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于9月20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揭晓,45部作品分获8类奖项,27位文学期刊编辑获得编辑奖,30位读者获得读者奖。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获奖名单
(以作品刊载时间为序)
短篇小说奖(10篇)
《暮色与跳舞熊》(鲁敏)、《玛雅人面具》(徐则臣)、《昙花现》(黄咏梅)、《乔迁》(付秀莹)、《飞鸟与地下》(班宇)、《命运慢跑团》(蔡崇达)、《木棉或鲇鱼》(李修文)、《醉马草》(娜仁高娃)、《许多树》(叶弥)、《萤火与白帆》(朱文颖)
中篇小说奖(10篇)
《无名之地》(卢一萍)、《会飞的父亲》(尹学芸)、《海边的向日葵》(肖勤)、《野火烧不尽》(刘汀)、《逍遥仙儿》(石一枫)、《两次别离》(田耳)、《熊出没》(老藤)、《父亲和雕像》(肖克凡)、《蓝色泪滴》(汤成难)、《驯虎记》(李知展)
长篇小说奖(2部)
《苹果红了》(津子围)、《曾在部队扛过枪》(衣向东)
微型小说奖(5篇)
《满仓爷的勋章》(乔桦)、《领作》(徐向林)、《亮光》(袁炳发)、《金雕的礼物》(申平)、《娘》(周海亮)
散文奖(10篇)
《湖泊的四季》(陈元武)、《小物件、茶、人和画》(人邻)、《我乡月令》(耿立)、《大地:语词和种子》(周荣池)、《从大海到人海》(王月鹏)、《摇篮》(贾梦玮)、《地址簿里的日常》(朱强)、《喜鹊脖颈上那圈黛蓝》(海男)、《重行故地儿时路》(杨海蒂)、《斯文在兹》(王剑冰)
科幻文学奖(3部)
《消逝的真相》(贾煜)、《一个写作表演者的最后爱情》(王威廉)、《度假周》(宝树)
影视剧改编价值奖(2部)
《暗瞳》(赵小赵)、《南京先生》(赖继)
网络文学奖(3部)
《我本无意成仙》(金色茉莉花)、《天才俱乐部》(城城与蝉)、《复活少女与奇异沙漠》(肖睿)
编辑奖(27人)
丁东亚(《长江文艺》),师力斌(《北京文学》),李祥(《钟山》),朱铁军(《特区文学》),喻向午(《长江文艺》),李兰玉(《人民文学》),李嘉平(《花城》),阿霞(《草原》),袁媛(《清明》),王继军(《收获》),杨晓澜(《芙蓉》),张颐雯、侯磊(《北京文学》),季亚娅(《十月》),赵斐虹(《野草》),吴佳燕(《长江文艺》),石一枫、徐晨亮(《当代》),金彦卿(《天池小小说》),张琳(《安徽文学》),王都(《海燕》),许婉霓(《文艺报》),王彦艳(《百花园》),何子英(《长江文艺》),袁姣素(《湘江文艺》),谭延桐(《香港文艺》),李玉玲(《万松浦》)
读者奖(30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娜(山东)、王玉玲(天津)、王克平(黑龙江)、艾自由(云南)、叶尘(湖南)、叶爱华(广东)、田川(浙江)、田鑫(宁夏)、田承友(黑龙江)、刘焱(山西)、刘凌霄(四川)、吴双琴(湖北)、吴春梅(甘肃)、何林津(北京)、宋红红(陕西)、张敏(福建)、张贤枝(安徽)、张站宽(北京)、陈兴云(陕西)、邵永河(内蒙古)、林勇鸿(北京)、周天怡(江苏)、赵毓文(河北)、荞目(江苏)、南鸥(贵州)、禹浩然(湖南)、陶小红(新疆)、曹文君(江苏)、曹文静(江西)、韩卫明(江苏)
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授奖词
短篇小说奖(10篇)
获奖作品 《暮色与跳舞熊》
作者 鲁敏
授奖词
鲁敏在暮色中勾勒出踽踽独行的灵魂,映照都市人内心隐秘的孤独与渴望。一个被“黄昏综合征”困扰的青年偶遇粉红色跳舞熊,在灰暗的生活中抓住了一抹温暖的幻光。当对美好的想象破灭,人生再次无处安放,最勇敢的救赎就是让自己成为那道光,哪怕只是在暮色中为自己起舞。
