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延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一、根据地新闻报刊出版发行工作 (一)晋冀鲁豫根据地报刊事业 1、《新华日报》(华北版)和《人民日报》(晋冀鲁豫)的发展

来源:中华魂 · 2025-01-26 19:24:04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一、根据地新闻报刊出版发行工作(一)晋冀鲁豫根据地报刊事业


1937年11月,八路军开赴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脉开始创建晋冀豫根据地的工作,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包括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根据地。

一、根据地新闻报刊出版发行工作

晋冀鲁豫根据地大力发展新闻报刊出版发行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11月开始建立晋东南根据地到1949年8月,仅太行区共成立报社3家,出版报纸160余种、期刊120多种。到1949年划归华北解放区,太岳根据地先后共成立报社10家,出版报纸20多种、期刊47种。[1]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仅太行太岳地区创刊的报刊就有约135种,其中1937年创刊4种,1938年33种,1939年29种,1940年12种,1941年25种,1942年7种,1943年10种,1944年5种,1945年10种。[2]

(一)晋冀鲁豫根据地报刊事业

1、《新华日报》(华北版)和《人民日报》(晋冀鲁豫)的发展

《中国人报》与《新华日报》(华北版)。1938年5月,中共晋冀豫省委在沁县创办了机关报《中国人报》,该报1938年10月由油印改为铅印。1938年12月底《中国人报》与《新华日报(华北版)》合并,共发行95期。《中国人报》主要面向基层组织和抗日群众,重点报道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战场形势、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情况、区党委指示。这份报纸除在根据地各县发行外,还通过秘密交通转送到游击区和敌占区党的组织。

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新华日报》(华北版)系四开四版,间日刊,一版为社论、评论、文章、要闻;二版主要报道国内新闻、信息;三版主要报道国际新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况等;四版为根据地版,主要报道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斗争、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等军事斗争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建设内容。《新华日报》(华北版)向全华北发行,每期发行3万余份,读者主要为华北地区干部群众,它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国际共运、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对全局政治起到了指导作用。1943年9月《新华日报》(华北版)停刊,准备《新华日报》(太行版)的出版工作。《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还编印八开小报《中国人》,创办了《抗日军人》《战地报》《新地》《新华文艺》《华北青年》《敌后木刻》《戏剧》等副刊。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4年,太行太岳根据地共出版《新华日报》5828536份。[3]

1944年10月1日,《新华日报》(太行版)创刊。改版后这份报纸不仅坚持宣传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大量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传播重要信息,它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的方针,更注重报道晋冀鲁豫根据地新闻通讯,宣传根据地各方面成就,成为太行区党委组织宣传群众领导群众的得力助手与有力工具。为了更有效报道根据地,该报建立工农通讯网,将根据地情况及时反映出来。1949年8月,太行区党委停止办公,《新华日报》(太行版)也宣布停刊。

1946年5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晋冀鲁豫分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晋冀鲁豫)创刊。创刊当天的报纸发行量大约是1万份。该报日出对开1张,报社先后设在河北省邯郸市和武安县,向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等地区发行,社长张磐石。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号为4版,报头采用了集字而成的毛泽东手书“人民日报”。创刊号上刊登了晋冀鲁豫中央局首长为《人民日报》创刊的题词,刘伯承题词“力争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独裁分裂,乃人民呼声”,邓小平题词“为人民服务。”《人民日报》的《发刊词》指出:“本报的出版,在于发扬晋冀鲁豫边区人民驱逐日寇,热爱民族,热爱和平民主的传统精神”,“它将要动员和组织全晋冀鲁豫边区的人民,起来坚持政协决议的全部实现,坚持群众性的自卫斗争,特别是加强边沿地区群众性自卫战争的领导与组织,准备随时击破反动派的进攻,保卫晋冀鲁豫解放区”,“本报——人民日报,晋冀鲁豫边区广大人民的报纸,在大家热烈期待和鼓励之下,在极不完备的条件之中出版了,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关于它的发展、大、坚强,我们热烈希望全边区党政军民及广大读者同志们的扶植与帮助!我们的口号是毛主席昭示我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就是本报的方针和宗旨。”

《人民日报》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向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传播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等。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与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合并,仍称《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新的《人民日报》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启事》,宣布:“中共华北局决定两报合并,统一出版本报。本报受命于今日创刊。《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即日停刊。”到1948年6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共出版746期。


注释:

[1]《山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报刊》,《发展导报》2011年6月21日,第6版新闻纵深。

[2]张利、杨宏伟:《太岳太行根据地新闻报刊之内蕴格调繁盛及原因》,《新文学史料》。

[3]一丁:《太行根据地文化》,转引自张利、杨宏伟:《太岳太行根据地新闻报刊之内蕴格调繁盛及原因》,《新文学史料》。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