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征文】娘,有您真好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06-07 12:55:29

<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8px;">火车上的邂逅</span>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见证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峥嵘岁月和建立的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现在或曾经战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访过延安的人们与之结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实际传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中华魂》杂志社、《中华魂》网举办“我的延安情”征文活动,旨在通过您讲述在延安经历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编者

投稿邮箱:zhonghuahun1921@126.com,投稿时,邮箱主题和稿件首页均注明“延安情征文原创稿”。联系电话:010-67052722


世上有娘的人是幸运的。我除了自己的亲娘外,在圣地延安南泥湾还有位婆婆娘,她是我“延安情缘”的根脉源泉……



48年前,1975年10月,我插队到延安,在富有光荣传统的南泥湾马坊大队合作医疗站任“赤脚医生”。当命运的脚步踏上南泥湾这方与精神世界有着注定连接的黄土地时,走近土窑洞,生命的红丝带便将身心与这位母亲的陕北人家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亲娘走得早了点,自打娘走后,我与南泥湾的“大婶”结缘。从此,天天傍晚都有亲娘一般的身影独站院头、伸直脖颈眺望我回家的路口;大婶会时不时叮嘱当妇女队长的女儿,再忙再累也要陪伴关照我的起居行迹;生病时,婶儿会焦急如焚,悄悄为我点水唤魂、求医问药;遇我意外受伤,婶儿会把儿子撵走,住在别人家潮湿阴暗的库房土窑中请我回家,安排老小悉心照料;家里人多,日子过得拮据,婶儿会克扣一家老小的嘴,把稍细的、油大点的饭菜留在我的碗里,让我心里有“家”的踏实感觉。这一切都做得自自然然,真真切切。


1978年,我离开南泥湾返回部队,临走前婶儿抹着泪说:孩子,想我了来个信,我不会写,纸上画个“阔略略”(陕北方言“圆圈”的意思),你就知道是我在想你。从此窑洞墙壁相框里的照片不见了我,见不着又想,只留下最大的一张,想看又怕看。那段时间,娘会时常把我在合作医疗站的同事艳芬姑娘看成是我,不停地呼唤,直到确认不是时,蒙脸哭着回去。这些感天动地的事情,让我深深地记住了娘,贴近着娘!我说自己咋一进这家门,就有回家的感觉。“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点儿不假。打那,家里的老老小小,点点滴滴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于这个家!


娘天天盼望儿子早日成婚,却义无反顾地放走了眼前契搅(陕北方言“打交道”意思)几年的准儿媳妇;老人家时时思虑着为儿操办婚事,日日节俭省下黄米白面,把猪喂得肥肥胖胖的却舍不得宰杀,一年又一年囤积着物资储备,却从无只言片语探问过我何时结婚的事。人走了,面对满村风言风语,娘的心苦到了极点,割舍不下的情缘啊,却常常敷衍面对,付之一笑。此后,娘会悉心照料和对待我留下的一切痕迹与物品,包括花草;会每年一如既往地为我过生日;会将亲手种下葵花籽簸了又簸,成实的留着给我;娘的足迹踏遍老山沟凹,收下木耳邮寄给我,甚至寄过新鲜猪肉,被邮局呵斥退回;娘除了日常语言外,总不忘对着照片与我轻轻地拉话……



这就是娘,娘懂得责任,娘明事理,娘知尊重,娘重感情!不是女儿能做到这样吗?不是母亲,又能如此理解娘的心吗?我怎能不是这家人,能不进这家门呢?!打那起,在我心里,这位婶儿和亲娘没有区分,吃啥穿啥用啥,心中总会想着她——称谓终于从心灵至呼唤为“母亲”。返回部队后,那时的钱很少,我会收拾家里很多衣物和日用品,徒步十几里路,去所在县城邮局邮寄,过年提前换好了压岁钱寄给弟弟妹妹开心,花笔钱发几个字的电报或打几分钟的长途电话,都慷慨解囊。多少钱能听到亲人的声音,能买到真诚的心,值啊!无论怎样做,都报答不尽心中的情谊!


正是这一切,让时空的距离、差别的距离缩小,润物无声,大爱无言,让苦累的心灵泽被于爱的温馨和谐的光环之中。那时的金钱真的是很少,而精神世界无比充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真切切,感染天地。娘见了我,脸上的皱纹会舒展;生活在娘的身边,总有被呵护的安全感。记住了娘,情入心里,在一起不在一起,有无言物,心里常有娘,娘心里常有女儿,两好变一好,心的理解契合、信息传递温情,超越时空、拥有这些,此一生知足了!


