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一史两志 > 正文

【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延安时期山东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二、山东根据地的报刊出版发行工作 (一)《大众日报》的出版发行事业

来源:中华魂 · 2025-03-07 11:47:16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山东根据地的文化工作:二、 山东根据地的报刊出版发行工作


延安时期,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和后来的山东解放区,在报刊出版发行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报刊出版发行事业不仅有力推动了根据地文化工作,而且通过宣传文化工作促进了根据地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一)《大众日报》的出版发行事业

1939年1月当时的苏鲁豫皖边区党委创办了《大众日报》,后来《大众日报》发展成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该报初为三日刊,四开四版,逐渐发展为二日刊,抗日战争时期后,改为日报。《大众日报》发刊词称“为大众服务,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必要因素之一,成为他们自己的喉舌,更成为他们所热诚支持的最公正的舆论机关”。[1]《大众日报》成立后不久,建立了大众通讯社,向延安新华社发送报纸要闻。1941年6月,以大众通讯社为基础成立新华社山东分社。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山东分社始终与《大众日报》在一起,山东分社社长由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兼《大众日报》社长李竹如担任,分社就是报社的通讯部。《大众日报》发行工作稳步发展,创刊初期发行二三千份,1948年春就达到8万份。《大众日报》不但于山东各根据地发行,而且远送到陕北党中央驻地延安。战争年代,为办好报纸,《大众日报》社先后有包括社长李竹如在内的530多名优秀工作人员献出了生命。

中共中央领导、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军队将领很关心《大众日报》的发展。1940年1月,《大众日报》创刊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发来题词:“动员报纸,刊物,学校,宣传团体,文化艺术团体,军队政治机关,民众团体,及其他一切可能力量,以提高民族觉悟,发扬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反对任何投降妥协的企图,坚持抗战到底,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我们一定要自由,我们一定要胜利”。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也都对《大众日报》的发展做出过重要指示。解放战争时期,《大众日报》成为了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

为进一步提高报刊的宣传作用,1940年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发布了《关于宣教工作的指示》,规定“加强《大众日报》,使其成为全省性的报纸;加强大众通讯社(大众日报的一个部门),使其成为全省各报纸的新闻供给机关。”1943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关于推进大众日报工作的几点决定》中指出:“各级党委和各级干部,除了自己运用党报指导工作外,并应向群众广为传播,建立读报会、读报小组,研究讨论大众日报,以便使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主张。”要求“在党内提高关心党报、爱护党报、阅读党报、推销党报、运用党报的责任与空气”。[2]

《大众日报》致力于群众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和群众读报工作。1940年冬大众日报社成立了通讯部,在省级和部分县以上单位发展通讯员,1942年3月成立通讯联络科,大力发展群众通讯员和由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组成的特约通讯员队伍,建立通讯报道网。仅在沂南县岸堤区农村中就发展近200名农民通讯员,并成立了沂南县通讯联络站,促进了鲁中地区农民通讯工作的发展。特约通讯员工作方面,到1947年仅在鲁中、鲁南和滨海3个地区,大众日报社就发展400多名特约通讯员。群众通讯小组工作很有起色,到1944年,《大众日报》就在省级机关党政军各部门和县、区、村基层单位,广泛建立了通讯读报小组。

《大众日报》很重视社论工作,通过社论宣传党的政策,指导实际工作,反映群众意愿,提供政策解读和对形势的分析与局势的判断。《大众日报》创刊后的第二期就发表了首篇社论,后每隔一两期就发表一篇社论。其发表的社论有的着重强调联系群众和动员群众,如《广泛发展自卫团突击运动》(1939年1月9日)、《战斗动员起来粉碎敌人的扫荡》(1943年10月19日),有的着重于根据地建设保卫方面,如《关于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2月11日)《接受徂徕山血的教训》(1942年9月25日),1945年5月,面对日伪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大众日报》发表一系列社论,如《备战,准备进入反扫荡!》、《动员起来,把扫荡的敌人打出去!》《略论目前山东敌我斗争形势》等。为配合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大众日报》发表了的社论《减租减息实行土地政策 发动广大抗战力量》(1941年4月7日),提出“要顾及地主与农民两方面的利益,要顾及债权主与欠户双方的利益”等,从1942年6月22日起陆续发表《向地主士绅们进一言》《向地主士绅们再进一言》《向地主士绅们三进一言》等社论,还发表《如何打开减租减息的大门》(1942年5月10日)等,仅从1942年5月至9月的4个多月中,《大众日报》就先后发表社论18篇。土改时期,为配合土改工作,该报发表了《打破各种障碍,迅速实现土地改革》(1946年9月12日)《拥护省政府双十布告,迅速完成耕者有其田》(1946年10月21日)等社论。


注释:

[1]《大众日报》创刊号,1939年1月1日。

[2]《中共山东分局关于推进大众日报工作的几点决定》,《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九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第227—228页。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