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论解放区战场(节选)[1]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朱德
同志们:
我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进行英勇的抗日战争将近八年的时候开会的。我很荣幸,我能够代表英勇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的九十几万军队和二百几十万民兵,在这里向我们党的大会说话。我应该指出:这八年中,我伟大的中国人民组成了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在各个战线上,不分男女老幼,轰轰烈烈,与日寇作殊死的斗争;不管日寇如何凶暴残酷,也不管国民党政府的政策及其统帅部的指挥方针有如何错误,中国人民仍本一往无前的精神,前仆后继,坚持了这伟大的爱国战争。中国人民将赢得最后胜利,这已是无可怀疑的了。这八年中,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与一切抗日的友军,协同保卫祖国。在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战场上,我们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一起,曾流洒了最多的热血。中国共产党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愧为中华民族最好的子孙,因为我们做了中国人民所最希望的事业,而且我们将继续不屈不挠地做下去。
……
光荣的牺牲和伟大的成绩
同志们!我在前面已说明了解放区战场的创造及其作战的各个时期。应该知道:在这样持久的作战过程中,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各解放区人民和我们共产党人所蒙受的苦难和牺牲,是说不尽,写不完的。我在这里不准备多说,但我应该在这里向大家报告一些概括的数字,说明在这种残酷的战斗和牺牲中,中国人民得到了些什么。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在一九三七年九月到一九四五年三月的七年半(华南抗日纵队缺一九四三年以前的数字)中,总计对敌大小战斗十一万五千余次,击毙和杀伤敌伪军计九十六万余名,俘虏敌伪军计二十八万余名,争取投诚反正敌伪军计十万余名,敌伪总共损失计一百三十六万余名。
我军主要缴获:炮类共计一千零二十八门,机枪共计七千七百余挺,步马枪四十三万余枝,攻克碉堡三万四千余座,攻克据点一万一千余个。
在一九四四年中原战役以前(正如我在这报告的第一部分里所已说到了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抗击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抗击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即在今天,在侵华日军(“满洲”的不在内)四十个师团五十八万人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所抗击的仍有二十二个半师团,三十二万,占百分之五十六,而所抗击的伪军则完全没有变化。敌寇重兵屯集华北、华中,这个形势就说明了并日益增加了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在抗战中极艰巨的责任。
这种抗日人民战争的优异战绩,甚至可以从敌寇方面的反映看出来。例如,一九四三年六月敌华北派遣军总部公布:“从今年一月到五月与共产军交战次数为五千五百二十四次之多,其兵力达五十六万七千四百二十四人之众。”又如,敌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一九四三年即敌昭和十八年度,综合战果报道说:
“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十九万九千具敌遗尸中,中共军也占半数。但与此相比较,在我所收容的七万四千俘虏中,中共军所占的比率则只占一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军交战意识的昂扬。……因此,华北皇军今后的任务是更增加其重要性了。只有对于为华北致命伤的中共军的绝灭作战,才是华北皇军今后的重要使命。”
解放区战场的战绩,正是全面的人民战争的战绩,难道还不明显吗?
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解放区人民,其抵抗的极端英勇,其对所受苦难的极端坚忍,其牺牲的极端壮烈,实是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浩大的正气,写下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最壮烈不朽的史诗,难道还不明显吗?
中国人民付出了上述的伟大牺牲,获得了下列代价,即创造了遍于华北、华中、华南十九省地区的解放区,解放人口共计九千五百五十万。
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全军总数计九十一万正规军,民兵二百二十万以上。这些数目字,明白指出解放区战场人民战争的伟大发展,与国民党战场的溃败形成极其明显的对照。
这种解放区的力量,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所有的力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力量,使中国人民有了胜利的展望,有了民主和光明的展望。
……
注释:
[1]这是朱德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军事报告。此处节选的是报告第二部分中的一节。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资料(8)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及其战绩》)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