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召开时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为展现各级各地延会近5年来研究、宣传、践行延安精神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成果,《中华魂》网特开设【贯彻习总书记贺信5年回眸】专栏。欢迎赐稿:zhonghuahun1921@126.com
2020年以来,辽宁省丹东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着力四个打造,全面提升弘扬延安精神水平,延安精神宣传的辐射力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为推动丹东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一、创新形式,着力打造品牌化宣传载体
打造品牌化宣传载体,是增强宣传延安精神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条件。丹延会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团、红色故事宣讲团、传承艺术团、锦江山书画院、文学创作部的职能优势,在完善宣传工作体系中形成广泛社会效应的四个品牌。
一是理论宣讲品牌。创新宣讲形式,加入视频、影像等现代技术要素,创作了《入党誓词的红色印记》《做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永恒的丰碑》《不朽的英雄赞歌》《抗美援朝中的桥》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建党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情景互动式党课、微型党课、视频类党课70余件,通过“五进”渠道宣讲近千场、受众近16万人次。情景互动式党课《在烈士遗像前想到的》荣获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一等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项目化管理》作为辽宁省唯一案例入编中宣部《全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汇编》,一批精品课被推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
二是故事宣讲品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指示精神,2023年成立了丹东市红色故事宣讲团,以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为主题,深入机关、企业、校园、社区、乡村,开展“缅怀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红色历史故事巡讲活动,生动讲述延安故事、抗联故事、抗美援朝故事40余场,受众11500余人次,社会反响热烈。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5周年,红色故事宣讲团将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专题巡讲抗美援朝的动人故事。
三是文艺演出品牌。传承艺术团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红色节日,举办“延安颂”“欢歌炫舞庆华诞,携手奋进新时代”等专题文艺演出、参加市文化系统举办的各类惠民演出40余场次,《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南泥湾》《再唱山歌给党听》《英雄战歌》《我的祖国》等红色经典节目突出了红色历史主题,在全市产生积极影响。丹东电视台以“丹东有个传承艺术团”为主题,多次宣传报道,成为丹东文艺界一面鲜艳的旗帜。今年,还将举办“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专题文艺演出,纪念党的七大召开8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5周年。
四是文艺创作品牌。锦江山书画院创作了660余件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书画作品,举办“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高举伟大旗帜,谱写崭新篇章”、“笔墨颂盛世,奋进新征程”等主题书画篆刻作品展,生动展示党的百年历史、奋进新征程的壮丽画卷。反映抗击新冠疫情的宣传漫画得到省委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完成市社科联重点委托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漫画诗》画册、《抗美援朝出征地》连环画科普读物的创作发行3000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书画院成为丹东书画家社团颇具影响力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文学创作部完成市社科联重点委托课题《红色故事集》,“延安颂”、“抗联烽火”、“抗美援朝战歌”三个主题、102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发行2000册。创作广播剧《传承》,歌曲《延安精神代代传》《高举党旗换天地》《红色的眷恋》,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250多篇(部),成为广受欢迎的社科普及读物。快板《巾帼行动谱新篇》被全国妇联采用在全国展演,以统战为主题的歌曲《在一起》在中央统战部杂志发表。
二、“三线”并进,合力打造立体宣传平台
第一条线是通过传统媒体广泛宣传。首先是办好会刊。在会刊《传承》开辟“话说延安精神”“红色丹东”“枣园灯火”“鸭绿江论坛”“践行者”等特色栏目,刊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党的光辉历史等学习研究成果160多篇。突出丹东红色历史、振兴发展成果、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90余篇。其次是用好报刊阵地。在《中华魂》《辽宁职工报》《丹东社会科学》《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等各类学术期刊和报刊发表宣传和研究成果近200篇,其中丹东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立项课题研究成果40余篇,50多项成果荣获不同层次的奖项。其三是交好新闻媒体。在丹东电视台、电台宣传丹延会重要工作和活动信息30多篇,让各界都知晓丹延会、关注丹延会。丹延会还配合丹东电视台制作多个丹东历史专题节目,讲述丹东红色历史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丹延会的重要作用。
第二条线是运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其一,利用丹延会微信公众号开展宣传。编发研究成果和活动信息170余篇,转发中延会重要活动、王晨会长重要讲话、全国“五进四推”弘延成果等80余篇,为全体会员、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了解延安精神和丹延会工作提供了便捷渠道。其二,利用官网开展宣传。认真履行《中华魂》网通联员的职责作用,积极配合中延会的弘延工作部署,撰写70余篇稿件,30余篇在《中华魂》网发布。另有140余项宣传和研究成果在学习强国、新华网、中国先锋网、腾讯网平台等发布,产生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三,利用微信群开展宣传。所有研究成果、工作信息,除在报刊和媒体予以宣传外,均及时在丹延会常务理事群、理事群、部门和基层单位工作群发布,实现宣传工作无死角、无遗漏。其四,利用微信圈开展宣传。全体会员发挥社交优势,将丹延会活动信息及时转发同事圈、同学圈和朋友圈,在指尖一动瞬间把延安精神播撒在四面八方。
第三条线是在合作联动中广泛宣传。首先是站位全局、找准地位,积极主动争取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市社科联的指导,自觉把丹延会的弘延工作融入党委宣传和社科工作的大局当中,严守意识形态工作纪律,在政治上不偏向,在工作上突出弘延主题和特色。其次是加强合作、内外联动。在“五进四推”弘延活动中,与高校、党校、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历史文化研究会等合作,推出一批有质量的研究和宣传成果;在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上,与文化局、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等合作,起到了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作用。丹延会独自举办的各种弘延活动,各部门、各基层单位之间支持、相互合作,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内外合作联动,形成了社会化宣传格局。
三、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实体化宣传基地