获奖作品 《玛雅人面具》
作者 :徐则臣
授奖词
《玛雅人面具》以一次奇特的墨西哥之旅为引,编织了一个关于文化、身份与记忆的谜团。徐则臣巧妙融合现实细节与超验氛围,通过一个在录像中神秘消失的玛雅手艺人胡安,勾连起跨越时空的家族隐秘与文明想象,深刻叩问“看见”与“存在”的边界。
获奖作品 《昙花现》
作者:黄咏梅
授奖词
黄咏梅以冷静而温情的叙述,让时代变迁在个体生命的底片上显影。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往事回溯,如暗夜昙花,在记忆的幽微处绽放又凋零。母女对话中散落的细节——林姨妈遭受过的身体伤痛、婚姻生活的压抑和被岁月掩埋的未竟之愿,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创伤与韧性。
获奖作品 《乔迁》
作者:付秀莹
授奖词
付秀莹以《乔迁》之名,行精神考古之实。她精细解剖中年夫妻性别权力与观念裂痕。所谓“新居”,恰成为过往创伤记忆得以复现的逼仄场域。一场内心降落的“洁白大雪”,是沉静中对伤痛进行的超脱式整合与超越。小说以高度内化的笔触,完成了一场关于婚姻围城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精妙切片。
获奖作品 《飞鸟与地下》
作者: 班宇
授奖词
“我”与小柳的双声部讲述,非指向历史的单向复原,而是在叙述的罅隙与歧义中,班宇以《飞鸟与地下》呈现父辈“工业人”身份与子一代精神漂泊的代际地图。 “飞鸟”在超现实的光晕下,成为反抗虚无、丈量个体存在价值的深刻隐喻,而“我”于地下的砖石间,寻找失落的历史回声。
获奖作品 《命运慢跑团》
作者:蔡崇达
授奖词
闽南小镇浓稠的烟火人世中,一群海风中奔涌的中年背影,成为抵抗生存困顿的诗意图腾。个体隐痛、宗族网络与生存意志,构成了蔡崇达的《命运慢跑团》的三重生活。“命运就是我们跑出来的路”——沉重肉身对地心引力的每一次对抗中,升腾起凡俗生命最具光泽的尊严。
获奖作品 《木棉或鲇鱼》
作者:李修文
授奖词
李修文将《木棉或鲇鱼》的暮年情感风暴,置于南海孤岛与台风的自然巨幕下。那场命名模糊的台风,构成了一段情感抉择的绝境寓言。台风过境,留下残骸,这既是人生无常的冰冷刻痕,更是风暴幸存者在废墟之上,对生命意义与情感关系进行沉痛追问的起点。
获奖作品 《醉马草》
作者:娜仁高娃
授奖词
“醉马草”作为核心意象,凝缩着草原法则中蕴藏的生存悖论:毒性与韧性并存。盲女未能讲述的“公羊与醉马草”的故事,这一沉默的事件内核,成为洞悉人性荒原的钥匙。娜仁高娃以惊人的克制与细腻,于无声处倾听灵魂的低语,在“边疆”地理学的表象之下,开掘出关于沟通失效与孤独存在的普世寓言。
获奖作品 《许多树》
作者: 叶弥
授奖词
《许多树》以精妙的时空折叠结构,以相隔四十年的两次相遇,折射出时代脉搏下个体命运的微妙震颤与沉重回响。叶弥以温煦而凛冽的笔锋,刻画出“小巷姑娘”汪海英复杂而坚韧的灵魂。她的一生是奋力挣脱原生桎梏、追赶潮流的壮阔跋涉,也是一场持续半生、指向虚空的自我证明。作品深刻探讨了自尊与自卑的共生、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最终,月光下“许多树”的意象向我们揭示——真正的成长是对自我的成全。
获奖作品 《萤火与白帆》
作者: 朱文颖
授奖词
在光影交织的苏州湾畔,朱文颖以诗性笔触探寻生命微光,通过一场超越语言局限、直抵心灵深处的邂逅,实现了关乎沟通本质的深刻抵达。当白帆载着听障少年悄然驶入绝症摄影师的取景框,两个孤独灵魂刹那的交会,照亮了彼此生命深处的黑暗,迸发出永恒的光芒。《萤火与白帆》旨在描摹生命于破碎处的顽强生长,用文字刺绣般的江南书写,让地域文化与时代审美获得深切交融。
