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铁血红装白马 荣光万世中华(下篇)

来源:中华魂 · 2025-11-03 11:26:46

铁血红装白马 荣光万世中华(下篇)

——纪念民族女英雄赵一曼诞辰120周年


2025年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诞辰120周年。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0月25日,由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承办的纪念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诞辰120周年纪念仪式活动在赵一曼纪念馆一曼广场举办。


中共宜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雷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军,市政府副市长罗春涛,市政协副主席李廷根,赵一曼烈士亲属代表,革命先烈及开国将帅后辈代表,东北烈士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赵尚志纪念馆、周保中将军纪念馆负责同志,以及宜宾市党政机关、学校、驻宜部队代表等共140人参加纪念仪式。


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代表亲属致辞,向所有参加过14年抗战的先辈们表达永远的崇敬和缅怀。

赵一曼与宁儿(陈掖贤)唯一合影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黑龙江珠河县(即现在的尚志市)英勇就义,年仅31岁。


赵一曼烈士是中国黄埔军人的骄傲。周恩来总理之侄、黄埔军校四期生周恩寿之子周秉和致辞表示,肃立在赵一曼烈士像前,站在由无数先烈热血浇灌的土地上,汇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征程中,纪念八十年前那场关乎民族存亡和人类文明前途的伟大胜利,我们内心充满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英雄先烈们的追思缅怀,以及对和平与未来的憧憬。


“作为抗战将士的后代,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与党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基因血脉。我的前辈与千万革命志士一起,亲身经历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伯父周恩来更是深情挂怀着每片战场上的英勇儿女,尤其是在白山黑水间,用生命和忠诚书写了最为艰苦卓绝篇章的东北抗日联军。每每念及抗联将士的牺牲与奉献,念及伯父对他们的牵挂与赞誉,我便心潮澎湃。”

“伯父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父亲周恩寿是黄埔四期生。因此,我对黄埔军校走出的巾帼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格外充满深深的敬意。”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山河变色,三千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国难当头,中共中央和周恩来正在白色恐怖最为严重的上海坚持地下斗争。周恩来积极参加中央制定对“九一八”对策的工作,是最早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党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共最先发出抗日号召,组织领导东北人民革命武装,如同插在日本侵略者心脏地带的一柄利剑,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希望灯塔。

鉴于东北党组织在“九一八”前力量较为薄弱,难以担负起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重任的状况,周恩来以相当精力,主持了向东北派遣干部的工作。他亲自选拔派遣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周保中前来东北,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满洲省委缺乏军事干部的状况。

在周恩来主持下,中共中央和关内各地党团组织相继选派罗登贤、李兆麟、赵一曼、魏拯民、张甲洲等赴东北领导抗日斗争。他们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执行中共中央指示,在义勇军和其他抗日武装中积极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军,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为以后组建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埔教官曹玉成将军孙女曹银环宣读周秉和致辞

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1933年1月21日,周恩来和朱德联名致电苏区中央局转上海中共临时中央,强调把“特别要派人去争取东北及热河义勇军的领导并发展其组织”作为推动全国革命新高潮、支援红军反“围剿”斗争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对东北抗日斗争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

十四年,在历史长河中或为一瞬,但对于战斗在东北大地上的抗联将士而言,这是何等漫长而残酷的十四年!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十四年抗战,歼灭日伪军十七万余人,抗联十一个军数万余人最后仅有七百多名生还者见证抗战胜利曙光。1945年8月,日本投降。彭真同志在沈阳对抗联将领冯仲云说:“我们共产党人二十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受组织派遣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奉命回国后增在伯父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她主动请缨奔赴东北抗日最前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她不再是文弱的女子,而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女政委。她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建立农民游击队,英勇善战,机智果敢,给予了日伪军沉重的打击。

曹银环、乔福周向陈红、廖永红馆长转交周秉和书法:“中华英烈千千万,敬爱女将赵一曼”

周秉和谈到,赵一曼烈士牺牲时,年仅31岁。她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949年7月拍摄《赵一曼》时,伯父周恩来亲自指定老红军石联星主演英雄主人公,石联星在银幕上生动、永恒再现了民族英雄赵一曼的光辉形象。因为石联星与赵一曼有着相同的经历,所以伯父周恩来说:“石联星经历了那个时代,她与赵一曼融为一体。”