打造实体化宣传基地,是夯实宣传延安精神硬实力的客观要求。丹延会充分利用丹东红色资源,依托企业、学校社区等单位建立了5个延安精神教育基地、2个践行基地、2个延安精神展室,形成延安精神教育与抗美援朝精神教育一体化的教育基地。
一是发挥弘扬延安精神教育的功能。市委党校、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毛岸英学校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分别建立了延安精神展室,把参观延安精神展室作为党员干部培训和学生入学的第一堂思政课,接受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教育。丹东中金公司延安精神践行基地双拥文化研究院,重点宣传延安时期兴起的双拥活动的历史意义和现代意义,展室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是发挥丹东红色历史教育的功能。依托毛岸英学校毛岸英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丹东中金公司红色文化印记主题馆、辽宁大阳集团抗美援朝高炮阵地防控记忆馆、丹东中朝友谊桥党性锤炼点等红色资源建立的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和践行基地,通过图片和历史遗迹来展示丹东作为英雄城市、英雄人民支援抗美援朝重大历史贡献的壮丽画卷,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三是发挥模范人物教育的功能。标牌小区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申传兴事迹陈列室,宣传已故的丹延会标牌小区小组组长、辽宁好人申传兴先进事迹,也是对会员进行践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吸引省内外大批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参观学习,被市委组织部列为党建现场教学点和主题教育的典型教材。
近3年来,教育基地和践行基地举办各类展览、专题讲座、理论研讨、文艺演出等特色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发挥教育功能和科普作用,仅就接待各地、各界参观团10700多个、95800多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朱德、毛泽民、彭德怀、孙占元、魏巍等老一辈革命家参观毛岸英学校延安精神和毛岸英烈士事迹展室,给予热情赞扬。丹东中金公司以党建和红色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经验得到中组部、团中央、省委、省政协等领导高度评价。丹东中金公司市委党校、毛岸英学校延安精神教育基地被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命名“丹东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今年,丹延会红色文化研学中心、红色文化传媒工作室将正式启动,成为弘扬延安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
四、提升素质,着力打造专业化宣传队伍
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准的宣传队伍,是提升宣传延安精神水平的基本素质保障。丹延会高度重视宣传队伍建设,多举措提升会员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形成一支多形式、高素质的弘延队伍。
一是严格会员素质条件。首先是把好政治素质关。延安精神研究会是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社会组织,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关乎研究会队伍的政治站位和方向。丹延会高度重视入会人员的思想政治状况,看其是否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热爱研究会工作。其次是把好专业素质关。弘扬延安精神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如擅长宣讲、研究,或在文艺演出、文学和书画创作等方面有一技之长。依据这两个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会员作自动退会处理,符合要求的经本人申请、介绍人提议、班子讨论、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方可入会。近几年发展素质较高的新会员100多人,其中98%为中共党员,且有相应的业务能力。
二是思想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支部带头学、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集体学、会员自觉学的学习制度,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延安精神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筑牢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引导会员自觉担负起新时代弘延工作使命,自觉将研究会工作融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之中,保证弘延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三是加强业务能力建设。举办“弘扬延安精神,提高履职能力研讨班”、“弘扬延安精神,争做合格会员”专题培训班,学习中延会王晨会长关于弘延神工作的讲话精神,讲解研究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撰写学习体会、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了会员意识和弘延能力。编印《丹延会自身建设管理实务》,为制度建设体系化提供了基本遵循。组织会员观看中延会拍摄的《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等专题片,系统把握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强化会员弘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是组织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抗水丰发电厂防空保卫记忆馆、上河口铁路大桥、毛岸英烈士事迹陈列馆、中朝友谊桥,接受抗美援朝精神的再教育。“追寻英烈足迹,赓续红色血脉”研学活动,参观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九一八纪念馆、东北抗联和解放战争记忆馆,为弘扬延安精神筑牢坚定信仰。组织“牢记两个务必”红色研学考察团,走进西柏坡、白洋淀、狼牙山、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地道战原型村冉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地山南村等红色革命遗址参观学习,在深化“四史”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为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思想,先后组织研学企业、乡村、学校等先进单位,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和实践成果有了更加深切的了解,对以延安精神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学习型研究会建设大大提升了弘延队伍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一批弘延骨干和有影响的先进典型。副会长徐秀丽荣获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先进个人、辽宁省优秀理论宣讲志愿者称号,宣讲员李忠怡荣获全国优秀报告员、辽宁省最美讲师称号,常务理事顾伟荣获全国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丹东市优秀文艺和理论宣传志愿者称号,多人荣获不同层面的优秀共产党员、社区先进工作者、学雷锋先进个人、优秀会员等荣誉称号,在会内会外发挥了榜样和示范作用。多名会员被收入丹东市社科界专家库,有的成为社科界学术带头人。
丹延会的弘延工作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和表彰。弘延工作经验多次在中延会相关会议上交流,荣获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五进四推”弘延活动组织奖。丹延会丹东中金公司分会双拥文化研究院被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工作会议授予全国先进社科联。丹延会被市民政局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
(作者:曲延志,丹东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责任编辑:红升)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