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在必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进行系统论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十大任务之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创新”“质优”“先进生产力”如何落实?“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如何彰显?“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如何践行?探索实践过程中各行各业又遇到哪些难题、积累了哪些经验?
《光明日报》调研组从新春开始就踏上了征程,历时4个月,奔赴沿海内地、岭南塞北,去感受那豪迈奋进的激情,去倾听那坚毅笃行的足音!
——编者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从百万年前东非大草原原始人类采集野果、用石头狩猎,到数千年前农耕社会铁器的使用和手工生产;
从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应用和机器大生产,到19世纪中后期电力成为新动力;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到今天人工智能引领数字经济……
只要审视一下人类的历史,生产力的牵引作用跃然其上,每一次跃迁都能极大改变文明的形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催生新的生产力。这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乘势而上,应势而动!
从担忧“被开除球籍”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颗螺丝钉都要进口到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从80%人口是文盲到高等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神州大地发生历史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GDP十年翻番,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稳定器”“动力源”作用持续凸显。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科技创新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但也必须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浪潮涌动,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版图加速重构,科技创新成大国博弈焦点。放眼国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仍有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地区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思路依然延续,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尚未根除。
我们,克难求进,奋楫扬帆!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先进生产力这一根本动力;为全球经济和人类福祉贡献中国担当,需要先进生产力这一终极力量。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在必行!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
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方向。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在中华大地,在火热的现场,我们追寻着这一澎湃动力。
1.实践中的答卷
量子,这个微观世界里的最小能量单元,正在宏观世界迸发出巨大能量——只需几秒,量子计算机就能完成超级计算机47年的计算量;
数据,这个数字时代里的“石油”,正在渗透到每一条生产线——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融合,百年工厂犹如新生;
新能源,这个创造绿色生活的新兴产业,正在重塑我们的经济版图——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外贸“新三样”强势取代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
从理念,到行动,向“新”求“质”,沛然不可御!
(1)新质生产力“新”在哪儿?
上山的路,不会只有一条。
在九峰山,一群人正在寻找一条新的登顶之路。这个武汉城区的最高峰,如今被一家科研机构“借”了去——湖北九峰山实验室。
调研组到访实验室工艺中心的那天,技术人员正在设备前忙碌,他们在研发化合物半导体技术。
“它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以确定的原子配比形成的半导体材料,不同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本领’各不相同。”九峰山实验室工艺中心工艺工程师赵波告诉调研组。
这是一条很窄的“路”——在全球半导体领域,基于单质的硅材料的半导体产品占95%以上,化合物半导体是绝对的少数。
这又是一条很新的“路”——氮化镓、碳化硅等化合物材料制作的半导体,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
为何要走这条路?
“从7纳米、5纳米,再到3纳米,硅基半导体制程越来越‘卷’。而不同于硅基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主要面向大功率、高电压、射频、光电子等应用领域,不需要‘卷’先进制程。”赵波说,这条新赛道,“现在占比小,但前景广大。”
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韩健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之一是通过科技创新开辟新的技术路线,找到新赛道,“化合物半导体和硅基半导体不是谁替代谁,而是多了一种选择”。
更重要的是,这条新的登顶之路,不会被别人半路“设卡”。“在这个新领域,我国力争实现并跑,甚至领跑!”韩健说。
这就是高科技!传统的生产力,靠的是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叠加,而新质生产力把技术这个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新的不仅仅是技术,也可能是新的产业形态。
在深圳白石龙音乐公园,玩累了,点一杯饮料,15分钟后,一架无人机就会稳稳落下,将餐食投入外卖空投柜中,只需输入手机尾号,即可取餐。
几十公里外的工地上,低空也飞来一架无人机。不过,它不是来送餐,而是带来一只“眼睛”——快速查看和回传现场图像,帮助应急管理部门排查安全隐患。
还是在深圳,一款新型低空无人驾驶飞行器,搭载乘客缓缓飞上80米空中。这可不是从科幻电影里“飞”出来的,它刚获得全球首个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适航证!
低空经济正以其创新的技术和产业模式,成为“向天空要GDP”的新质生产力——创新要素多、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这都是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大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已是见缝插针,低空资源如果充分利用起来,红利巨大。”中国低空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徐昌东说。
新业态红利巨大,新模式也是——新质生产力,还新在生产管理模式上。
青岛有家老牌服装企业,一条流水线竟能同时做出多款服装。
咋这么神奇?因为有了“智能中枢”——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
“这个‘智能中枢’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整合产业数据资源,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模式,提质降本增效。”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技术总监王超告诉调研组。
而在几年前,这家企业还因为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不能适应市场定制化新需求,只能望“单”兴叹。
通过政府牵线,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服装“智造”整体解决方案,定制下单、开放设计、智能生产全流程信息化。“小单快反”的柔性生产让旧设备“摇身”一变,实现了“以一当多”的效果。
多位一线技术人员向调研组表示,新质生产力需要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也需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2)“质优”体现在哪儿?
