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文化工作
一、根据地新闻报刊出版发行工作
(二)晋冀鲁豫根据地出版事业
晋冀鲁豫根据地很重视出版工作的开展。1938年8月,在北方局组织部、宣传部领导下成立了在晋东南建立太行区内第一个出版机构——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这个出版社主要出版供学校和部队用的教材课本,其中就包括《战时读本》,该书用木板雕刻刷印,4开大字本,配有插图,共分四册,120课,既是识字课本,又是政治读本。该出版社还出版了《怎样办民族革命小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世界大战新阶段与中国抗战新阶段》等书,主编的定期刊物《抗战生活》。
1939年7月,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从山西长治搬至武乡,后和华北《新华日报》合并,华北《新华日报》承担了新闻图书出版总机关的工作,出版物由报社的发行部门发行。是年12月,华北《新华日报》在社内设立了华北新华书店,旨在“出版发行《新华日报》,出版发行及销售 各种书籍杂志”。华北新华书店出版过《整风文献》、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等一大批图书,它还出版了《兄妹开荒》《女状元》《夫妻识字》《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文艺图书和《华北文艺》《华北青年》《新大众》等刊物。
为进一步加强这一根据地的出版发行工作,1943年9月,华北新华书店与报社分离,和华北书店合并成立了华北新华书店。从1940年到1944年,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华北书店、华北新华书店等共出版发行图书达1602500余册。仅1944年,就出版发行图书134900余册,其中中级读物54400余册,普及读物21700余册,国民教材56600余册,宣传读物2100余册。[1]。1945年度华北新华书店总店出版书籍124种,59.6万册。[2]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4年,太行太岳根据地共出版党内刊物155487册,高级读物320511册,中级读物589901册,群众读物77336册,宣传品57454份,其他读物12884册。[3]
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出版单位,除华北新华书店以外,还建立有华北书店、太行群众书店、太岳新华书店、冀南新华书店等,他们最后统一于华北新华书店。1941年1月,重庆进步书店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在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辽县(1942年左权牺牲后改名左权县)桐峪镇联合创办了华北书店。八路军派人参加了他们的工作,华北书店陆续开设了4个门市部,并建立了铅印印刷厂,出版印刷发行图书。截止到1942年底,华北书店油印出版了《朝花夕拾》《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和列宁相处的日子》《世界名歌选》《拉丁化检字》等20多种书籍,每种书的印刷册数均在500本以上。华北书店开始铅印出版书籍后出版了《人怎样变成巨人》等,他们还排印了《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书。
太行群众书店成立于1945年,属太行新华日报社领导,对外为太行群众书店,对内仍为报社发行科。1946年,太行群众书店在长治设立分店,1947年该书店与太行新华日报社分离,归太行区党委宣传部领导。后来太行群众书店改称太行新华书店。据不完全统计,该书店共出版《共产党宣言》《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论联合政府》《论农村工作》《赤叶河》《王贵与李香香》等图书65种。
1946年7月,晋冀鲁豫解放区为表彰优秀的文教作品,专门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设立了“文教”作品奖金,评审委员会共收到文艺、杂志、教材等类型“文教”作品700余项,评出获奖作品120项,其中文艺类107项。[4]赵树理因其小说创作被授予特等奖。[5]
注释:
[1]张雪琴:《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
[2]张山明:《解放区印刷出版工作》,《出版史料》2003年第1期。
[3]一丁:《太行根据地文化》,转引自张利、杨宏伟:《太岳太行根据地新闻报刊之内蕴格调繁盛及原因》,《新文学史料》。
[4]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第一次文教作品奖金通告》,《人民日报》1947年8月20日。
[5]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人民日报》.1947年8月10日。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