赵一曼烈士和无数东北抗联英烈们所展现的伟大抗战精神,永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要继承赵一曼烈士那种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继承抗联将士为了理想信念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把他们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八十载砥砺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让我们高举先辈们传递下来的火炬,向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赵一曼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东北抗联英烈们永垂不朽!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党在抗战期间的基本方针。毛泽东同志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赵一曼在东北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抗战。


1955年10月1日,朱德元帅在天安门城楼检阅部队

朱德元帅留下珍贵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并亲笔题写了“赵一曼纪念馆”的馆名。


朱德元帅外孙刘武大校致辞表示:“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之畔,沐浴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荣光之中。作为革命后代,我们无不满怀敬意,也无比激动。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我们深切缅怀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特别是那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不屈史诗的东北抗联将士们,尤其是他们中间杰出的代表,那位让敌人胆寒、让后人永世敬仰的巾帼英雄——赵一曼烈士。”

“八十载岁月沧桑。我的耳畔,仿佛依然回响着松花江的怒涛,眼前,仿佛依然浮现着长白山的林海雪原。在那段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是你们,东北抗联的英勇将士,在极其残酷、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你们缺衣少食,弹尽粮绝,却以钢铁般的意志,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你们孤悬敌后,内外交困,却用最坚定的信念,在茫茫林海、冰天雪地中燃起了不灭的抗日烽火。你们的牺牲和贡献,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抗战将军赵镇藩外孙女刘清扬宣读刘武致辞

“赵一曼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信仰。她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这丰碑,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牺牲的价值,什么是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最深沉的、最无畏的爱。”

“爷爷朱德元帅曾为牺牲的英烈们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我们要世世代代继承英雄先辈遗志,把他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山河已无恙,英魂请安息。伟大先烈们的精神光辉不朽!”


苏联元帅崔可夫(1900-1982),1918年参加苏俄红军,1927年起任驻华军事顾问。1940年至1942年任驻华使馆武官兼国民政府 军事总顾问,支援中国抗战 。曾参加指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等。图为1942年崔可夫(左二)在第62集团军指挥所

东北抗联牵制大批日军,不仅干扰日军“北进”,也延迟了日军“南进”,为苏联在欧洲战场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曾任苏联驻华最高军事顾问的崔可夫元帅,在回忆录《在华使命》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抗日战场策应苏联卫国战争的重大作用:“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之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元帅侄孙彭宇致辞谈到,“赵一曼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这些在红色家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而言,有着特殊而深沉的意义。她不仅是史册上光辉的名字,更是我们从小聆听、用以砥砺心志的楷模。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什么是彻底的牺牲精神。”

“赵一曼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以身许国的一生。她是一位巾帼英雄,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慷慨就义前留下的那份深情而又决绝的遗书,不仅是留给她年幼孩子的,也是留给我们所有后来者的精神遗产。她用自己的‘实行’,教育了我们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超越血缘的、对人民最深沉的大爱。也正是千千万万像赵一曼同志这样的先烈,前仆后继、舍生忘死,才换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奠定了我们今日幸福生活的基石。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赵一曼同志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中国红鹰团团长任辅臣烈士之孙、中共满洲特委秘书长及中央特科之满洲特科秘书长赵唯刚亲属后代任公伟赋诗《纪念赵一曼英烈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巴山蜀水多义士,宜宾闺秀最超群。黄埔军校爱戎装,中山国际擎赤旗。林海雪原荡日寇,巾帼英雄第一人。生死荣光垂千古,一曼壮歌代代吟。”


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影《赵一曼》上映后,国人无不热血沸腾。片中英雄主人公赵一曼烈士的扮演者石联星是位可敬的老红军。


任公伟、刘晴羽与凌丽(右)合影(胡山摄)

半个月之前的10月10日晚,笔者与任辅臣烈士后人任公伟、刘晴羽老师冒着大雨,前往石联星前辈的女儿凌丽家中会面。这一天,在电影《赵一曼》公映75年之后,老红军石联星后人与赵一曼烈士后人第一次进行了视频通话。


石联星之女凌丽在致辞中表示,10月25日是赵一曼烈士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又逢抗战胜利80周年,作为饰演电影《赵一曼》英雄主人公的演员石联星的女儿,自己感慨万分!赵一曼烈士用她伟大壮烈的一生,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便决定拍一部歌颂抗日英烈的电影《赵一曼》。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说:“赵一曼这个角色一定要让联星来演,因为她与赵一曼有同样的经历!”


