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三架美军B-29型轰炸机从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上空掠过,没有投弹。做了防空准备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不料,敌机突然掉转头,向志愿军司令部驻地投下了几十个凝固汽油弹,作战室被吞没在一片火海中,正在屋内值班的毛岸英献出了28岁的年轻生命。
陈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的毛岸英在朝鲜穿过的细格长袖衬衣(一级文物) 班永吉摄影
在毛岸英牺牲的当天,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最高指挥员的彭德怀即向中央军委专门作了汇报,短短的电文,竟写了一个多钟头。
电报到了周恩来手中,他深知这对毛泽东的打击会有多大,他不愿在指挥战役的紧张时刻去分毛泽东的心,便把电报暂时搁下。直到1951年元旦过后的1月2日,周恩来才把电报送给毛泽东看,并附信说:
主席同志:
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我因你们都在感冒中,未将此电送阅,但已送少奇同志阅过。在此事发生前后,我曾连电志愿军司令部党委及彭,请他们注意指挥机关的安全问题,前方回来的人亦常提起此事。高瑞欣亦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战场多立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
周恩来的信和彭德怀的电报,由机要秘书叶子龙送给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正在办公室。信和电报都不长,他却看了很久。叶子龙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毛泽东强压着悲痛的心情,说了一句话:“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
1951年2月,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胜利后,彭德怀决定回国。2月21日,他当面向毛泽东汇报了战争情况,并提出兵员不足和后勤保障问题。毛泽东经过认真思考后说:“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彭德怀还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并以内疚的心情检讨说:“主席,您让岸英随我到朝鲜前线后,他工作很积极。可我对您和恩来几次督促志愿军司令部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视,致岸英和高参谋不幸牺牲,我应当承担责任,我和同志们至今还很悲痛。”
毛泽东听罢,一时沉默无语。少顷,他望着内心不安的彭德怀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并叮嘱说:“现在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各种飞机1000多架,你们千万不能疏忽大意,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司令部的安全。”
经毛泽东同意,毛岸英烈士和千万名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在朝鲜的国土上。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的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儿埋哪儿吧!”
多年后,毛泽东也向自己青年时代的好友周士钊谈了为什么要送毛岸英上前线:“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1990年,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全面清理毛泽东留下的遗物。就在这次清理工作中,人们意外发现,在仓库的一个柜子里有几件毛岸英留下的衣物。
毛泽东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留下的两件棉布衬衣、一顶蓝色军帽、一双灰色袜子、一条毛巾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悄悄地珍藏了26年,直到1976年9月9日逝世。这期间他曾多次搬家,但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些衣物。
毛泽东细心地把儿子用过的那些物品都收藏着。他是否曾经在那些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夜里,像每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一样,把这些衣物一件件拿出来,轻轻抚摸?在这些衣物上,是不是也曾浸润过一个老人的泪水?
(作者:班永吉,原载《中国老年报》2024年5月10日第4版)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