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延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工作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戏剧演出

来源:新华社 · 2025-01-06 13:38:29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工作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戏剧演出

晋察冀根据地剧团演出了大量优秀节目。这里的专业剧团演出范围相当广,1940年5月,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排演了契诃夫著名话剧《求婚》和果戈理的《巡按》;从1941年开始,抗敌剧社排演过曹禺剧作《日出》《雷雨》、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中外经典戏剧;七月剧社则演出过话剧《塞上风云》等。为了更好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抗敌剧社上演了《子弟兵和老百姓》《戎冠秀》《李国瑞》等反映抗战和根据地发展内容的戏剧,北进剧社上演了《兄妹开荒》《张大嫂巧计救干部》,火线剧社演出过大型歌剧《王秀鸾》,战线剧社创作并演出了以“百团大战”为背景的话剧《东团堡歼灭战》和《狼牙山五壮士》,七月剧社演出了歌剧《农村曲》和大型表演唱《生产大合唱》,回民支队抗战剧社演出了话剧《马母》《藏包袱》《空军司令》《太阳出来了》等剧目。

演出单位能够很好配合形势,开展宣传工作,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上演的《救国公粮》《春耕快板剧》《反“扫荡”秧歌舞》《陈庄战斗》等就在宣传群众参加根据地春耕生产,交救过公粮,开展反“扫荡”,慰问军队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京剧艺术在晋察冀根据地得到了发展,一批新京剧被创作和上演。1944年,抗敌剧社根据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改编上演了京剧《李自成》。庆丰戏院崔万春创作了现代京剧《枪毙杨小脚》,王久晨、何迟等人创作了现代京剧《北霸天》,演出后受欢迎。

新秧歌舞在晋察冀边区开展的如火如荼,1939年联大文工团演出了《反扫荡秧歌舞》(1939年)、《新年秧歌舞》(1939年)、《反投降秧歌舞》(1940年)、《春耕快板剧》(1940年),西战团演出了《要拥军》(1943年),前进剧社演出的《捉俘虏》(1940年),抗大二分校创作《男女老少齐动员,团结起来打鬼子》(1940年),抗敌剧社创作演出了《破击战》(1940年)、《军民一家》(1941年)、《赶路相遇》(1944年)、《翻身记》(1944年),冲锋剧社演出了《两个英雄》(1943年),群众剧社演出了《万年穷翻身》(1944年)等,它们促进了晋察冀根据地秧歌运动的发展。

为推动晋察冀根据地的文艺工作,配合根据地艺术节等重要节日,剧团之间进行了联合演出。1940年10月,华北联大文艺学院、联大文工团、西战团、抗敌剧社联合排演了根据高尔基同名著作《母亲》改编的话剧,这次演出很成功。1941年7月初,联大文工团等单位,联合演出了巨型歌舞活报剧《跟着聂司令前进》。他们还上演过《钢铁与泥土》《熬着吧》《打特务》等歌剧、话剧和《王大炮回头》等小歌剧等。晋察冀根据地的剧团重视演出工作,1939年11月,在庆祝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的活动中,根据地抗敌剧社、冲锋剧社、七月剧社等重要戏剧团体举行了文艺汇演,演出剧目有《我们的乡村》《两年间》《警惕》《回到祖国的怀抱》《放哨》等。

这些剧团除过进行专业表演外,还组建“武装宣传队”等各种文艺队伍,到各地开展宣传工作。1942年西战团专门组织了“武装宣传队”,到平山、繁峙等县潜入敌人据点附近进行对敌宣传演出。

除演出外,在根据地的专业剧团还协助乡村剧社开展工作,1940年西战团先后在山西唐县、完县、繁峙县开办三期“乡村艺术干部训练班”,为地方培养文艺宣传骨干数百名。抗敌剧社协助阜平县高街村剧团创作并排演了著名的剧作《穷人乐》。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