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

来源:中华魂网 · 2024-02-24 14:38:51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方面之一的群众路线时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他还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样,毛泽东同志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了。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党要坚持革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1]


毛泽东在撰写《〈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和《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文献中深刻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理论。1941年3、4月间,毛泽东撰写了《〈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他在这篇文章中强调向群众学习的重要性,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毛泽东看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联系群众、动员群众方面的经验,指出关于如何联系群众和动员群众反对敌人这一方面,十年内战时期的经验,是抗日时期的最好的和最切近的参考。


1943年6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在政治局通过后下发全党,同年6月4日的《解放日报》登载了该文。1953年2月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题目改为《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群众理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


毛泽东将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作为共产党人进行任何工作必须采用的两个方法之一,指出“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凡属真正团结一致、联系群众的领导骨干,必须是从群众斗争中逐渐形成,而不是脱离群众斗争所能形成的。”[3]


毛泽东要求注重和总结群众斗争经验,指出“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欢喜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此类意见就会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他强调要“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并认为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他指出“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4]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方面之一的独立自主时,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互相支援。但是完成这个事业,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本国的革命事业做好。”“建国以前和建国以后,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没有在任何外来的压力面前屈服,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5]


注释:

[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97-902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97-902页。

[4]同上。

[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雪 李宽

技术支持:李馨雨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