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和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他“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抗日战争以前,毛泽东就已经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探索,延安时期他创作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其基本点,一是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二是认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有可能和必要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思想、组织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建立农村根据地,长期进行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就成为革命的‘三个法宝’。”[1]以上这些,就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基本依据。
1939年10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共产党人》创刊,毛泽东为创刊号写了发刊词。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阐明了中共中央创办《共产党人》的目的,总结了中共建立以来的丰富经验,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点。得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的结论。并阐明了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2]
1940年1月,毛泽东作了长篇演讲《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后《解放》周刊发表时更名为《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很重视这篇文章,1939年年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未发表前,他曾致信吴玉章,请其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观点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通过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作了详尽的完整的论述,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他还说明,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连接。“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地连结起来,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他论述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4]指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这篇文章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向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提出了“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要求。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政策,阐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等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论联合政府》这份政治报告共分5个部分:(一)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二)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三)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四)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五)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其中第三部分《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包括的内容有:中国问题的关键、曲折道路的历史、人民战争、两个战场、中国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比较、“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是谁、所谓“不服从政令、军令”、内战危险、谈判、两个前途;第四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包括了我们的一般纲领、我们的具体纲领、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任务、中国沦陷区的任务、中国解放区的任务五方面内容。在我们的具体纲领方面则详细论述了“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不许中途妥协”、“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人民的自由”、“人民的统一”、“人民的军队”、“土地问题”、“工业问题”、“文化、教育、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外交问题”诸问题。建国后,《论联合政府》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47年12月25日到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关于毛泽东的报告,会议的决定指出:这个报告是“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全党全军应将这个文件联系1949年双十节各项文件,进行深入教育,在实践中严格遵照实施。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总结了“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等十大军事原则。在土地改革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了必须注意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指出必须整编党的队伍。“其中首先重要的,是在党内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彻底地揭发各地组织内的离开党的路线的错误思想和严重现象"。通过整编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明确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除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外,在国内就是要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而上层的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是可以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者保守中立的,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权力到达的地方,对于这些阶级,必须坚决地毫不犹豫地给以保护。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还是必须允许它们存在;并且按照国民经济的分工,还需要它们中一切有益于国民经济的部分有一个发展;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指出新中国经济构成是(1)国营经济,这是领导的成分;(2)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发展的农业经济;(3)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经济。并强调这些是新民主主义的全部国民经济。指出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最基本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
此外,1939年12月毛泽东主持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二章定稿,并于1940年《共产党人》第四期和第五期上发表。这本书原计划撰写三章,毛泽东亲自完成第二章《中国革命》的写作任务,并修改了他人起草的第一章《中国社会》。1940年下半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作了重要修改,发展了《新民主主义论》的一些观点。建国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中国社会》包括《中华民族》《古代的封建社会》《现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三节,第二章《中国革命》包括《百年来的革命运动》《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七节。其中《中国革命的动力》一节分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农民阶级(包括富农、中农、贫农)、无产阶级和游民六个部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分析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指出“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他们和农村中的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中国革命史上,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不是中国革命的动力,而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又一方面“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6]他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勾结日本公开投降或准备投降的一切汉奸和反动派;中国革命当时的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民族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它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一方面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另一方面又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的革命。
注释: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25-826页。
[2]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13页。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557页。
[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63-665页。
[5]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39-640页。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