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有关政治、社会建设和民众生活方面的美术创作
1、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用画笔表现了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政治建设状况。这方面的作品有《听报告》(版画,力群于1940年创作)、《奖章》(版画,马达于1939年创作)、《区政府办公室》(版画,古元于1943年创作)、《民主批评会》(版画,石鲁创作)、《清算斗争》(版画,江丰于1942年创作)、《投票》(版画,张明坦创作)、《延安乡干部会议》(版画,张望1941年创作)、《讨论候选人》(版画,张望1944年创作)、《欢庆解放》(版画,张映雪1948年创作)、《村干部会》(版画,秦兆阳1939年创作)、《乡人民政府建议》(版画,萧肃1944年创作)、《人民代表》(版画,萧肃1944年创作)、《投豆豆选好人》(版画,萧肃1944年创作)、《酝酿称心人》(版画,张映雪1944年创作)、《宣誓》草图(素描,王式廓1940年创作)、《村干部会议》(速写,邹雅约1938年创作)等。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延安时期的乡村民主建设、政府工作等情况。还有作品反映了其他方面的情况,如《国民党狱中的政治犯》(版画,江丰于1942年创作)等。
2、美术作品表现社会建设成就。美术工作者创作的作品,有的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状况的巨大改观,如《宣传卫生》(版画,王流秋于1943年创作)、《农民诊疗所》(版画,彦涵1943年创作)、《宣传新法接生》(版画,郭钧1944年创作)、《兽医》(版画,郭钧创作)、《卫生模范,寿比南山》(罗工柳1943年创作年画作品)等;有的反映了司法建设、制度建设和社会生活工作方面的成就,如《马锡五调解婚姻诉讼》(版画,古元于1943年创作)、《改造二流子》(彩色版画,王式廓于1943创作)、《移民到陕北》(版画,彦涵1944年创作)、《控诉》(版画,夏风1946年创作)、插图《小二黑结婚》(版画,张映雪1946年创作)、《得奖光荣》(年画,夏风1947年创作)等;有的反映了普通群众受尊敬的内容,《给伙夫同志祝寿》(版画,古元于1944年创作)等;有的反映了根据地人民日常生活状况,如《妯娌俩》(版画,石鲁于1945年创作)、《三边农家》(版画,张映雪1943年创作)、《昨日的贫农》(版画,张映雪1947年创作)、《访贫问苦》(版画,张映雪1947年创作)、《春节联欢》(版画,夏风1944年创作)、《午憩》(版画,黄山定1944年创作)、《延安保育院》(版画,陈叔亮创作)、《小姑贤》(版画,力群于1945年创作)、《延安溜冰》(版画,刘岘于1943年创作)、《丰衣足食图》(彩色版年画,力群1944年创作)、《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沃查创作年画作品)、《人兴财旺图》(彩色版年画,张晓非1944年创作)、《五子图》(彩色版年画,莫朴1947年创作)、《新福禄寿》(彩色版年画,苏光1947年创作)等。
3、反映抗日根据地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作品。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通过减租减息等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反映这方面年内容的作品,有《减租斗争》(版画,古元于1943年创作)、《领回土地证来》(版画,牛文于1948年创作)、《逃亡地主又归来》(版画,古元于1942年创作)、《劳动英雄归来》(版画,夏风1943年创作)、《送粮在先》(版画,张望1941年创作)、《焚毁旧契》(素描,陈因约1945年创作)、《清算》(油画,莫朴1947年创作)、《发土地证》(彩色版年画,金浪1947年创作)等,另外还有《斗地主挖财宝》(夏风1947年创作)、《分得耕牛好种地》(夏风1947年创作)等年画类作品亦表现这方面内容。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