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诗歌研究与创作组织
(一)战歌社的工作
1937年12月底,延安最早的群众性诗歌组织战歌社成立。1940年12月,它并入到后成立的“延安新诗歌会”。战歌社属于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领导的一个组织,社长柯仲平。战歌社是在原陕北公学“战歌社”和边区文协文艺部诗歌组的基础上,吸收边区其他诗歌创作者建立而成。战歌社的成员包括了抗大、陕公等单位的诗歌创作人员,下辖研究部、编辑委员会、总务部等。
诗歌社成立后,以开展新诗朗诵为中心工作,多次在中央大礼堂和陕北公学举办新诗朗诵。1938年1月26日举办了第一次新诗朗诵会“诗歌民歌演唱晚会”,期间加入演出各地民歌和小调的节目。200多人到场,“毛主席一直坐到散会。[1]1938年2月,诗歌社专门召开会议,讨论诗歌朗诵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一致肯定诗歌朗诵运动是文艺(特别是诗歌)大众化的实践和途径,是时代的需要,应该发展;诗歌创作要大众化,朗诵要改进。总之,方向要坚持,方法要改进。“由于以战歌社为主的诗歌朗诵的开展,也由于许多热心这一工作同志的支持和参加,使诗歌朗诵运动日益莲勃发展着。”[2]
战歌社采取措施从全国征求诗歌,宣传边区诗歌,1938年3月在汉口《新华日报》刊登征求诗集和诗刊的启事,启事写到:“战歌社为边区诗作者的组织。我们想写一些战争的歌曲给群众看。同时,我们也想向诗坛先进者学习。但地处边区,购书不易。为了这,敢向国内外诗人同志们征求诗集或诗刊。”[3]刊发启事后,他们受到了来自大后方出版的诗歌刊物,也将一些边区的诗歌带到全国其他地方,通过进步刊物进行宣传。
开展街头诗歌运动。1938年8月,战歌社与西北战地服务团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定8月7日为“街头诗运动日”。《宣言》指出“因为抗战的需要,同时因为大城市已失去好几个,印刷、纸张更困难了,我们展开这一大众街头诗歌(包括墙头诗)的运动,不用说,目的不但在利用诗歌作战斗的武器,同时也就是要使诗歌走到真正的大众化的道路上去;不但有知识的人参加抗战的大众诗歌运动,更要引起大众中的‘无名氏’也多多起来参加这运动。”“一句适当的标语,它可以指示某一时期的战斗行动,它也算得一首最有力的诗。……一首抗战大众诗比一句政治标语,在某些地方,就更能发挥效力了。在战斗中,我们该用标语口号的地方就用标语口号,该用大众街头诗歌的地方就用它。我们唱也好,朗诵也好,写也好,我们要使这运动普及而深入。……我们要在争取抗战胜利的这一大时代中,在全国各地展开伟大的抗战诗歌运动——而街头诗歌运动,我们认为就是使诗歌服务抗战,创造新大众诗歌的一条大道!”[4]
街头诗运动日,诗人们散发诗歌传单,开展街头诗歌朗诵,战歌社成员走上街头,于墙壁、岩石、门板上到处写“街头诗”。有的人写在纸上,到处张贴。战歌社大力推动了街头诗运动,柯仲平、林山、田间、邵子南成是整个街头诗运动的中坚,柯仲平创作了《保护我们的利益》《边区自卫军》,田间创作了《毛泽东》。为推动街头诗运动,战歌社还编印了街头诗歌小册子—《街头诗运动特刊》,《新中华报》刊登《街头诗选》。街头诗运动不仅在陕甘宁边区,而且在晋察冀等边区亦得到了开展,它吸引了大批诗人,仅在该项运动高潮中就有30多位诗人参加了进来,他们创作了《我们向你们致敬》(骆方)、《小脚婆姨》(刘御)等近百首诗歌,不仅使得诗歌与现实相结合,而且使诗人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歌社在一些单位设立分社或战歌社小组,推动诗歌运动。1938年成立了战歌社抗大分社,由魏巍、冯塞伟、侯亢、朱子奇、夏雷、胡征(胡秋萍)、侯光焘、候光慈、周洁夫等组成,他们创办了大型诗歌墙报《战歌》。这些组织受到了战歌社的指导和帮助。
1940年战歌社进行了整顿和重建,6月召开了社员大会,通过了战歌社新章程,提出了“加强组织”“深入工作”的口号。柯仲平担任会长,推选了刘御、雷波、公木、张惊秋为新的执委。9月,战歌社与山脉文学社联合创办了《新诗歌》。1940年12月,战歌社并入了当时新成立的“延安新诗歌会”。战歌社在推动延安时期诗歌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注释:
[1]《战地》第三期,1938年4月20日。
[2]《延安文艺丛书》史料卷,第385页。
[3]《新华日报》1938年3月3日。
[4]《街头诗歌运动宣言》,《新中华报》1938年8月10日。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