中篇小说奖(10篇)
获奖作品 《无名之地》
作者:卢一萍
授奖词
《无名之地》以苍茫高原为背景,在荒寂表象下暗藏着无形天网,演绎了一曲正义追捕的凌厉叙事。作品成功将“无名之地”转化为极具存在主义质感的法哲学场域:秩序如大地般沉稳,律法如昆仑般威严。卢一萍在对荒凉景观刚性审美偏好中,完成了对罪与罚的宣判。
获奖作品 《会飞的父亲》
作者:尹学芸
授奖词
一位世俗意义上“不着调”的父亲,他的消失留给女儿半生追寻的执念,也牵引出家庭亲族间复杂的羁绊。尹学芸以略带荒诞色彩的悬念,完成两代人精神困境的互文。父亲以“飞翔”挣脱肉身囚笼,女儿则以“寻找”对抗命运的无序。每一代人都有突破现状的勇气,并能在困境中化茧成蝶。
获奖作品 《海边的向日葵》
作者:肖勤
授奖词
被人生阴影笼罩的商陆与青玉,在绝望边缘偶然交会,在极致黑暗中,两个生命以绝望为薪,彼此点燃,最终见证“人”于废墟上重生,开启了一场从自我毁灭、相互依存到精神涅槃的救赎。《海边的向日葵》展现的,并非简单的“光明战胜黑暗”,而是灰色地带中人性的复杂褶皱及其惊人的再生潜能。
获奖作品 《野火烧不尽》
作者:刘汀
授奖词
《野火烧不尽》横跨半个世纪的故事讲述中展现了磅礴的笔力。主人公在草原、都市与异国的漂泊中历经了人生高光、歧路与破碎,正如小说的题目,野火焚尽罪孽,又在灰烬中蕴含希望。当离散的血脉重归故里,那片被烈火淬炼过的土地,亦完成了其苦难与救赎的壮丽轮回。
获奖作品 《逍遥仙儿》
作者:石一枫
授奖词
三个家庭你方唱罢我登场,望子成龙的悲喜剧轮番上演。从胎教的人生“起跑线”,到学区房的“孟母三迁”, 石一枫以近乎狂欢式的群像描写,揭示了资本逻辑与集体无意识的深度绑定。《逍遥仙儿》贡献了新世情书写的典型特征,内卷异化的生活中,交织着最坚韧、最原始、最朴素的人性光芒。
获奖作品 《两次别离》
作者:田耳
授奖词
小说聚焦丧葬行业,将死亡这一终极命题置于小县城的烟火底色中从容铺展,以两代“把总”的职业传承为线索,赋予边缘职业严肃的文学观照。在草台班子的丧鼓哀乐与市井喧哗中,精准捕捉从业者的生存现状。田耳的叙事里饱含对生命尊严的凝视,拓展了当代文学对底层生命经验书写的深度与广度。
获奖作品 《熊出没》
作者:老藤
授奖词
老藤的《熊出没》饱含深邃的生态关怀,以鲜明的生态伦理意识抵达生态文学的精神高地。小说残酷而真实地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贪婪本质,发出了对“现代文明”与自然关系的严肃质询。废墟中残存的共生星火,既是沉痛的悼词,也是对未来必须走向的生态和解之路的微弱希冀与迫切警示。
获奖作品《父亲和雕像》
作者:肖克凡
授奖词
肖克凡将目光投向国企改制浪潮下的华北电机厂,借一桩工业遗物引发的波澜,撬动了两代人的精神世界。小说细腻刻画出老一代工人那份融入骨髓的交织着倔强与失落的复杂心态。通过雕像的“修葺”,那群被时代洪流冲刷的“父亲”们,那个在人生价值追问中的“我”,在历史深度叙述中,完成了精神重塑。
获奖作品《蓝色泪滴》
作者:汤成难
授奖词
汤成难凭借沉郁开阔的叙事力量与深邃的人性洞察,在《蓝色泪滴》中完成了一次关于自我救赎的灵魂远征,引领我们跟随主人公玉珍的脚步,踏上艰险而壮美的川藏之旅。玉珍背负丧子之痛,循着亡子的足迹,意图叩问那吸引他一次次奔赴高原的“自由”之谜。这是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也是一场穿越心灵幽谷的精神跋涉。作品不仅是对一位母亲心灵的深情书写,更是献给所有在生活重压下,依然仰望星空、寻求自由的灵魂的一曲颂歌。
