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原则

来源:中华魂网 · 2023-07-15 10:05:02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原则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德怀[1]同志:


阎锡山[2]现在处于不打一仗则不能答复山西民众,要打一仗则毫无把握的矛盾中,他的这种矛盾是不能解决的。你估计他放弃平型关,企图在沙河[3]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军队已失战斗力,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沙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然而大势所趋,必难持久,不管决战胜败如何,太原与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个别同志对于这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似乎还没有深刻认识,被暂时情况所诱惑。如果这种观点不变,势必红军也同阎锡山相似,陷入于被动的、应付的、挨打的、被敌各个击破的境遇中。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并举。然而,只有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言的。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道,还要在目前照样再做。我完全同意你十八日电中“使敌虽深入山西,还处在我们游击战争的四面包围中”这个观点。请你坚持这个观点,从远处大处着想,对于个别同志不妥当的观点给与深刻的解释,使战略方针归于一致。林彪[4]同志来电完全同意我十七日的判断与部署,他只想以陈旅[5]集中相继给敌以打击,暂时不分散。这种一个旅的暂时集中,当然是可以的,但如许久还无机可乘时,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宜。王震[6]率一个团暂时到五台也是可以的,但请注意到适当时机仍以转赴晋西北为宜。依情况判断,林率陈旅即使能打一二个胜仗,不久也须转向五台来的。统请斟酌处理。


毛泽东

二十一日


注释:

[1]德怀,即彭德怀。

[2]阎锡山,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3]沙河,镇名,位于山西繁峙县城与平型关之间。

[4]林彪,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

[5]陈旅,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旅长陈光。

[6]王震,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副旅长。


阎锡山关于第一一五师平型关作战告捷致蒋介石电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南京。蒋委员长钧鉴:


(谨密)。漾戌行一电谅呈。


进攻平型关之敌,自漾日经我痛击后,复增兵以图再逞。遂决调重兵出击,联络八路军林师包抄该敌。有日拂晓,我出击部队正前进之际,敌主力向我团城口以北高军[1]阵地猛攻。经我郭师[2]迎头痛击,激战至午,将敌右翼击溃。林师及七十三师一部,向敌左侧背挺进,占领蔡家峪[3],将平型关通灵邱之汽车路截断,敌机械部队及重兵器均不能退走。已获敌汽车五十余辆[4],均满载军用品。现已将平型关正面之敌约千余人解决,团城口之敌包围在一深沟中,已令迅速解决,以免逃逸。查敌系铃木兵团[5],配合蒙古军[6]


注释:

[1]高军,指国民党军第17军,军长高桂滋。

[2]郭师,指国民党军第71师,师长郭宗汾。

[3]蔡家峪系第115师占领。

[4]平型关战斗毁敌汽车实为80余辆

[5]铃木兵团,即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旅团长铃木重康。

[6]蒙古军,指当时察哈尔绥远地区的伪蒙古军。


蒋介石等祝贺平型关告捷致八路军电[1]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十月一日)


(一)


阳曲。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


寝寅电[2]悉。(0 密)。


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


中〇。俭。侍参。京。


(二)


第八路军参谋处:


宥电敬悉。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


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委员长武汉行营。俭午。鄂。参情。


(三)


第八路军朱总指挥:


宥电奉悉。激战歼敌,举国同欣。谨电驰贺。


弟 杨虎臣[3]

叩。俭。


(四)


第八路军参谋处:


宥电告捷,闻之欣喜。吾兄[4]指挥若定,胜算确操,军威所至,敌胆为寒。际此民心未固之时,忽闻吾兄捷报,不惟昭示部队,足使顽廉懦立,亦将昭示各军暨新出发各部,攘臂愤发,士气百倍。是我兄一举,关系战局甚大。望努力一心,灭此朝食,国家之福,亦国人所望也。


龙云[5]叩。(印)。


(五)


第八路军参谋处:


捷报遥传,强敌披靡,翦彼凶顽,申我国威。


特贺。


福建省政府。俭。


(六)


第八路军参谋处转第八路军总指挥、副总指挥暨全体将士勋鉴:


接奉宥电,敬悉克服平型,斩俘殆尽,具见指挥若定,成算在胸,忠勇善战,奋发无前。尚祈乘胜长驰,复我失地。


谨电祝捷,无任翘企。


浙江省党部。俭(印)。


(七)


第八路军参谋部转全体将士鉴:


宥电奉悉。贵军抗战晋北,杀敌致果。捷报传来,曷胜喜慰。尚冀迅歼倭寇,以张国威。


谨此电贺。


湖北省党部叩。(二十九日)


(八)


肤施。第八路军总指挥朱暨全体将士勋鉴:


捷报传来,举国兴奋。


特电驰贺,仍希乘胜追寇,灭此朝食。


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陷(印)。叩。


(九)


肤施。第八路军参谋处:


宥电敬悉。捷音传来,举国兴奋。


特复。


江苏绥靖公署。(三十日)


(十)


第八路军朱总指挥、彭副〔总〕指挥勋鉴:


宥电敬悉。平型激战,克敌扬威。捷报传来,曷胜欣佩。


特复。


安徽省政府。东。


注释:

[1]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告捷,全国振奋,各界纷纷致电祝贺。此处选用其中 10 份。

[2]寝寅电,即朱德、彭德怀 1937 年 9 月 26 日关于八路军第115师平型关战况等情致蒋介石电。

[3]杨虎臣,即杨虎城,原西北军爱国将领,曾任国民党军第17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与张学良一起于1936年12月发动西安事变,被国民党反动派迫令辞职,于1937年6月出国“考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 年在重庆被杀害。

[4]吾兄,指朱德、彭德怀。

[5]龙云,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第 3 预备军司令长官。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资料(8)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及其战绩》)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