青少年时期的石联星

“我的母亲石联星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梅。在1932年,母亲17岁时,因她的中学老师被国民党杀害,她毅然决然从老家奔赴瑞金参加了红军。母亲在红军队伍中边打仗边宣传革命,唤醒民众抗战,成为红军文化队伍里的一名骨干分子,当时与李伯钊、刘月华一同被誉为中央苏区的‘三大赤色名星’。”

电影学院教书育人的石联星

“经历了17年的浴血奋战,母亲在党的培养和革命队伍历练中,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文艺战士。在母亲档案中的简历‘证明人’栏目里,徐特立、周恩来的名字就出现过两次,还有康克清、李伯钊、瞿白音、童小鹏、赵品三……”


周恩来总理亲切会见石联星(右三)等文艺工作者

在石联星的档案里,还存有周恩来总理关心她因被敌人逮捕过需解决重新入党问题的两封亲笔信。


《共产儿童团歌》流行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1932年中央红军石联星填词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瑞金

《赵一曼》电影筹拍时,周总理亲自点名要由石联星来出演;《共产儿童团歌》的歌词也是石联星在红军时期填词的作品,一直传唱至今——“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红色的儿童,时刻准备着,拿起刀枪参加红军。打倒军阀地主,保卫苏维埃……”


“母亲石联星与烈士赵一曼是同一战争年代的革命的巾帼英雄!她们有着共同的人生理念,就是坚定跟着共产党,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打败日本鬼子,解放全中国!!”


电影《赵一曼》剧照

“母亲满怀对赵一曼烈士的崇敬心情和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及她17年的革命队伍中的战斗洗礼,以一位真正红军战士的感受,滿怀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中。”


1950年的石联星与电影《赵一曼》中的演员安琪、石灵合影

1950年老红军石联星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赵一曼》,在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优秀表演奖,成为第一位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中国演员。


1947年秋的一天早晨,石联星的爱人凌子风来到嘉县朱官寨的中央指挥部驻地,向毛泽东汇报战地情况

石联星一生中就演过两部电影——《赵一曼》和《湖上的斗争》,并参与了中苏第一部合拍电影《风从东方来》的导演工作。后来,她调入北京人艺从事导演工作。石联星是全国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


凌子风、石联星与爱女凌丽在一起

凌丽感慨,“赵一曼烈士于1936年8月2日英勇就义!她与饰演《赵一曼》的艺术家之间竟然有着如此神奇的感应:这位老红军艺术家在41年前的1984年8月1日建军节这一天离开了我们!她,就是我的母亲石联星!”


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任辅臣烈士家人刘晴羽宣读凌丽致辞

“今天我们记念赵一曼烈士诞辰120周年,作为红色后代的我们要不忘初心,捍卫、传承、继承和发扬光大革命先辈们的革命遗志与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石联星、凌丽母女合影

“英雄的赵一曼先辈和无数先烈的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民族记忆中最宝贵的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砥砺前行。我敬爱的母亲石联星您安息吧!伟大的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赵一曼烈士是从宜宾叙府女子中学(宜宾市二中)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她的同班校友、中央长征女红军甘棠后代亲属刘文山致辞表示,“这次到宜宾参加纪念赵一曼烈士诞辰120周年的活动,很受教育。特别是看了一曼中学演出的话剧和宜宾市二中纪念赵一曼烈士表演的节目,使我深受感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甘棠(1910-1971),原名阚思颖、阚士英,宜宾南溪人,“兵工泰斗 统战功臣”刘鼎(原名阚思俊)胞妹。1924年考入宜宾女中,1926年入党。曾任中央特科交通员、苏区中央局妇女部秘书,随中央红军长征(政治部宣传科长)