获奖作品《驯虎记》
作者:李知展
授奖词
《驯虎记》以“丛林少年”李虎的命运浮沉为轴,钩沉其半生辗转。其名“虎”而命“犬”的反讽底色,暗喻着个体在时代夹缝中的挣扎与尊严。李知展用奇崛的寓言笔法,构建了一片人性与兽性交织的叙事丛林,迸溅出温暖的生命花火。它是献给所有扛着生活重压却奋力挺拔的生命的诗篇,其悲悯情怀,恰似作品中老鲁刻刀下的石狗——沉默而锋利,在时光的雪地上留下永恒尊严。
长篇小说奖(2篇)
获奖作品《苹果红了》
作者:津子围
授奖词
《苹果红了》以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壮阔历程为经纬,将宏大叙事悄然织入刘家祖孙三代人的生活日常,尤以塑造刘雪芳这一耀眼的时代新人形象而熠熠生辉。她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拓殖传统农业认知疆界,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创新勇气和蓬勃朝气。津子围精准地勾勒出新一代农民的精神肖像与价值坐标,以及当代青年在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心灵图景与果敢抉择。
获奖作品《曾在部队扛过枪》
作者:衣向东
授奖词
《曾在部队扛过枪》是衣向东以深挚的情感与雄浑的笔力,镌刻下的一曲穿越军营与市井的英雄礼赞。作品超越了对军营生活的单纯怀恋,精湛描绘了军魂在时代洪流中的淬炼与新生,并将之推向更广阔的天地,直面“人应如何生活”的永恒之问——退伍军人身上那如钻石般的品质,那份赤子之心与所向无敌的坚韧和自信,恰是照亮世道人心的宝贵光源。
微型小说奖(5篇)
获奖作品 《满仓爷的勋章》
作者:乔桦
授奖词
《满仓爷的勋章》是关于平凡与崇高的最佳注脚,让人窥见一个老兵未被谱写的功勋。对满仓爷而言,真正的勋章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在他终身未娶为战友遗孤弯成桥的脊背上,在儿女为他镌刻的“中国好父亲”勋章里。
获奖作品 《领作》
作者:徐向林
授奖词
《领作》书写传承、匠心与人性救赎。当榫卯的误差成为人性的试炼,老于头以朴素的智慧弥合技术的缺憾,消融世代恩怨的寒冰。渔船“鱼翔”将成为时代浪潮中永不沉没的方舟,载着匠人的魂魄与渔村的记忆,驶向更辽阔的海。
获奖作品 《亮光》
作者:袁炳发
授奖词
《亮光》以一节午夜车厢为起点,载着现代人的孤独驶向救赎的彼岸。未烧开的热水、斑驳的面容、咣当作响的铁轨,皆是时代症候的隐喻。老旧的旅馆与山顶的微光,织成一张关于“归途”的哲学之网,让迷失的灵魂重获归途。
获奖作品 《金雕的礼物》
作者:申平
授奖词
《金雕的礼物》以草原保护员巴图与金雕的奇遇为镜,映照出人与自然的微妙共生。当巴图以人类的善意解救猛禽,金雕却以野性的逻辑回报恩情,折射文明与野性、理性与本能的参差。诗意留白中,金雕的啸叫永远回荡在草原上空。
获奖作品 《娘》
作者:周海亮
授奖词
《娘》以一只平凡塑料瓶为容器,盛装的却是岁月最沉重的计量——每一枚药片,都曾无声刻录长叹、垂泪与绝望。它们在瓶底日增夜长,垒成一座冰冷的、指向百数之限的钟。这钟摆晃动的,是一个母亲于“毁灭”与“拯救”深渊里的徘徊:一边是窒息,一边是救赎之光。
散文奖(10篇)
获奖作品 《湖泊的四季》
作者:陈元武
授奖词
入“我”之眼,经“我”之心,则万物皆着落“我”之痕迹,沾染“我”之色彩。“我”不外乎天地,天地亦自有人在其中,自然而然,自然皆然。一镜湖景萦环左右,四时佳兴起于心怀,则古今东西浑无远界,了无迥异。以“体道”的方式著文、以著文的方式“体道”,在二者的彼此砥砺与交相滋养中,陈元武对“大地上的诗意栖居”进行示范性的再阐释。
