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企业风采 > 正文

北京出版社举行新书座谈会!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委员段柄仁为卢甲举《寻找远方的自己》作序!

来源:中华魂网 · 2024-11-12 12:00:15

微信图片_20241111134512

11月9日,红色文化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暨卢甲举新书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探讨红色文化如何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并正式发布在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两部新书《自有我在前行中》《寻找远方的自己》。

两部新书的作者均为北京奥凯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甲举。该作者率领企业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荣获第8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人物等殊荣。

作为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奥凯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油田化学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工程技术服务。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研发和应用泥浆助剂、采油助剂、水处理剂等五大系列和100多个品种的产品,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指定的网络定点生产厂家。新产品取代海外产品十多个,为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寻找远方的自己》通过企业战略、改革创新、文化引领、科学管理、质效提升、意义解读、家族传承、人生感悟、家庭教育9个部分,展现了卢甲举对工作和生活的思考与收获,行文流畅,语言真挚,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生动立体、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形象。

座谈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就红色文化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启示和实践进行了精彩发言和交流研讨。


段柄仁:《寻找远方的自己》序言

翻开卢甲举先生这部厚厚的文集书稿,一股腾腾热气直面而来,耀眼动魄的生机活力,让你精神振作,眼亮思聪,认知深化,思维的关注点立刻转向推动社会进步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第一线,并由此出发,聚焦于那些为国为民辛勤劳作,敢于面对千难万险,勇于破旧立新的探索者,不断开拓前进的弄潮儿、举旗喊号的领航者。卢甲举先生,可称为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 大凡事业有成者,其人生轨迹,总有一些不同凡响的闪光之处,形成特有的创业和成长的历史,很有教育传承意义的思想升华和创新亮点,形成了一幅星光漫天闪烁的成功“图谱”,给人教益,令人钦佩,让人仰慕。

这幅“图谱”展示的是一部酸、甜、苦、乐的创业史。甲举先生是从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创办企业的,是从废品收集处理的一所小作坊起步,多方探索,四处碰壁,最后选中油田化学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工程技术服务这个高大上的专业领域。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产品由国内各油田应用,到走出国门,正在向占领更大国内外市场扩展。1985年,在河南省成立卫辉市化工有限公司。2001年,又步入京城,建立北京奥凯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这个专业领域的冉冉升起的一颗亮丽新星,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第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证书等。这部文集多数篇幅是围绕如何推进企业成长发展这个中心议题的,在不同时期的总结性论述,不仅反映了企业一步步前进的节点性成就,也展示了从无到有从0到1 创业中的艰辛,发展中的曲折,成长中的烦恼,以及翻山登岭的痛快,柳暗花明的喜悦,构成了一部成功人土必然经历的创业奋斗史。

这幅“图谱”也是一部教科书。首先瞄准把企业办成与时俱进的“不朽企业”这个奋斗目标加以多方论述,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诸如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产业方向的选定,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思想及专业水平的提高, 凝聚力、执行力的不断强化,等等。这些论述多从实际出发,很有针对性、时效性、说服力,也十分容易为职工认同和接受。此外,关于企业生存发展,必须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中,力争成为这波大潮前沿的一波浪头;必须找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内生逻辑,以把握其发展方向,激发其发展动能;必须把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原动力,以确保企业软实力不断生成涌流;必须紧抓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思想进步和业务水平等。类似论断,都是作者在创业中的深刻感悟、真知灼见,很有教育意义。 文集还从如何办好企业的领悟扩展到对人生的感悟,把个人成长、家庭教育、 家族传承等融入其关注和思索之中,写成感言、文章,文集中专门设立三章给予收录。其中不少感言金句令人警觉、发人深省。有三句话格外响亮:第一句是“做事先做人”,第二句是“成功人士的秘诀是管好自己”,第三句是“应该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自我超越,自己是最大的敌人,敢于打倒自己才能胜利”。 诚哉斯言,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所以“倒台”,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管好自己, 有一点成就就忘乎所以。这是作者以亲身感受和亲眼所见发出的金玉良言。

