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任昉在《王文宪集序》中讲:“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意思是说,约束自己而不因此要求他人,宽宏大度而不因此容忍错误。这种待人处世的品格,对于现在的领导干部做到既宽以待人又是非分明,颇有借鉴意义。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身为领导干部,在处理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时,唯有心胸“弘量”、宽宏大度,方能容人容言容事,统好班子、带好队伍。习主席强调:“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对有些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豁达一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形成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心胸“弘量”、宽宏大度作为一种精神境界来追求、一种政治品格来砥砺、一种领导艺术来锤炼,努力做到“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心胸“弘量”、宽宏大度,不是放弃原则、模糊是非,不是当“好好先生”,而是要坚守立场原则和是非底线。无数事实证明,“弘量”唯有以“不容非”为前提和底线,才有意义和价值。1938年,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职位出现空缺,朱德同志建议安排687团团长田守尧代理此职。但是,随后组织决定由343旅685团团长杨得志接任这一职务。田守尧得知后闹情绪,甚至不参加老旅长的送行会。朱德要求马上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田守尧进行严厉批评。散会前,朱德说:“做工作就像唱戏,点到谁,谁就唱,没有点到你就不能出台,我们是共产党员嘛!”朱德的话让田守尧幡然悔悟,此后他凡事从严要求自己,表现出很高的党性觉悟。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领导干部只有既心胸“弘量”又是非分明,在重大问题、重要原则上毫不含糊,不牵于爱、不蔽于憎、不因于喜、不激于怒,才能立身守正,做人做事有原则、有底线。
做到“弘量不以容非”,最根本的是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思想境界、砥砺品格操守、开阔胸襟格局,既做到“心胸如海托百舸”,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又“不要把棱角磨掉”,坚持原则性、葆有是非心,敢于同各种不良现象作斗争,带动班子和单位形成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金川)
值班编辑:白 雪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