谋“新”,还须重“质”。
从南京发出指令,几百公里外的杭州某工厂内,无人驾驶小车启动、转向、停止,时延保持在20微秒内,移动距离误差为厘米级。
这,得益于一张网——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全长3.4万公里,覆盖我国40个城市。
为什么要建这张网?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必须大幅降低数据传输的时延抖动,算力跨区域调度也需要大幅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谭航说,构建全新的网络架构,迫在眉睫。
未来网络应运而生。它的“质优”体现在哪儿?
“确定性!”谭航解释,我们目前使用的互联网就像一条马路,堵堵停停。而未来网络通过新技术提供“准时、准确”的数据传输服务,是一条“信息高速铁路”,上面的“列车”不会晚点。
大山深处的“中国天眼”和2000多公里外北京的科技人员,已经尝到未来网络的甜头。“中国天眼”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大量科学数据,并传输到北京的实验室。与CENI实现互联互通后,数据传输效率由40%提高到90%,科研效率大大提升。
这就是高效能!质优,优的是品质,优的是效率。
在广东,调研组看到了另外一种质优——绿色化。
“我们的数字化转型理念,就一句话——消除一切浪费。”广汽埃安工艺部部长李晓宇言简意赅。
不用到现场,App上就能完成定制化选装,千人千面——轮胎、内饰、外观等20多种配置样式繁多,任客户挑选,一周左右即可提货。定制化需求形成的数据,不仅传输给汽车生产商,还实时提供给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售后服务人员,目标是让整个产业链消除“浪费”。
“我们还改进生产工艺来节能减排。”广汽埃安工程部部长潘镜池给调研组算了一笔账,“仅将热泵燃烧时产生的余热再利用,每年就能少使用氧气80多万立方米,节约13万度电。”
更绿色更低碳,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质优,当然不能忘了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者。
深圳有种骄傲: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完整的无人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背后,是数量庞大的产业人才。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都提出更高要求。”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告诉调研组,深圳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是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超2.4万人、技能人才超40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突破679万人……“深圳的‘土特产’不再是荔枝,而是科技型企业家。他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不可少的优质力量。”龚晓峰不无兴奋。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指出,虽然新质生产力可能会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高技能、高附加值就业岗位。新质生产力呼唤“新质”劳动者,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3)先进生产力“先进”在何处?
“我国汽车工业应跳过用汽油柴油阶段,直接进入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阶段”“中国有能力跳过一个台阶,直接进入汽车的新时代”……
1992年,钱学森给国务院领导写了一封信,展望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30多年后,钱老的畅想已变为现实——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件,产业链长,对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是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体现。但长期以来,由于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汽车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弱势端。
新能源汽车产业兴起的背后,是基础材料、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我们国家‘三电’技术处于最领先位置。”理想汽车智能制造负责人李斌难掩自豪。
2023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新产业链的出现或原有产业链的重构,能够提升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李晓华向调研组表示,虽然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很多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就是因为它让中国汽车产业“驶”上了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甚至更进一步,在智能驾驶的道路上,奔驰在世界前列。
这就是高质量!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推动力,那么,量子科技可以为千行百业提供支撑力。
21年前,我国第一个量子计算研究小组在合肥成立。今天,这里有着全国最大的量子信息科研和产业集群,量子成为合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片”。
走进本源量子,这家诞生于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大屏上闪过一串数字——1月6日上线后,先后有125个国家用户访问超1234万次,成功完成25.2万个全球量子计算任务。
“上线”,指的是我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取名“悟空”,寓意“72变”的强大算力。
“这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使用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硬件研制团队负责人孔伟成告诉调研组,该量子计算机向全球用户限时免费开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量子算力“可用”时代。
是的,量子已从实验室,来到我们身边——量子计算可用于人工智能、药物筛选等;量子加密技术已用于加油站税控监管;量子传感器可以测到脑磁、心磁等很多过去探不到测不准的信号……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指出,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性”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实现生产力的跃升,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2.哪些误区要破除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在调研一线,我们也听到一些反思的声音——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和定力,防止概念误读、行动走偏。
(1)新质生产力不能只是穿“新衣”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或行业、企业,把新质生产力当成无所不包的“筐”,不管什么都往里“装”。一谈到发展问题,就套上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仿佛穿上“新衣服”,摇身一变就成了“新质”。
比如,有的企业仅简单上马一些自动化设备,却并不怎么用,就号称有了新质生产力。有的人认为,文化产业只要跟科技沾点边,就是“文化新质生产力”。有的地方开发旅游项目,增加一些元宇宙的炫酷场景,便认为是“培育旅游新质生产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王熙提醒,新质生产力一旦被泛化和滥用,有可能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不仅把这个概念“玩坏了”,还搞得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在一些未来产业领域,商家的“商品”甚至跑在了科技发明前面。有企业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游戏”的幌子,包装成高科技项目,博取政府投资和民间融资。一些公司炒作“量子科技”概念,量子空气净化器、量子床垫、量子针灸大行其道……
“就说元宇宙,很多只是噱头,离新质生产力还远着呢。”从事元宇宙技术研发的亮风台(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富义向调研组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上。元宇宙是区块链、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多种数字技术的集成,这些技术均尚不成熟,多元技术的深度融合也面临挑战。
“人工智能领域也存在概念炒作、技术落地难等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房超告诉调研组,部分地区打着人工智能旗号上马各种项目,而没有相应的技术和实际应用场景,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有些新兴产业领域也存在“穿新衣”的问题。
比如,生物医药。一些地方盲目将生物医药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抓手,没有科学的市场调研和前期策划,就大量引进这类企业。某中部城市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园花大价钱建成的净化厂房,如今却闲置。“新衣服”成了“烂布头”。
为何会产生这些现象?