获奖作品 《小物件、茶、人和画》
作者:人邻
授奖词
君子之志于道,缘何须游于诸艺?曰:据于德。又如何游于诸艺?曰:依于仁。中国传统之“游艺”,其玩味对象在于笔墨器物,其精神指归乃在仁义道德。是以求道不变,“游戏精神”亦不或改。小物件、茶、画,皆一体于“人”,表里于“道”,使作为赏玩者的人邻藉以神会千载古人,心骛八极之表。
获奖作品 《我乡月令》
作者:耿立
授奖词
以诙谐、热烈的谣令为穿梭,耿立在一道道经线间勾拢捻搭,最终将“我乡”之风俗、物候、田野、生民编拧成一条粗粝而坚韧的绳索。以其坚韧,这道名为“乡土”的绳索,足以牵系与承载生命的莫测轻重;而以其粗粝,也足以捆缚和止束从突进的文明之车上掉落的荡逸与哀痛。
获奖作品 《大地:语词和种子》
作者:周荣池
授奖词
藉由几个语词、一段乡谣,数粒种子和一片树木,周荣池示范性地再现了东方古典审美的“缩地之法”。沧桑的城乡之辨与斑驳的人世之慨,在几如晨星寥落的格局之下被精妙地低调排布,隐现起伏地铺展出起承转合。而这些天元落位的“语词和种子”,作为乡土世界在文学与情感维度的观测切片,成为被寄寓以丰赡情愫与无尽可能的“远方的大地”的实在见证。
获奖作品 《从大海到人海》
作者:王月鹏
授奖词
面对最大占据地球表面的无间连绵的水体,《从大海到人海》的再度阐释,既拒绝金银岛式的资本逻辑,也不因猎奇而浅尝辄止。尽管层叠复进的潮水屡屡冲蚀滩岸的足印,尽管鸥群的鸣叫每每湮灭于辽阔的海天,王月鹏之持续书写依旧表明,在我们转身面向汹涌人海之时,这片蔚蓝的大海,永远储积着启示录般的真理与秘密。
获奖作品 《摇篮》
作者:贾梦玮
授奖词
《摇篮》以沉静而深情的笔触,讲述了母亲幼年被辗转送养、爱与失落交织的生命经历。文字如水般清澈,在历史的裂缝与人性的光亮之间,闪烁映照着未臻的亲情挚爱。作品不事渲染,却情感丰沛;不追奇崛,却意味深长。“摇篮”的意象贯穿始终,既是现实的失落,也是精神的抚慰。
获奖作品 《地址簿里的日常》
作者:朱强
授奖词
《地址簿里的日常》着力于描绘城市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流转与精神的安顿,在寻常烟火、人间冷暖中,将时代大潮下的记忆、亲情与乡愁娓娓道来,以散文的方式拓展当代文学记录的版图,注入人文温度。朱强将地址、地名、家园作为精神地图,承载着个体与历史、土地、城市的复杂联结。文章是对日常的书写,更是文学对故土情感与现代困境的深刻回应。
获奖作品 《喜鹊脖颈上那圈黛蓝》
作者:海男
授奖词
《喜鹊脖颈上那圈黛蓝》在世俗与灵魂之间编织出一幅内心世界的静谧图景。在喧嚣尘世中,作者守望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真,以文字涵养精神,以写作完成对生活的温柔抗争。文章藉由诗意的语言,探寻生命的孤独、坚韧与微光,展现女性写作对于存在本质的深情凝望与独立表达,是当代散文美学追求心灵自足、诗性栖居的生动实践。
获奖作品 《重行故地儿时路》
作者:杨海蒂
授奖词
《重行故地儿时路》是一次深情回望,一场返乡的文学朝圣。杨海蒂以沉静笃定的叙述,将记忆的山河、亲人的面容、时代的波澜层层铺展。她的细腻体察,抚触个人成长中的隐痛与温情,折射出社会变迁中个体命运的跌宕与坚韧。行走于儿时旧地,她将一纸文字写成了温柔的史诗,写进了故乡的恩情、生命的尊严与对人生的体悟。
获奖作品 《斯文在兹》
作者:王剑冰
授奖词
王剑冰以博雅之思、厚重之笔,探赜索隐于千载文脉之间,写就一篇熔山河胜迹与诗人风骨于一炉的文化散文。文章以李白、杜甫之游泰山为线索,徜徉于历史与文学的交会处,以史为经,以诗为纬,于巍巍泰山之巅,观照千年“斯文”之所在。作品文字典雅,气象恢弘,体现出作家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宽广的精神视野。
