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1896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县陈家楼,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1921年7月,陈潭秋作为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同董必武一起参加了党的一大。
1923年,陈潭秋参与领导了著名的“二七”大罢工,以后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满洲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委员(粮食部长)等职。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后,他任中央分局委员(项英为书记),在福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7月,中共中央派他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后任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成员。1939年5月,他奉命从莫斯科回国。
尽心培养抗日人才
陈潭秋回国途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在停留期间,于7月接到中央指示,让他留在新疆接替邓发的职务,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兼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化名徐杰,住在迪化八路军办事处(对外称南梁第三招待所)。
此时新疆的统治者为盛世才。盛出身于东北军,1930年受当时新疆省主席兼边防督办金树仁之聘,先后任军校总教官和东路军“剿匪”总指挥。1933年新疆发生内乱,盛世才趁乱倒戈反金,当上了边防督办,第二年又当上了新疆省主席。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笼络人心,扩大实力,他伪装进步,挂出了“亲苏”“拥共”的招牌,提出了“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所谓六大政策,以骗取苏联的援助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从1937年起,受盛世才的邀请,中共中央先后派出了陈云、邓发、陈潭秋及毛泽民(化名周彬)、林基路等100多名干部到新疆工作。其中不少人在省政府及地方、新闻、教育、群众团体等部门任职。如毛泽民担任新疆财政厅副厅长、代厅长,林基路任新疆学院教育长,后任库车县长等职,还有的任报社总编、记者乃至地方专员。这些同志为发展新疆的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为团结新疆各族群众开展抗日斗争,保持西北这条国际援华交通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疆的共产党员们勤奋努力工作,认真为新疆人民服务,随着各族人民觉悟日益提高,生活逐步改善,中国共产党在新疆人民中的威信也日益增长,引起了盛世才的恐惧和忌恨。
陈潭秋接陈云、邓发之后为中共中央第三任驻疆代表时,国内外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上,德、意、日法西斯猖獗一时,后来苏联同日本订立了《苏日中立条约》,苏联的援助减少。国内,武汉、广州在日军的进攻下相继沦陷。日寇对蒋介石又打又拉,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活动日益增加。靠投机起家的盛世才对此极为敏感,开始与中共拉开距离,恶化关系,不断制造事端。陈潭秋与盛世才搞统战关系的难度大大增加了。但他始终坚持中央的既定方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他领导在疆的共产党员对盛世才进行坚决而又灵活的斗争,同时用极大的精力,抓好新兵营的训练和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新兵营,是红军西路军转战到新疆的余部,1937年在李先念带领下,来到新疆与甘肃交界处的星星峡,共有指战员400多人。盛世才同意了中共的要求,由第一任中共驻新疆代表陈云和滕代远专程赴星星峡,把他们迎到了迪化。经与盛世才商定,对外称新疆督办署新兵营,我们内部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队”,内分为四个支队和一个干部队。他们一边学习政治文化,一边学习军事技术,如炮兵、汽车驾驶和维修、坦克和装甲车的使用、医务、无线电技术等,另有一个航空队。此时新兵营要开展野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