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华魂》网与山东航空集团联合推出大型广播剧《毛泽东成功的秘诀》。这部鸿篇巨著由参加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的老将军黄学禄历经5年撰写,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饱含深情为该书题字,披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毛泽东成功的超人智慧!敬请收听:
十六字诀 ①(请点击链接收听)
秘诀之四 克敌制胜的军事韬略
十六字诀 ①
本篇梗概: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善于从实际斗争中及时总结经验,并且把这些经验上升为理论,然后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际斗争。“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就是他总结的。
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其规模较大,战斗较频繁(平均9天一次战斗),取得许多成功经验,所以产生“十六字诀”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提出“十六字诀”游击战原则,最早的完整记载是1929年4月5日,红军第四军给中央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战术。大要说来:‘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和波浪式的推进政策。’”红四军给中央的这封信是由毛泽东起草的。
自从八一南昌起义后,全国共发生起义、暴动100多次,但真正成功的不多。在革命战争初期,许多高级干部只顾带领部队往前冲、打城市,很少有人像毛泽东那样,遇到挫折后冷静思考,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抓住关键性问题加以解决。因为那时红军几乎天天都在打仗,面对强敌,如果不从实际出发,没有好的战术,就不可能有效地保存自己,而且每天都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善于从实际斗争中及时总结经验,并且把这些经验上升为理论,然后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际斗争。这就是他能够在中国革命战争一开始就成功地提出“十六字诀”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提出“十六字诀”的深刻意义,在于它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对战争来说,它的要害是什么?要害就是看你如何把对手消灭,同时又看你能不能保存自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死我活”。这四个字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它也是战争的基本原则。“十六字诀”之所以被人们看重并流传下来,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体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提出“十六字诀”是他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树立的一座丰碑,是他勇于探索的结果,为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创造了条件。
1928年12月1日,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后创建的红五军主力700多人,由湖南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会师后,红五军改编为红四军第30团,彭德怀任红四军副军长兼30团团长。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军部和第28团、第31团两个主力团和特务营共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到达赣南和闽西地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留下彭德怀在井冈山坚守。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下山后,蒋介石派兵紧追不舍。1月下旬,红军经半个月的连续行军作战,来到粤闽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县圳下村休整时遭到敌人偷袭,经过激烈的战斗,冲出了的敌人包围圈。
自秋收起义以来,这是毛泽东又一次遇险。在这一年的夏秋之际,毛泽东又大病一场,两个多月不思茶饭,他自己取笑地对别人说,看起来我这个人命大,总算是走过了这道鬼门关。
当时国民党也似有所闻,曾多次发布毛泽东已死的消息。苏联首都莫斯科听到毛泽东死亡的误传,共产国际在《国际新闻通讯》上发表了1000多字的讣告:“根据中国消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创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在福建前线逝世。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讣告赞扬说:“毛泽东同志是被称之为朱毛红军的政治领袖,他在其领导的范围内,完全执行了共产国际六大和中共六大的决议。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这个讣告,虽然是因传闻失真而发,但却透露出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那就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他不仅为国内而且也已为共产国际所承认。在此后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虽然多次遭受“左”倾机会主义者的严重打击,但他们始终不敢置他于死地,与这一事实是有关联的。
在圳下村遭敌人突然袭击,使红四军处于不利的境地。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惊慌,他经过冷静思考之后,决定采取“骄而乘之”的策略,在敌“骄”上做文章。毛泽东判断,敌人因我连续败退,必然对我更加轻视,因此要利用彼强己弱的实情,以弱示弱,促使他骄之又骄,因麻痹而失去警惕,然后寻找机会反戈一击,打他个冷不防,使其因骄而败。
红四军在圳下村突围后,毛泽东、朱德率领部队突然转过头来,朝瑞金方向转移,似有回井冈山之意。此时,敌人误认为红军已经坚持不住了,前线国民党军第15旅旅长刘士毅向他的上司报告说:“朱毛自寻乌附近被我重创后,即狼狈逃窜,现正分路堵截追剿,以绝根株。”
这时毛泽东已把追击之敌引诱至瑞金以北的大柏地附近,这里有一条十余里长的峡谷,两侧山高林密,道路曲折难行,是打伏击的理想战场,毛泽东和朱德商量之后,决定令各部队隐蔽两侧山林之中布下伏击口袋。
2月9日,正是农历大年三十,敌旅长下令宿营休息,各团到达驻地后,杀猪宰羊,买来好酒,大吃大喝,辞岁迎新。2月10日,蛇年初一,旅长刘士毅还在蒙头大睡时,闻报有红军偷袭。旅长下令各团应战,乘势追击,敌人两个团闯进红军设的伏击口袋。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把被围之敌两个团全部歼灭,俘敌团长以下800余人,缴获重机枪6挺、枪800余支、子弹6000余发,还有许多其他军用物资,旅长刘士毅带领残部逃回赣州。
大柏地一战,意义重大。从此红军变被动为主动,使整个赣南形势迅速好转。
毛泽东抓住这个难得的大好时机,迅速作出新的战略决策: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在赣南胜利的基础上,向闽西地区进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创建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
1929年3月中旬,毛泽东率红四军进入闽西长汀县境内,连续打了几个胜仗,乘胜占领长汀县城,揭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红军在长汀停留了半个多月,协助建立了地方党政组织,发展党员,创建了闽西第一个红色政权,随后放手在闽西、赣南20多个县的范围内迅速开展游击战争,大力发展地方党和群众组织,建立红色政权,实行武装割据。
4月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驻江西瑞金,与从井冈山突围出来的彭德怀会合。毛泽东在于都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决定彭德怀率红五军返回井冈山,恢复湘赣根据地。这样,可使闽西、赣南、湘赣三个根据地形成掎角之势,相互支援策应,扩大回旋余地。
精于反共之道的蒋介石,两个眼珠子早就盯上了毛泽东。即使他在同冯玉祥、阎锡山大战的时刻,他的心灵深处也一直在打毛泽东的主意,因为蒋介石早已从各方面的情报中了解到,毛泽东从1927年秋天的湘赣揭竿而起,上井冈山后不久就成了气候,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他已经成为带领三四万军队的头目。更使蒋介石寝食不安的是,他早就风闻这个昔日当过小学教员,后来在国共合作时又当过国民党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是个文韬武略、足智多谋的人物。蒋介石在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毛泽东将成为他反共独裁的主要对手,也是他统治中国的最大障碍。
(后期:孙铄;录制:纪小鹿、王瑞、孙铄)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