这幅“图谱”最精彩之处是作者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所展现的崇高的精神特征。最突出的,一是勤学善学,二是多思深思,三是求实求新。从文集中可以看出,甲举先生十分好学,向实践学、向书本学、向先进企业和先进任务学,凡是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知识,他都如饥似渴地“拿过来”,尽可能用于实践。他说人生要不断充电,不断为自己职业生涯注入新知识,增强原动力。要跳出企业看企业,做会做分析、敢决断、有远见、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企业家。他不断扩大知识面,把阅读扩展到文学、历史、政治学、哲学等方面,挤时间下苦功研读经典名著,学书法,学写作,先后出版了《诗画人生-卢甲举诗文集》和一些人生杂感,被北京市杂文学会推举为副会长。这也使他伴随着企业发展知识的增进,从企业的创办者升华为文武双全的企业家,从经济领域跨界进人文化人队伍。更为人称道的是他不仅勤奋刻苦,而且善于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指导工作,真正做到了为用而学,以用促学,学以致用。这事例在文集中也比比皆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西游记》的应用。人们读小说,是为拓展知识,享受艺术美感,他却增加一条,把小说直接用于推进企业的发展上。《西游记》本是一部神话故事小说,他却从中提取其精神精华,用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向职工广泛宣传要树立到西天取真经用之于普度众生的远大理想,选择和培育能到西天取经的人物, 打造能到西天取回真经的团结奋斗的团队,要向《西游记》那样坚定获取真经的方向,磨炼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难愈大而志愈坚;要学习《西游记》的团队精神,即为共同目标,忠于职守、各展其长、互帮互助、团结奋进等。这些宣示,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也让职工对我国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有深层理解。总之,勤学善学是甲举先生成长的动力、成功的秘诀。

多思深思,是甲举先生之所以能取得事业成功的另一个特点。翻开文集, 不论说事还是论人,很少就事论事,简单武断。凡事力争讲明是什么,说清为什么,指出怎么为,常以丰富知识、通俗语言说明事实讲明道理。不少引申发挥成为文章的亮点,比如他讲“比较”,在建立干部员工考核及工作信誉档案制度部分,引申发挥要建立“对比”的思维工作方式,以形成比的竞争机制,上下比、轻重比、大小比、善恶比等,通过比启发思维的创新,确立事务的位置,衡量事物的价值。如果没有比,泥土和钻石就没有软硬和价值之别,狮子和羚羊的跑步没有快慢之分;有了比,人的能力分辨了,好坏有别了,孔子伟大了,珠穆朗玛峰更绚丽了;有了比,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就会在各个岗位显露出来,谁做得好,谁做得差,通过比才能看得清楚。通过对比可大大促进发挥职工各自所长,各显其能,也促进企业在公平竞争中显现风清气正活力四射的良好状态。“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使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

求实求新。一切从实际出发,办实事,见实效,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是甲举先生取得企业成功的第三个特点,也是这部文集的另一个精神特征。办事“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一事一成”,“职工的实干能力与实干精神是最好风采展示”,“实干胜于雄辩,会说更会干才是好领导”。什么是人才?“重实干、重业绩而不认名分”,“想做事、会做事、做成事”才是人才,等等,都是甲举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的。求新创新是成功者思想的起点、行为的重点、生命的亮点。这部文集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企业创新的方方面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思想文化创新,等等。他在《第三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一文中,对创新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把精力和功夫下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重大自主创新上面来”,“你有我才有,跟着人跑,永远会落后,永远处于零的竞争状态,陷入你死我活的血腥竞争”,“你有我变,你变我先,站在科技潮头......企业永远会处于主动和竞争地位”。他不仅这样认识,也是这样行动。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求新创新实施的,即便十分细微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创出成效显著新的花样。比如,凡是与企业有关的重大事件、节点性问题,他都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契机,给予意义解读。比如《奥凯立企业宣言》《新三板上市纪念品寓意解说》《〈拓荒牛〉歌曲背景解说》等。比如解读奥凯立,“奥”字代表奥林匹克精神,企业发展应更高、更快、更强,“凯”字代表高唱凯歌,“立”字代表勇立潮头。对三个汉字的笔画结构和奥凯立的英文拼写都做了可振奋精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合理解释。不仅通俗易懂、紧接地气,而且文化意蕴深刻,趣味浓厚,十分容易深人人心,激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段柄仁:原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北京文艺学会副会长,北京杂文协会副会长)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