赵一曼烈士是刘文山的姑姑甘棠的同班同学 ,她们都在宜宾叙府女子中学读书,后来又在一起干过革命工作,可以说是同学加同志的关系。甘棠在回忆赵一曼烈士的文章中这样描述:“赵一曼同志象池塘里的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在叙府女子中学读书时,一般学生都很讲究穿戴、收拾打扮,并且受封建制度的影响,留着很长的辫子;而赵一曼同志则与众不同,头上是剪得短短的革命式头发,上身穿一件兰布衫儿,袖口没有喇叭,下摆不圆,下边是青布裙子,折褶不大,举止大方,非常朴实。当时有些人对她这样的装饰看不惯,劝她穿时装,她婉言拒绝了。她说:‘衣服是遮身的,有什么就穿什么,不应当挑挑选选,光图漂亮。’”

学生时代的李坤泰(李淑宁、李一超,东北抗战时化名赵一曼)

1926年武汉革命政府筹建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在党的教育下,赵一曼同志认识到,要推翻反动派的血腥统治,必须拿起枪杆子,因而她抱定坚决学会武装斗争的本领,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反动派,为中国人民、中国妇女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首先报名参军。

甘棠回忆;“1927年我在武汉见到她时,身穿军装,剃得光头,全付武装,十分英俊,看不出是一个女同志。她真是毛主席说的‘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1928年她从苏联学习回国,虽然在大城市住了三年,但丝毫没有沾染上资产阶级的‘香风’邪气,当我接待她时,仍然穿着朴实、保持着乡下劳动妇女的本色。”

刘文山说,“参观赵一曼纪念馆时,我还看到赵一曼烈士为抗拒旧社会对妇女裹小脚的习俗,用镰刀割断裹在自己脚上的布绳,完全挣脱旧风俗对自己的枷锁束缚。它使我明白了赵一曼烈士为什么能有坚强的意志,禁受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而决不投降——除了她有坚定的革命到底的崇高信念和理想,还有那就是她那刚强烈女的性格,支撑着她能够扛住酷刑,以至牺牲自己的生命。通过这次纪念活动,我更加佩服、怀念赵一曼烈士。敬爱的赵一曼姑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坚贞不屈的高大的形象。我们会以您为榜样,把您的理想和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陈红代表老兵方阵邮简发布平台,向赵一曼纪念馆赠送为纪念赵一曼烈士诞辰120周年而策划制作的《英雄赵一曼》纪念邮简。


陈红向宜宾市一曼中学校和宜宾市二中赠送《英雄赵一曼》纪念邮简。


陈红向赵一曼故居所在的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党委书记颜天祥(右一)赠送《英雄赵一曼》纪念邮简。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启功先生入室弟子南金荣大校书赠赵一曼烈士后人:“白山黑水英雄魄,天惊地动壮山河”。


著名军旅书法家杨耀为纪念赵一曼烈士敬题:“一腔碧血铸忠魂松江咽,曼志丹心昭日月华夏铭”。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开展纪念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诞辰120周年主题活动,是为了教育引导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抗联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左起:杨靖宇烈士之孙马继民、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赵尚志烈士侄女赵战利、李兆麟将军孙女李海英、抗联老战士张瑞麟之女张燕燕

长白山的千年积雪、黑龙江的滔滔江水、大平原的血色残阳、抗联将士们的坚毅面庞、不屈英姿,深深绘入了十四年中国铁血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恢弘历史画卷。


左起:乔福周、任公伟、刘清扬、陈人康、彭宇、胡山(2025年10月27日摄于建川博物馆赵一曼烈士雕像前)

赵一曼烈士和伟大抗联英烈永远活在全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心中。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文明正义与邪恶之间惨烈空前的生死较量。二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但人类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斗争还在继续。


左起:任弼时曾侄孙女任可、任弼时侄孙任学军、任弼时外孙女任白净、杨靖宇烈士之孙马继民、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赵尚志烈士侄女赵战利、任弼时侄孙媳张新宇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应该、也必须是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命运共同体。

全新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政治思想在不断觉悟。一股终将势不可挡的磅礴伟力正在努力汇聚全人类最大限度的集体政治意志,众志成城,震慑邪恶,匡扶正义,捍卫和平。

崇高致敬、深切缅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先辈们!

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正义事业万岁!



(笔者:胡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员。摄像:段文彦、张小丰等。)

值班编辑:白雪、显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