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一)单位的业余秧歌活动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延安鲁艺组织了100多人的大秧歌队排练秧歌剧,并于1943年元旦公开演出。新编秧歌剧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新秧歌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带动了群众性秧歌运动的开展。
(一)单位的业余秧歌活动
学校、军队、工厂、单位等组建了众多秧歌队,排练秧歌剧,将群众文化运动向前推进。1944年,杨家岭成立了“杨家岭春节宣传队”。中央党校、西北党校分别建立了秧歌队,保安处、保卫团建立了秧歌队,西北局、边区抗联、边区文协的工作人员组成了南区秧歌队,中央印刷厂、解放日报社、新华社联合组成了清凉山秧歌队,枣园组成了枣园文工团。九旅还组成了九旅家属学校秧歌队。
延安和边区单位秧歌队排练了许多新秧歌节目,促进了延安和边区秧歌运动的深入发展。杨家岭春节宣传队,排演的节目“有《组织起来》,描写组织变扎工和妇女方线的好处;《归队》,内容包括优抗、归队、保卫边区;《花鼓》,歌颂安塞六位劳动英雄陈德发、杨朝臣等的事迹;《旱船》,所唱的歌词赞扬去年边区生产展览会的盛况和丰衣足食的生活;快板《二流子》,描写三个二流子的改造;《杨朝臣》是歌唱杨朝臣怎样从军、退伍,后来当了劳动英雄的事迹。中央党校秧歌队演出了《一朵红花》《一家人》《夫妻识字》《拥军爱民》《走三边》《牛永贵挂彩》等。”保安处秧歌队演出了歌唱模范村白塬村的《打花鼓》,反映边区人民积极生产情绪的《张老太回家》,表现人民与军队亲密关系的《边区军民》;南区宣传队演出了《变工好》《纺毛起家》《女状元》《王有财归队》《冯光琪》等;西北党校秧歌队演出了《孙老汉拾粪》《组织起来》《旱船》《花篮》等;行政学院宣传队演出了《模范夫妻》《寻门户》《张本贵和八路军》等;清凉山秧歌队演出了《娃娃戏》《兄妹开荒》《刘志丹》《种棉秧歌》(四场歌舞,一场快板组成);延安大学少数民族同学演出了《送公粮》;枣园文工团演出了《动员起来》《治安英雄》《劳军去》《自卫》《拥军》《自卫备荒》等秧歌剧和大秧歌;保卫团秧歌队演出了《拜年》《开荒前后》《帮助老百姓锄草》等节目。
1944年2月23日,延安的机关、学校、团体中八个秧歌队在杨家岭集中表演,中共中央领导人观看了这场表演。参加表演的秧歌队和演出节目分别是,保安处秧歌队的《红军万岁》,枣园机关文工团的《动员起来》,行政学院秧歌队的《好庄稼》,中央党校秧歌队的《牛永贵挂彩》,保安处秧歌队的《冯光琪锄奸》,南区秧歌队的《女状元》,联政宣传队的《刘连长开荒》,延属分区秧歌队的《红军大反攻》,西北学校的《刘生海转变》。这场表演中干部观众达到了2000多人。
1945年春节延安被服工厂、交通工厂、纬华工厂联合组成了工人秧歌队,排演了《生产节约》《烙碗计》《植物燃料》《买火》《王德发和“黑板报”》。1945年春节延安化学工厂和玻璃工厂联合组织了秧歌队,演出的节目包括《王有才》《卖麻糖》;振华纸厂组织的秧歌队则表演了《军爱民 民爱军》《夫妻识字》《黑板报》《货郎担子》《买布》等节目;边区银行、光华印刷厂的秧歌队演出了秧歌剧《夫妻拜年》《张小娃过年》《裁树》《瞎子算命》《人才两旺》;医科大学秧歌队在延安二十里铺等地演出了《家庭卫生》《军民联合反巫神》。
边区其他地方同样开展了群众秧歌运动。1944年安塞群众组织了30多个秧歌队。关中分区的马兰各机关组织了春节秧歌队,关中师范学校表演了高跷、民歌等节目,马兰小学演出了《兄妹开荒》。延属分区的富县城关区秧歌队表演了《刘二起家》《新年劳军》《模范抗属》《运盐》《开荒》等节目。甘泉荣院拥政爱民宣传队公演了秧歌18场,剧20场,观众1万5千多,老百姓反映:“你们这次的戏是演给新社会的人看的,过去的旧戏是演给旧社会的人看的,现在旧社会过去了。”1945年关中分区马兰县有八一剧团、地委干训班、泥工合作社等9个单位参加了春节演出,上演了20多个节目,其中包括秦腔《血债》《九宫山》,秧歌剧《护士拜年》,另外还有《十五项大任务》《卖瓦盆》《抓特务》等节目。[1]
注释:
[1]艾克恩编著:《延安文艺运动纪盛》,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490、575页。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