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
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命令
——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及加强抗日教育问题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于延安)
彭总指挥,任政委,林校长[1],各方面军,各军团,各军,各师,各团及各军事学校,首长同志们:
(甲)日本大举向华北出兵,国家危急,二十九军正在抗战,国民政府已调派援军,全国救亡运动正在奋起,我抗日红军,有开赴前线增援友军并配合友军消灭野蛮日军之任务。
(乙)令到着即以军为单位,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编制。同时增加抗日政治课程,对干部及兵员教授东四省及华北五省地理,教授日本现状。军事训练着重雪〔实〕地战斗,夜间动作,袭击战斗,防空技术,长途行军,无后方作战等项,各军事学校大体同此办理。
以上各项限十天完毕,听候出动命令。
(此命令对红军公开宣布,惟对日寇及汉奸分子严守秘密,不得疏忽。)
军委主席团
注释:
[1]指彭德怀、任弼时、林彪。
彭德怀、任弼时关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与防区配置致毛泽东电
(一九三七年八月七日)
毛主席:
各兵团改编,防区配置如下:
甲、一军团、十五军团及七十四师,共一万五千五百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百十五师之三四三旅及三四四旅。七十四师改编为该师之炮、辎两营,留宁县、正宁、枸邑三县担任防务。以陈光〔先〕瑞为该师留守主任,指挥炮、辎两营,多余徒手编出补充两旅。
乙、原二方面军、廿八军、廿七军及独立第一、二两师,赤水警卫营,特务团之一个营,骑兵第一团,共约一万四千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百廿师之三五八旅及三五九旅。原廿七军及赤水警卫营改编为该师辎、炮两营,留淳化、口头、云阳之线及关中区。独立第二师王兆相部改编工兵营,独立第一师改编为该师特务营,均留陕北,防区任务请军直决定。以原廿七军军长贺晋年为该师留守主任,位置设云阳。王兆相为副,指挥工、特两营,指挥位置请军委决定。并请将改编情形,电告我们及贺、关[1]。
丙、四军、卅一军、卅军、廿九军,骑兵第三团,陕甘宁之独立师所辖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个团,共约一万三千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百廿九师之第三八五旅及第三八六旅。原卅军及陕甘宁独立师所部改编为该师之工、炮、辎三个营。分驻庆阳、镇原、合水、环县等地域。以阎红彦为该师留守主任,驻庆阳,指挥工、炮、辎三个营。以原廿九军改为该师特务营,驻定边、盐池,以甘维[渭]汉为副主任(或其他人员担任请军委决定),驻定边。
丁、各留守部队均归留守正、副主任指导之,担任地方警备发动群众,扩大新红军训练,送前方政治组织另告。
戊、以上编配军委是否同意,请立复以便着手。
彭、任
八月七日九时
注释:
[1]贺、关,指贺龙、关向应(原任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委员)。
毛泽东关于红军急需补充之装备物资问题致彭雪枫电
(一九三七年八月九日)
雪枫[1]:
红军急需补充之物开列如后:
甲、枪炮:(一)步枪五千支,(二)小钢炮四十门。
乙、工作器具:(一)小圆匙〔锹〕一万五千把,(二)竖十字锹〔镐〕五千把,(三)大圆匙〔锹〕八百把,(四)大十字锹〔镐〕五百把,(五)炸药及破坏铁道等用具若干(深入敌后方用)。
丙、弹药:(一)七九步弹一百五十万发,(二)七九机枪弹一百万发,(三)手榴弹五万个,(四)八二口径迫击炮弹一千五百个,(五)小钢炮弹五千个。
丁、刺刀一万把。
戊、其他装具:(一)子弹带一万根,(二)手榴弹袋二万双,(三)水壶三万五千个,(四)雨衣四万五千件,(五)军毯三万五千床,(六)皮衣、皮帽各四万五千件,(七)毯〔毡〕鞋四万五千双。
以上五类十九〔二十〕种,请速交涉准备,以便在太原补充。红军日内即开动。
上单未开而必须之物请一并列入。
毛泽东
九日
[1]雪枫,指彭雪枫,时任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处长。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南京已经开始对日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初步成功。为着实现共产党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使红军成为抗日民族战争的模范,推动这一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以争取最后的彻底胜利。特依据与国民党及南京政治谈判结果,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将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总政治部为第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第一军团十五军团及七〈十〉四师合编为陆军一一五师。以林彪为该师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周昆为参谋长,罗荣桓为该师政训处主任,肖华副主任。二方面军、廿八军、廿七军等部,合编为陆军第一百廿师。以贺龙为师长,肖克为副师长,周士梯〈第〉为参谋长,关向应为政训处主任,甘泗淇副主任。第四方面军及廿七军[1]、廿九军、卅军等部,改编为第一百廿九师。以刘伯承为师长,徐向前为副师长,倪志亮为参谋长,张浩为政训处主任,宋任穷副主任。以上之改编后人员委任照前总命令行之。各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和发挥十年斗争的光荣传统,坚决执行党中央与军委会的命令,保证红军在改编后应完成共产党的党军,为党的路线及政策而斗争,完成中国革命之伟大使命。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朱 德