“这与一些地区的产业规划不科学有关。”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雯认为,产业规划如果明显超前于新技术的概念验证和成果落地,容易造成概念炒作、“新瓶装旧酒”等乱象。政府监管如果明显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规范和标准缺失,也可能导致新业态野蛮生长。
房超认为,一些地方或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时,缺少实实在在的技术抓手,“什么名目新就抓什么,先把‘新衣服’穿起来再说,最终只能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谁的“专属”
调研组发现,有的地方认为新质生产力专属于“新”,一味迎“新”,忽视了传统产业。比如在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上,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贴上夕阳产业、落后产业的标签,导致资源投入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弃之不顾,错过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实际上,新质生产力代表了一种方向,往这个方向跑肯定是对的,但并不是要把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对立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说,“育新枝栽新苗”的同时,离不开“老树发新芽”,更何况“老树”还是我们的老本、根系所在,我国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80%!
有的地方认为,新质生产力专属于“一种模式”,简单复制就行,结果成了“东施效颦”。
孵化新技术、新产业,“工业上楼”的模式很火。自深圳提出要5年供应一亿平方米“工业上楼”项目后,多地争相效仿。
“但相比一般厂房,‘工业上楼’还涉及需求匹配问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杜青华直言,看别的地方干得好,就照抄照搬。“穿着别人的鞋走路,能走好吗?!”
有的地方觉得,新质生产力专属于“优等生”,自己条件一般,索性一躺了之,只想“等靠要”。比如一些没有产业基础的地方以及一些老工业基地。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说,中西部地区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可以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也可以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而且,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仅依赖科技创新,还有管理和制度创新。”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范祚军表示,这意味着,即使是欠发达地区,找准自己的路子,照样能闯出新赛道。
贵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偏居西南一隅的山区省,如今在大数据产业中占有重要一席。
“这得益于贵州的‘先知先觉’。”贵州省信息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处高级工程师刘梅告诉调研组,发展大数据,贵州没有东部沿海地区那样的产业基础,但地域优势得天独厚——凉爽的气候利于服务器自然散热,稳定的地质结构利于服务器安全运行,丰富的清洁能源可提供电力保障。
贵州的经验告诉我们——
新质生产力不是谁的“专属”,不盲从、不“等靠要”,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因地制宜,找对方向,照样能“领异标新二月花”!
(3)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一拥而上
今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火了。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已有117家“大模型”成功备案。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之一。但“百模大战”带来的,有可能是同质竞争的低效“残杀”。
“‘百模大战’会导致资源浪费、市场波动等,大量的企业涌入同一赛道,市场需求迅速饱和,影响企业投资回报率和发展前景。”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说。
“百模大战”的背后,也是算力产业的快速扩张。
调研发现,各地建设算力中心热情高涨,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这导致算力资源分散、利用率低。据统计,已有超过30个城市在建或筹建智能算力中心,有的城市同时建设多个,甚至县城也在建。
天津中科闻歌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朱东宇认为,应从应用端需求出发,实事求是,从区域协调的角度谋划算力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建议国家出台更为细致的政策指引,防止盲目建设,引导算力中心集约化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行业也有类似问题。由于符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预期,新能源行业出现“热钱”蜂拥之势。风、光等清洁能源产业,被西北地区视为历史性发展机遇,当地政府乐于推动此类项目上马,比拼发展速度和规模。后果却是,大项目纷纷落地,发电量本地却消化不了。
“如果电送不出去,这些项目不知多少年才能回本。”有企业负责人忧心忡忡。
“发展新能源,不是哪儿有钱、有热情就能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邵志刚提醒,警惕政绩、规模导向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同质竞争,最终是要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解决。”华侨大学金融与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郭克莎说,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发展,才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王慧敏、薄洁萍、丰捷、陈海波、崔兴毅、马姗姗、张雁、杨舒、陈慧娟、陈晨、陈恒、刘坤、常河、苏雁、颜维琦、王建宏、吴春燕、严圣禾、吕慎、吴琳、张士英、刘勇、王胜昔、刘艳杰、高平、闫磊)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