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延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一、根据地新闻报刊出版发行工作 (一)晋冀鲁豫根据地报刊事业 2、晋冀鲁豫根据地重要报刊

来源:中华魂网 · 2025-01-29 17:36:54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工作

一、根据地新闻报刊出版发行工作


(一)晋冀鲁豫根据地报刊事业


2、晋冀鲁豫根据地重要报刊


发展报刊事业是晋冀鲁豫根据地推动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出版的重要报刊除《新华日报(华北版,后改为太行版)》《人民日报》外,还有《晋冀豫日报》,中共晋东特委机关报《胜利报》,中共冀南区党委机关报《冀南日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务刊物《边区政报》,曾为晋冀豫区党委党刊的《战斗》,大型综合性刊物《抗战生活》,太岳文联机关刊物《太岳文化》和《先锋报》《中国人报》等主要报报纸和《党的生活》《华北文艺》《华北妇女》等刊物。

从《先锋报》到《战场报》。1937年11月129师进入太行山,师政治部创办了太行山区第一张宣传抗日的报纸《先锋报》。1941年《先锋报》更名为《战场报》。这份报纸以报道国内战场动态、国际要闻、部队战斗生活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方针路线政策,揭露日寇罪行为主。改为《战场报》后重点宣传了各抗日根据地的胜利成果、斗争经验、建设状况和其他信息,特别是1945年以后《战场报》更加强调对战争战斗情况、部队训练、政治工作和与军队建设方面密切相关的信息报道,深得部队官兵喜爱。

从《胜利报》到《晋冀豫日报》。1938年5月,中共晋冀豫特委创办了机关报《胜利报》,朱德题写报头。1939年9月20日《胜利报》成为中共晋冀豫党委机关报,1940年9月成为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1941年7月,根据晋冀豫区党委决定,《胜利报》改为《晋冀豫日报》,12月20日终刊。这份报纸系隔日刊,四开二版,曾采用石印、油印进行印刷,后期为四开四版,双面印刷,发行量由前期3000多份达到了4000多份。《胜利报》是一份区域性党报,主要读者是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和进步群众,它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了根据地各项工作的开展,宣传了根据地经验,转载了《新华日报》(华北版)重要文章等。《胜利报》头版为社论、新闻、通讯报道等,二版有三日国内大事、三日世界大事、冬学适用抗日识字、重要人物讲话、抗战名词解释评论、漫画连载等。为了配合根据地抗日斗争的需要,《胜利报》刊登了《论目前的紧迫任务——为完成屯粮动员武装加紧扩兵而斗争》(1939年11月28日)、《创造太行山子弟兵》(1939年12月22日)等颇有影响的社论。

《晋冀豫日报》是1941年7月由《胜利报》发展而来。《晋冀豫日报》将《胜利报》的二版增加为四版,一、二版为要闻与地方版,三、四版为教育与国际版,并决定“党的一切文件指示言论,以及各地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一切不正确的倾向,凡可以公开发表的,都将在党报——《晋冀豫日报》中登载、反映与批判。”[1]《晋冀豫日报》的发行工作主要通过各县分销处交通员进行,他们把报纸送区分委区政府,送传到村,最后到各村小学教员手中,往下分发,报纸群众阅读。为更有效利用报纸,基层还组织读报组来扩大报刊宣传效果。

《冀南日报》和《边区政报》的出版工作。1939年9月中共冀南区党委机关《冀南日报》创刊。这份四开四版的三日刊报纸,初为油印,年底改为石印,出版发行量也节节攀升,从创刊时的2000份增加到10000份。1940年4月后《冀南日报》进一步规范化。一版到四版分别为地方新闻;国内新闻(介绍其他根据地战况、评论、通讯等);国际新闻;转载、时论专题、政府法令、文艺副刊。后因印刷发行极端困难休刊。1945年9月复刊,最多发行量达20000多份。1949年7月终刊,并入《河北日报》。1941年11月,半月刊《边区政报》创刊。它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编辑出版的政务刊物,设有特载、参军动态、群众动态等栏目,主要通报边区财政、经济、教育等项工作的情况和重要方针、计划、条令、政令等。

从《战斗日报》至《黄河日报》。1938年7月,《战斗日报》创刊,该刊是牺盟会上党中心区机关报。石印的《战斗日报》四开四版,主要在当时晋东南根据地的第三、五、七专属各区县发行。该报于1939年4月停刊,并于1939年5月1日改出《黄河日报》上党版。晋西事变后,《黄河日报》上党版亦被捣毁,但到1940年1月该报又在沁源复刊,4月停刊。

晋冀鲁豫根据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还有中共太岳区党委机关报《黄河日报》、中共太南区委机关报《人民报》、中共晋豫区的《大众日报》和中共太岳四地委机关报《晋豫日报》等。1940年5月《人民报》创办,该报1941年1月改为《人民周报》,后更名为《光明报》。1940年6月,中共太岳区党委在原牺盟会长治中心区机关报《黄河日报》的基础上创办了《太岳日报》,1944年4月《太岳日报》改为太岳《新华日报》,成为全区地方党报。1941年11月《大众日报》创办,该报停刊后,中共晋豫区委于1942年3月又创办了《晋豫日报》,1943年5月《晋豫日报》终刊。1940年8月,《新华日报》(华北版)出版了专门向敌占区发行的报纸《中国人》,该报每周出版一期,八开四版,共出版了50多期,主要由赵树理负责。《中国人》系铅印报纸,每期约6、7千字,该刊还出了副刊《大家看》。

晋冀鲁豫根据地出版的重要刊物包括中共北方局主办的刊物《党的生活》和《战斗》等刊物。1937年11月半月刊《战斗》创刊,该刊初为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党刊,毛泽东题写刊名。1938年8月,《战斗》复刊,改为战斗社出版,接续从第5期出,一直到第77期。1943年6月起,《战斗》开始出版第78期,改为中共太行区党委机关刊物,铅印。太行分局合并于中共中央北方局,由分局负责主办,1949年5月停刊。《战斗》共出版了121期,增刊27期。《党的生活》和《战斗》主要刊登共产党文件、各级领导人讲话和中心运动、支部建设、干部学习、党内生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对敌斗争等方面文章等。1940年8月,创办了中共太岳区党委机关刊物半月刊《建设》,1944年7月该刊终刊。

晋冀鲁豫根据地出版了一些重要的综合和文化类刊物。1939年4月,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在山西长治创刊了反映根据地军民斗争生活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刊物《抗战生活》,并对其出版发行。该刊每月两期,每6期为1卷。《抗战生活》每期约6万字,16开本,主要栏目有专论、时事展望、学术讲座(主要)、文艺、学习经验、通讯、书报介绍、信箱、木刻等,内容报刊介绍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等。1941年12月,《抗战生活》并入1941年5月创刊的《华北文艺》。

注释:

[1]李豫:《太行根据地报纸文献概论》,《新闻出版交流》1999年第6期。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