耀中华”红色经典朗诵活动,组织各中队分享红色革命书籍、设计红色故事插画、制作革命英雄人物卡片。


“演”红色舞台剧:编排《在太行山上》《我和我的祖国》《红星歌》《中国我的爱》《红领巾的国防梦》等红色歌舞节目,师生同台表演,以学生喜闻乐见、可观可感的生动艺术形式传承延安精神。


 “讲”红色故事: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中午用10分钟时间开展“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主题播稿和红色革命故事宣讲,组织“红色延安的故事”“南泥湾小故事”“童声赞家乡”“诗词推荐官”“好书悦分享”等专题播稿500余次1200篇。红军长征过曲靖时在三元宫召开重要会议,学校成立“三元宫讲解团”在假期为观众义务讲解,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书”红色华章:组织开展“中华魂”征文活动,参与师生达500余人;每学期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举办书法比赛,累计创作书画作品2600余件。


“走”红色征程:开展“童心向党 党的故事我来讲”“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举办“石榴花开心向党 民族团结一家亲”“致敬先辈 吾辈自强”主题队会;依托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公祭日举行“缅怀先烈 祈愿和平”主题升旗仪式;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红领巾爱祖国 心手相牵向未来”实践教育活动。


四、抓好示范带动,营造良好氛围,探索弘扬延安精神的价值尺度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延安精神作为学校办学育人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给师生带来了无尽的精神滋养。长期以来,学校立足曲靖独特的红色资源,针对青少年成长需要,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延安精神的特点和规律,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近几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青霖在“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曲靖分课堂为全市教育系统的老师作专题讲座;书记、校长带头上党课,宣讲延安精神,主持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讨活动;青年教师刘子瑶、齐桐在曲靖市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学校党总支书记张文全在2021年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书记、校长同上一堂思政课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023年11月10日,延安精神进校园公益宣讲暨云南中小学红色经典朗诵大赛曲靖地区启动仪式在曲靖市第二小学举行。“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诠释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通过举办红色经典朗诵大赛,展示了新时代中小学生锐意进取、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


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宣传栏、红色标语等随处可见,无声地传递着延安精神的内涵。长征文化长廊、国防教育长廊、红色文化空间等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先后多次到校宣讲延安精神、上“娃娃党课”等,让师生触摸“历史厚度”,体会“红色热度”,感受“文化温度”。  


春华秋实结硕果,延安精神育新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仅为国家未来发展擘画了蓝图,也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不断探索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新方法、新路径,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通过更加丰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培育一批又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曲靖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