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图书馆和民教馆:一、陕甘宁边区的图书馆

来源:中华魂 · 2025-01-01 14:37:38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图书馆和民教馆:一、陕甘宁边区的图书馆


图书工作在促进群众文化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图书馆工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在瑞金创办了中华苏维埃中央图书馆。一些单位也建立了图书馆,如中央党校图书馆、红军大学“列宁室”等。延安时期图书馆工作得到更好发展。

一、陕甘宁边区的图书馆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6月中共中央迁至保安(现志丹县),恢复了中华苏维埃中央图书馆。1936年10月,为纪念鲁迅先生,中华苏维埃中央图书馆更名为鲁迅图书馆。1937年,鲁迅图书馆、中央党校图书馆和文协图书馆等迁到了延安。

陕甘宁边区图书馆分为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医院、机关等单位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有鲁迅图书馆、中山图书馆、绥德子洲图书馆、三边图书馆和清涧县图书馆等。单位图书馆包括延安中央研究院图书馆、中共中央图书馆和新闻单位的中央党报委员会、《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新华社资料室等机关图书馆;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鲁迅师范(后为边区师范)边区第二师范、边区第三师范、绥德师范、米脂中学、延安中学、安吴堡青训班、八路军卫生学校(后改为中国医科大学)、西北医药专门学校图书馆等学校图书馆;延安边区医院、中央医院图书馆等医疗单位图书馆。延安其他单位如边区银行延安总行、延安交口镇工人俱乐部、陕甘宁边区医药学会(医药图书馆)、边区国医研究会(延安中医图书馆)等单位、学会亦成立了图书馆。

为便于工厂工人,学习文化,一些工厂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流动图书馆等,它们一般由工会文教部或俱乐部管理,如中央印刷厂工人俱乐部图书室、延安兵工厂工人俱乐部图书室、光华制药厂图书室、八路军制药厂图书室等。陕甘宁边区部分村庄成立了农村图书室、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等。1944年9月,米脂县民丰区姜新庄村成立了农民图书馆,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对此都进行了报道。《解放日报》还报道了延安东关乡文书举办“流动图书馆”的工作。

延安时期,部队建立了图书馆、图书室和连队图书馆,向部队读者提供图书报刊。1941年建立的八路军军人俱乐部中,就专门设有阅览室,向读者提供书报阅读服务。当时部队的一些部门设立了图书馆,如“一一五师晋西留守处图书馆”、“河东部教导队图书馆”等。

陕甘宁边区书店开办了阅览室。新华书店总店、边区新华书店、韬奋书店均成立了读者阅览室,提供报刊以供阅读。绥德西北书店专门建立了一个小图书馆,向读者提供阅览和借阅服务。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