娘是我心目中的老师,听她对生活的感悟和陕北民间总结出的诸多谚语,是对平实生活的启蒙和精神享受,能开发自己很多悟性。我们相互欣赏,投缘默契。我很情愿和老人在一起,絮叨家长里短,人生苦趣。娘俩会时不时不知山高途远徒步几十里,聊着天,拔着野菜,畅所欲言,很舒服惬意的感觉。那种人与人之间没有设防猜忌,无有年龄代沟反差,相互仰慕理解的感受,永远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和享受。


老人家一生的确了不起!生活的艰辛与苦难造就了她的豁达开朗秉性与强健的体魄,勤劳善良,开明宽厚。日子的逐步兴盛,更让她懂得珍惜自律,心态越来越好。她经常骄傲、不乏幽默地自称自己是“地主婆”“福蛋蛋”。是啊,在缺吃少穿,被人耻笑羞辱的艰难困境中,熬成如今的“地主婆”、福蛋蛋,我为她骄傲,分享她的功德,这福禄来得实在不易,享多大的福报都当之无愧!


老人家的爹娘早年去世,只有一哥,苦于生计,分离得早,从小独立,嫁到柳家,随行流走,主张生计的能力磨炼得十分强大。我一直在考证公爹的学名“柳志根”的文化渊源,我认为这是一个极有底蕴,很契合公爹品性的名字。这样一个好名,竟然是娘起的。当年移民,手续需要场面点儿的官名,娘说“就叫柳志根吧”,脱口而出,一锤定音。堂堂老柳,凭借“柳树志在根深”的骨气,一生五男二女七子团圆,老人家行脚深深,走了一生,根无变节,清风遗世,功德圆满,83岁时安详离世,走得放心无忧,心安理得!老人家一生虽无名无地位,而我从他的一生,尤其是晚年的作为明白了什么是生命的真正成功!公爹脾气耿直暴戾,也终有娘的气度包容,争争吵吵,一刚一柔,也算牵手忠贞,走到了白头,走出了一大家的兴盛。娘的一生,为人妻、为人母,操劳磨砺,真真正正个不容易啊!


在家庭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娘总能配合随行,支撑着内务家人生活料理和邻里亲朋的外事打理,虽然艰难,随儿女的逐渐长大,光景也磨得步步向上。熬到娃娃们大了,娘会不惜放行,让他们一个个远行自立,这是母亲的最伟大开明之处!这样的选择决策绝不是每个母亲都能做到的,有现实迫使,更需要勇气和远见!什么是卓越?娘斗大字不识一个,如何叫我不从心眼儿里崇敬佩服!

眼下,一切都被现代化替代了,娘也可以安心颐享天年了。按理说,到哪个孩子那去,都会有很好的条件养老,而娘却平和诙谐地说,谁请她都会去,但谁家都不会久住,她还回南泥湾老地方,除非给她单独的地方。哪个孩子都留娘,殷殷孝心,天经地义。留得真诚,可无论是给单独房住,还是“让她做伴、同她一起回”等等以此挽留,或是嘿唬她“非要走,不听话,下次就不许来了”……总之,软硬兼施,说破了嘴,娘心“泰然不动”!没有哪个能留住她。


如今娘已八十,只想对娘说——苦日子过了,好好活着,您是我们的榜样,是家庭最宝贵的支柱和福祉!欣慰的是,老人家与时俱进,知足常乐,独立健康,为我们晚辈作出了表率。娘到我家,总是尽力做事,尊重在先,不讨人嫌,处处为子女着想,播撒着真诚朴实,勤俭开朗能量,泽被周边,给人祥和,真是“家有一老,赛过一宝!”有这样的老人做表率,我们力当珍惜自律,以身作则,做好下一代的榜样,也是自己将来的福祉。



娘,您一生含辛茹苦,慈悲为怀,勤劳朴实,开明包容,和小大(公爹)一起走出了一代家庭的兴盛之路,你们的辛苦换来了一代子女的努力发奋和殷实生活。女儿希望您好好保养自己,扛着前辈一代人的大旗,陪伴着我们,享受您艰苦创业发展得来的成果,喜迎四世、五世儿孙满堂,让他们也沾上您老“福蛋蛋”的功德福气!


娘,有您真好!


(作者:刘新华)


责任编辑:林静

特约编辑:赵大力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