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中华魂》网首次披露日本千年野心:四次大规模侵华的历史警示!

来源:中华魂网 · 2025-08-27 21:41:14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非近代偶发事件,而是历经千年的处心积虑。自古代至近代,这个岛国曾四次发动大规模侵华行动,每一次都妄图将中国“亡国灭种”。与其他列强侵华多为掠夺资源、获取利益不同,日本的野心是要彻底抹除“中国”的存在,从领土到文化、从血脉到认同,将华夏大地纳入其统治版图。这种深入骨髓的侵略本质,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


日本第一次大规模侵华,发生在公元 663 年的白江口之战(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彼时,日本刚完成内部统一(大化改新后),便联合朝鲜半岛的百济残余势力,拼凑起千余艘战船、四万余兵力,横渡黄海而来。他们目标明确且狂妄至极,妄图先将唐朝势力逐出朝鲜半岛,再以朝鲜为跳板,经辽东攻入中国内陆,甚至喊出“饮马长江”的口号。当时,唐军仅派出 170 余艘战船、两万余人,却凭借先进的战术与舰船优势,在白江口点燃大火,一举焚毁日军 400 余艘战船。史载“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日军士兵尸体漂浮海面,几乎全军覆没。然而,战败后的日本并未收敛其野心,反而立刻派遣“遣唐使”来华。表面上是学习唐朝的制度、文化、技术,实则暗中观察中国的国力与弱点,将“变强后再侵华”的念头深埋心底,为后续行动积蓄力量。


日本第二次侵华,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1592 年—1598 年),史称“万历朝鲜之役”。此时,日本由丰臣秀吉完成统一,他刚掌控全国便迫不及待地暴露其野心,直言“在我有生之年,誓将唐(指中国)之领土纳入我版图”。他集结 20 万大军渡海进攻朝鲜,计划先占领朝鲜作为“侵华跳板”,随后迁都北京,让日本天皇移居宁波,从而彻底统治中国。当时,明朝虽面临倭寇袭扰、内政动荡的困境,但仍抽调数十万兵力(如名将李如松率领的辽东铁骑)驰援朝鲜。这场战争持续 7 年之久,明军与朝鲜军队联手,在平壤之战中击溃日军主力,又在露梁海战中几乎全歼日本海军。丰臣秀吉在战争末期病死,死前仍执念于“未能占领中国”。而日军撤退时,竟疯狂掠夺朝鲜的工匠、书籍、农具,甚至带走朝鲜的山川地图,他们仍在为下一次侵华做准备,将失败的教训转化为“改进策略”的依据。


日本第三次侵华,是 1894 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这一次,日本已通过“明治维新”完成制度变革,建成现代化的陆军与海军,攒足了侵华的“底气”。战争中,日军不仅在黄海海战中击溃北洋水师(邓世昌率领“致远舰”撞击日舰“吉野号”,壮烈殉国),更在陆地上发动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1894 年 11 月,日军占领旅顺后,对城内手无寸铁的平民展开四天三夜的屠杀,死难者达 2 万余人,仅留下 36 人负责收尸。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日本不仅索要 2 亿两白银赔款,还强行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后因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被迫归还,但额外勒索了 3000 万两白银“赎辽费”)。这背后,是日本早已制定的“大陆政策”:“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占领台湾后,日本立刻推行“皇民化运动”,禁止台湾民众说汉语、祭祖先,强迫学习日语、改用日本姓名,妄图从文化根源上切断台湾与中国的联系,将台湾人变成“日本人”。


最惨烈的第四次侵华,便是 1931 年至 1945 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扶持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对东北人民进行殖民统治。1937 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短短一年多便占领大半个中国。在占领区,日军实施“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1937 年 12 月的南京大屠杀中,30 余万手无寸铁的平民与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婴儿被挑在刺刀上取乐,孕妇被开膛破肚,南京城沦为人间地狱。在东北,日军建立 731 部队(全称“满洲 731 部队”),用中国平民、战俘做活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犯下反人类罪行。此外,日军还疯狂掠夺中国资源,仅在东北就偷运煤炭 2 亿多吨、钢铁 1000 多万吨,甚至抢走农民的耕牛、粮食,妄图将中国变成其“战争原料库”,让中国永远无法翻身。同时,日军推行奴化教育,在占领区学校使用的课本里,充斥着“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的谎言,污蔑中国人是“劣等民族”,宣称“日本是来解放中国的”,企图从思想上奴役中国人民。


纵观这四次大规模侵华,日本的野心从未断绝。唐朝时想将中国变为属国,明朝时想直接迁都统治,近代则妄图从文化到血脉彻底抹去“中国”。更可怕的是,日本每次战败后,都没有反思侵略罪行,反而将失败视为“下次成功的铺垫”。白江口战败后学中国变强,万历朝鲜之役战败后研究侵华策略,甲午战争胜利后加速扩张,抗日战争战败后至今不愿正视历史。如今,靖国神社仍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日本政客频繁参拜,教科书不断篡改侵华历史,这些举动都在提醒我们:对这个曾四次处心积虑要灭我国家的邻居,永远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铭记日本侵华的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看清野心的本质。白江口海面的硝烟、万历朝鲜战场的尸骨、旅顺街头的鲜血、南京城墙上的弹孔,这些都不是历史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中华民族曾面临的“亡国灭种”危机。唯有国家强大,才能抵御野心;唯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是千年侵华史留给我们最深刻的警示!


(作者:拂晓)


值班编辑:白雪、显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