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征文】延安,我用一生追寻你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04-24 20:25:59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见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峥嵘岁月和建立的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现在或曾经战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访过延安的人们与之结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实际传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中华魂》杂志社、《中华魂》网举办“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动,旨在通过您讲述在延安经历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编者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投稿时,邮箱主题和稿件首页均注明“延安情征文原创稿”。联系电话:010-67052722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这是儿时的一篇语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我可以说是倒背如流。那时候,多么希望能去延安,感受课文里描绘的美图,看看杨家岭毛主席亲手种植的菜园,看看南泥湾稻花飘香的江南美景。但是当时条件所限,一直没有机会。然而,我这个愿望二十年后实现了。延安,我终于追寻到了你!


大学毕业后,我背起行囊来到了延安,来到了这片向往许久的红色土地。感觉像是刚从梦中醒来,一觉醒来什么都变了。我长大了,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校园,离开了父母。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城市,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同事和朋友。我来延安了,要在延安开始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记得刚到延安的前几个月里,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寻找课本里描绘的地方。一边回忆当年老师讲解的情景,一边实地欣赏。诗人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作者深情地记录了关于延安的每一处场景,真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种真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说得出。11年的工作生活,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喜欢上了正宗的黄米饭油馍馍,习惯了大碗吃羊肉,更习惯了腰鼓跳起来、秧歌扭起来的豪放生活。每到节假日,我都要去看看延安的山山水水,在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旧居,亲眼目睹老一辈领导者们当年生活的地方。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的图片、实物一一记录着当年轰轰烈烈的革命事迹。边走边看,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延安被世人称之为圣地,那是因为延安这座城市为革命做出了太多太多的贡献。


今天的延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使延安旧貌换新颜。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居民下山工程,老百姓告别低矮窑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封山禁牧的启动,仅仅几年时间,黄土高原渐渐披上了绿装;发展高原山地苹果,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洛川富士”品牌享誉国内外;随着引黄工程的启动,不久的延安“滚滚延河水”的场景又会重现,延安人民也会喝上干净的黄河水;城市名片“圣地延安”声名鹊起,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逢周末,满载游客的动车从西安驶来,各地旅游大巴向着红色景点开去,每一位游客都来瞻仰革命的风采;影视城内游人如织,“保卫延安”实景演出座无虚席,让我们重新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红色旅游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英烈负重前行的结果;今天的安定富庶生活,都是伟大的党给我们的。



祖国人民没有忘记,共产党没有忘记,没有忘记延安人民当年的付出。为了延安的美好未来,国家启动了延安上山建城的宏伟计划。多年前我们去新区拉练,那时候才刚刚把山推平,四处荒无人烟。而如今,一座崭新的新区展现在人们面前。新区中小学的建成投用,为民服务中心的落成,安置楼房的拔地而起,新城渐渐成为延安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这是世人对革命老区延安的认识。黄土高原上的延安过去满目疮痍,如今却是处处披绿装。就像诗里说的,“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或许带着一份敬仰,或许十多年的工作生活,使我对这方热土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外乡人,我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情,也结交了许多当地朋友。紧张有序的工作,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成长的经历虽然略有迷惘,但我在跌倒后学会了坚强。我时常告诫自己,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也应有不平凡的梦,我的梦就是踏踏实实工作,来回报党对我的恩情和信任。


记得十年前的2013年,延安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强降雨,使延安这座城市蒙受了创伤。那时候我还在乡镇办公室工作,曾经的一幕就像放电影一样掠过我的脑海:各级领导亲临一线指导抗洪救灾,干部群众斗志昂扬开展生产自救,我们一次次搬运救灾物资,与灾民在学校救助点同吃住……这些万众一心抗洪救灾的场景,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现在想起来,这和当年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又有什么区别呢?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次救灾活动中,表现的淋漓精致。我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但我一样肩负着党赋予我的责任。在那持续一个月的抗洪救灾中,我们所有乡镇干部放弃了休息,日夜坚守在阵地,引导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发放救灾物品,学校陪守灾民……我亲眼见证了延安人民的互帮互助,亲眼见证了团结友爱一家亲。从那时起,我对党更加充满了敬仰,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青春无悔,岁月有恒。坐在办公室里,抬头便望见绿树成荫的灯笼山,沉思中想起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延安,我终于追寻到了你,我还要用一生追寻你!


(作者:黄敏)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