科幻文学奖(3篇)
获奖作品 《消逝的真相》
作者:贾煜
授奖词
《消逝的真相》以火星微生物“铈族菌”为科幻支点,撬动星际矿业版图。贾煜娴熟运用双线叙事,以调查专家周东青的客观探寻与“我”的主观聚焦形成张力十足的智性博弈,将附着于幽暗矿脉的繁盛幻觉渐次剥落。其笔锋所向,直抵人性暗礁,在宏阔宇宙尺度下,呈现出个体欲望与真相之间的巨大裂隙。
获奖作品 《一个写作表演者的最后爱情》
作者:王威廉
授奖词
当“写作”沦为被凝视的文化标本,当欲望被算法精密规训,当爱情在解构中濒临消亡,王威廉于“非遗”展馆“写作表演者”的微末日常中,编织出一则未来式冷峻生存寓言。作品精准切入技术浪潮下的精神褶皱,投下一束温暖锐利的人性之光:人类对自我存在的追寻与爱的传递,始终是不可让渡的灵魂底色。
获奖作品 《度假周》
作者:宝树
授奖词
《度假周》以记忆蒙太奇重构患病少女小璇的“完美假期”。漫长的“冬眠”隐去父母的人生轨迹,却将牵挂凝成时间琥珀;克隆人兄妹代行亲职,既是人间至爱的延续,亦构成生命伦理的镜像迷宫;小璇孩童视域下的敏锐懵懂,恰似人类感知宇宙的原始触须。宝树以深沉的悲悯之心,将冰冷的生命技术化作对抗时间与死亡的温柔力量。
影视剧改编价值奖(2部)
获奖作品 《暗瞳》
作者:赵小赵
授奖词
赵小赵擅于营造一个个云遮雾绕的迷局,又以出色的想象力引领读者拨云见日,当历经山重水复近乎柳暗花明之时,更大的反转却颠覆了我们的阅读经验。《暗瞳》实现了类型文学与纯文学的双重突破。它既是一部严丝合缝的悬疑佳作,更是一篇关于自我救赎的现代寓言。通过对人性暗瞳的勇敢凝视,照见了我们灵魂的幽微与辽阔。
获奖作品 《南京先生》
作者:赖继
授奖词
赖继以冷峻之笔、炽热之心,将1937年的烽火南京写成一部“大义之书”。小说饱含家国情怀和人性光辉,通过立体的人物群像与跌宕的命运交响,追问战争中人性的边界。作品既见磅礴的历史格局,亦具市井烟火的温度,更以“先生”之名,致敬乱世中未被碾碎的南京风骨:在最暗的时刻,仍有人以命为灯,照亮山河。
网络文学奖(3部)
获奖作品 《我本无意成仙》
作者:金色茉莉花
授奖词
以东方仙侠为骨,以传统文化为魂,《我本无意成仙》织就了一幅寻仙者与红尘共舞的斑斓画卷。年轻道士宋游怀揣寻仙之志,携三花灵猫为伴,在斩妖除魔的奇遇中历经人生百态,于市井巷陌的烟火里参悟寻仙之道。他们的足迹丈量着中华大地的瑰丽山川,将“非遗技艺”化作人世间的温暖,让仙侠叙事生长出人间根系。
获奖作品 《天才俱乐部》
作者:城城与蝉
授奖词
《天才俱乐部》以极具创意的科幻设定,构建了一个“梦境即未来”的独特世界。天才们在时间和历史中争夺命运,将跨越六百年的历史谜题与未来想象在莫比乌斯环式的叙事中闭环咬合。城城与蝉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照见人类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在惊心动魄的博弈中,探讨科技与人类命运的关系。
获奖作品 《复活少女与奇异沙漠》
作者:肖睿
授奖词
“被现实揉碎的人,必将在大漠里复生。”当库布齐的沙暴卷走尘世喧嚣,一个少女从黄沙深处苏醒,她衣袂间抖落的是剧组失踪的谜题。《复活少女与奇异沙漠》以生态文学的朴实肌理,融合女性文学的迷幻氛围和现实观照,描写了一段扑朔迷离又可歌可泣的沙漠故事,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奇异的灵魂呼应。
值班编辑:白雪、显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