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我在西沙守国门”主题宣讲走进军事文化学院

来源:国防大学 · 2025-10-05 18:59:32

海疆前沿的忠诚誓言,回荡菁菁校园;浪花白的身影,带来精神的淬炼。近日,海军西沙某水警区优秀“天涯哨兵”代表应邀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结合扎根礁盘、向战而行的生动实践,开展“我在西沙守国门”主题宣讲。


▲宣讲现场





八名“天涯哨兵”代表先后以“英雄西沙”“奋进西沙”“胜战西沙”三个篇章,系统阐释了西沙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级上士李孝龙以《弘扬海战精神 争当红色传人》为题,回顾西沙海战“小艇打大舰、海上拼刺刀”的英勇事迹,深刻阐释“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精神如何在新时代哨兵身上赓续传承。他说,“西沙的红色,是英雄血脉,更是我们永志不忘、代代相传的信仰根基。”



中士刘苗与技师张孝伟的故事,从不同侧面映照出忠诚的实践形态。刘苗脸上那抹被烈日深深镌刻的“西沙黑”,不仅是被海风与骄阳浸染的肤色,更是艰苦磨砺所锻造的坚毅印记。而张孝伟在被称为“沙岛、风岛、火岛”的中建岛上,一待就是十九年,累计处置数千起空情,无一错漏。那一片“西沙白”,不仅是环绕四周的荒凉沙色,更是他纯净如初的信念底色。



一株株在珊瑚礁盘上顽强生长的抗风桐、羊角树,不仅是生命的奇迹,更是天涯哨兵“像树一样把根深深扎进祖国南大门”的象征。二级上士申嘉勇结合工作实践,讲述了建设东岛生态家园的故事。“西沙绿”代表着希望与成长,也代表着守岛官兵百折不挠、扎根奉献的初心使命。



某中队军士艇长段张雷的故事,则映照出奋进路上的抉择与坚守。面对岗位转换、家庭变故等现实考验,他十几年来劈波斩浪,始终巡航“西沙蓝”之中。这抹蓝,不仅是澄澈海色,更是他心底不曾褪去的忠诚与热爱。



“西沙橙,是硝烟升腾的火焰,是滚烫炮口怒放的烈焰。”少尉寿培羽聚焦练兵备战,潜心钻研装备运用与战法创新,探索作战能力边界,展现了基层官兵矢志胜战打赢的执着追求。



雷达专业骨干田庆宝,长年值守雷达方舱,紧盯敌情态势,把美好青春岁月献给雷达预警探测,先后荣立三等功四次,斩获专业技能竞赛奖项几十个。奖章上闪烁的“西沙金”,沉淀着他无悔青春的鎏光,映照着一名士兵在强军征程中的忠诚与荣耀。



该部领导以《七彩西沙 永不褪色》为题,对象征西沙精神的七种颜色再描红、再深化,将七种颜色拼合成西沙的完整图景——它不是地理意义上的群岛,更是一代代官兵用青春、热血与信念构筑的精神家园。



宣讲现场,情感的共鸣如潮水般涌动,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有的学员谈到:“天涯哨兵”优秀官兵的坚守与奉献,是忠诚使命、矢志打赢的生动诠释,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将认真学习新时代西沙精神,把这股精神带到边疆海岛去、带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的教员谈到,西沙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蕴藏着丰富的强军故事,是开展军事文化创作的宝贵源泉,要持续坚定为兵服务的初心,把课堂搬到边防一线、基层一线,创作出更多的优秀军事文化作品,为实战化教学积累更多宝贵经验。





宣讲结束后,宣讲团成员与学员代表围绕“忠诚信仰、实战实训、成长成才”等话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此次主题宣讲,是学院聚焦“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院官兵决心以“天涯哨兵”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好传统、好作风,矢志强军文化事业,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奋力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繁荣发展强军文化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孟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