周恩来
一九三七年八月廿五日
注释:
[1]原文如此。
毛泽东关于陕北红军改编和各部驻防地区致各独立军师等电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各独立军师、陕甘宁、神府、关中、陕北及王宏坤、陈、李、贺、阎、杜、甘、王、叶、陈伯钧、马、黄、陈、王[1]:
兹拟定各独立军师具体编制如下:
(一)编制原则:以保存原有建制的基础,便于扩大及便于适应陕甘宁地理给养之条件。故决定连以九十个战斗员为限,现四个连〈的〉团即缩编为三个连,原三个连的不变动。为〔惟〕名义上照以下改变:连名〔改〕为排,团改为连,以排设伙食单位。
(二)原七十四师改为国民革命军——五师輜、炮两营,驻防鄜县[2]、甘泉一带;原独二师王兆相部改为一二〇师工兵营,驻防神府[3];原独一师及陕北独立团改为一二〇师特务营,拟驻防靖边、横山一带;二十七军改为一二〇师輜、炮两营,拟驻防安边、宁条梁以南地区;原三十军改为一二九师之炮兵营,驻防庆旧、镇原一带;以陕甘宁第三团之二、三两连及关中警卫营合编为一二九师之輜重营,驻防宁县一带;陕甘宁之一、二、四团改为一二九师工兵营,驻防环县、合水一带;二十九军改为一二九师之特务营,驻防定盐[4];由一二九〔〇〕师留下之一团驻防同官[5]或洛川,由一二九师留下之一团驻防淳化、栒邑、正宁之线。
(三)以神府、靖边、安定、志丹[6]、肤施[7]、甘泉、鄜县、洛川等县划为东地区,留守处以陈伯钧为主任,陈光〔先〕瑞副之,驻洛川;以定盐、环县、庆合[8]、正宁、正栒[9]淳县[10]等县划为西地区,留守处以王宏坤为主任、王维州[11]副之,驻防正宁。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设延安。
(四)以上部队统受肖劲光指挥。
(五)以上部队应于去电令接到后立即进行改编,并转〔将〕改编情形详报。
(六)其他各地方部队由保安司令部电另行规定。
毛泽东
酉〔有〕日
注释:
[1]陈、李、贺、阎、杜、甘、叶、王、马、黄、陈、王,指陈奇涵、李宗贵、贺晋年、阎红彦、杜平、甘渭汉、王维舟、叶道志、马明方、黄罗斌、陈先瑞、王兆相。当时陈奇涵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4 局局长;李宗贵任红军第 81 师政治委员;贺晋年任红军第 27 军军长;阎红彦任红军第30军军长;杜平任红军第 30 军政治委员;甘渭汉任红军第29 军政治委员;叶道志任红军第10师政治委员;马明方任中共陕北特委代理书记。
[2]鄜县,即今陕西省富县。
[3]神府,指陕西省神木、府谷县。
[4]定盐,指陕西省定边县、宁夏省盐池县(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5]同官,原为陕西省同官县,1958 年改为铜川市。
[6]志丹,即原陕西省保安县,1938 年,红 28 军军长刘志丹率部东征抗日,在山西省中阳县与国民党军战斗中英勇牺牲,为纪念刘志丹,将其家乡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7]肤施,即今陕西省延安市。
[8]庆合,即甘肃省庆阳、合水县。
[9]栒,指陕西省旬邑县。
[10]淳县,应为陕西省淳化县。
[11]王维州,即王维舟。
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成立前方军委分会及各师成立军政委员会的决定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甲)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主力,开赴抗战前线情况下,中央决定前方设个党的军委分会,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张浩、林彪、聂荣臻、贺龙、刘伯承、关向应等九人组织之。以朱德为书记、彭德怀为副书记,受中央军委会统辖。各师成立军政委员会。第一百十五师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周昆、萧华组织之,以林彪为书记。第一百二十师以贺龙、关向应、萧克、甘泗淇、王震[1]组织之,以贺龙为书记。第一百二十九师以刘伯承、张浩、徐向前、陈赓[2]、王宏坤[3]组织之,以刘伯承为书记。均受军委分会统辖。
(乙)上项组织均系党内之组织,党外应保守秘密。
中央书记处
八月二十九日
注释:
[1]王震当时任第 120 师 359 旅副旅长。
[2]陈赓当时任第 129 师 386 旅旅长。
[3]王宏坤当时任第 129 师 385 旅旅长。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资料(8)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及其战绩》)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