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二、晋察冀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
(一)晋察冀根据地报刊出版发行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大小报纸150种以上。[1]晋察冀根据地重视报刊在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创办了大批报刊进行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11月创建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到1949年8月该根据地划归华北行政区,12年中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共有报社5家。[2]据不完全统计,晋察冀根据地出版图书839种,报纸76种,刊物222种,其中根据地机关团体出版了图书547种、报纸10种、刊物80种,冀中区出版图书124种、报纸27种、刊物67种,包括冀晋区、察哈尔省在内的北岳区出版87图书种、报纸19种、刊物38种,包括冀东区、冀热察区、热河区在内的冀热辽区出版图书81种、报纸20种、刊物37种。[3]创办的报纸包括《抗战报》《边政导报》《冀中导报》《挺进报》《救国报》等,刊物有《战线》《新长城》月刊、《边区建设》《边区教育》等。
1、晋察冀的重要报纸出版发行工作
(1)从《抗敌报》到《晋察冀日报》
1937年12月11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抗敌报》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办,它是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是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一份报纸。《抗敌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社长(1937年12月到1938年4月)。邓拓是这个报纸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从1938年4月到1940年11月邓拓担任了报社的主任、社长。《抗敌报》初设在阜平城内,后来转移到五台县出版。1938年8月,《抗敌报》在出版了62期后,被移交给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主办,邓拓主持《抗敌报》工作。
《抗敌报》始为四开两版,三日刊,单面石印,发行1500份。从1938年1月20日第12期起,改用新闻纸双面印刷,扩成四开四版,有社论、通讯、专刊、漫画等,形式多样,报道及时,读者更喜欢。到1938年2月《抗敌报》发行量已经达到2500份,7月发行3000份。1938年3-5月间,《抗敌报》印刷能力进一步增强,添加了八开铅印机与2、4号铅字等器材。这份报纸主要登载国际国内动态、战况,后来增加了边区消息和言论。从1938年8月16日第63期起,《抗敌报》改成铅印四开四版、隔日刊。日军实行大“扫荡”后,报纸改为8开小报依旧坚持出版,并发行了《抗敌外报》。到1940年11月《抗敌报》更名为《晋察冀日报》时,共出版了456期。
《抗敌报》重视发挥报纸的言论作用,用评论和社论来宣传方针政策。1938年9月,为配合反“扫荡”斗争,邓拓连续发表了《加紧战争动员粉碎敌人围攻》《怎样进行坚壁清野》《反对麻木不仁与惊慌失措》,对保证反扫荡的胜利作了舆论上的宣传。
1940年11月《抗敌报》更名为《晋察冀日报》,毛泽东为报纸题写了报头。邓拓担任分局党报委员会书记,兼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作为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共出版了2845期。为更好推动晋察冀根据地文化工作,《晋察冀日报》创办了《老百姓》《子弟兵》和《海燕》《鼓》《晋察冀艺术》等文艺副刊,刊登邵子南、鲁藜等有影响诗人的佳作,发表了大量街头诗。1948年6月该报与晋冀鲁豫根据地出版的《人民日报》合并,统称为《人民日报》。
(2)根据地其他报纸的出版发行工作
《子弟兵报》的创刊和发展。1938年6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机关报《抗敌》三日刊创刊。该报前身是1938年1月《抗敌报》对军内发行的《抗敌副刊》,该刊介绍八路军的生活和作战经验,专门指导军事斗争。《抗敌》三日刊后来改名为《子弟兵报》,它非常注重报纸的通俗性,设立了“三日时事”、“部队生活”、“工作通讯”、“课外工作”“战士习作”等专栏,每期还配有一般为二、三百字的社论,用以指导工作。这份报纸各个时期分别由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及北京军区政治部领导,后发展成为北京军区《战友报》。
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挺进报》。1938年3月初,八路军开辟了在晋察冀边区平西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以宛平八区为中心,地跨河北、察哈尔两省,人口最多时有200多万。平西抗日根据地很重视报刊在宣传各项政策,指导抗战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地成立之初,各县纷纷创办报刊,宛平县创办《芦沟桥报》、房(山)良(乡)联合县创办《新房良报》,涞(水)涿(县)联合县创办了《抗战报》《先锋报》等油印小型报纸。冀热察挺进军成立后,遂创办了油印的《挺进报》。1939年,《挺进报》成为了中共冀热察区党委机关报,并于9月1日正式在平西根据地创刊,公开发行。《挺进报》一般情况下三日出刊,四开四版,油印,1941年11月改出双日刊。《挺进报》一版主要是社论和报道国内各战场战况消息的要闻,二版主要报道时事、国际国内大事,三版主要报道根据地的新闻、中心工作等,四版是综合性副刊,刊登文艺、宣传材料、政策解答、总结报告等。该报的时事和战争消息大部分来自新华社和新华广播电台,一部分是由重庆中央社消息和苏联俄语广播改写成。
1942年4月《挺进报》由平西迁至平北出版,成为中共平北地委的机关报,1944年2月由油印改为石印后,坚持三日出版一次。抗战胜利后,察哈尔省委成立,出版《察哈尔报》,《挺进报》随宣告停刊。另外晋察冀边区政府还创办了《救国报》。
注释:
[1]北剑:《<挺进报>诞生到停刊的6年》,《中国档案报》2001年7月20日,第5版。
[2]《山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报刊》,《发展导报》2011年6月21日,第6版新闻纵深。
[3]赵晓恩:《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出版工作》(三),《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3期。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