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对未来的昭示。从2007年开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启动了“一史两志”工程,组织200余名专家学者历经近10年,基本完成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和“陕甘宁边区志”“延安地方志”大型系列史书编撰工作,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中华魂》网特推出“延安十三年·一史两志”专栏,敬请关注!
延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文化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共中央地调集十万大军、两万干部,挺进东北后创建起了东北根据地。东北根据地重视文化工作的开展,无论是新闻出版事业,还是文艺演出工作都进行的有声有色,为宣传革命思想,推进东北革命事业深入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东北解放区的新闻报刊工作
(一)东北报纸的出版发行工作
东北解放区关心新闻出版工作,一批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干部从陕甘宁边区和山东、晋察冀、华中根据地来到了东北。东北解放区建立后,新闻出版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46年9月1日《解放日报》刊文称,当时包括陕甘宁地区在内的各解放区军区以上出版的报纸共有57种(不包括小型的油印报),其中东北创办的较大报纸就有17种,东北局所在地的哈尔滨有7种,其余分布在齐齐哈尔、北安、皀南、海拉尔、安东、通化、佳木斯、大连等地。
《东北日报》的出版发行工作。194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创办了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主要是向部队、机关等派送,也向民众销售,发行量从数千份到2万份不等,最多曾达到20万份。11月23日,《东北日报》迁到本溪,在本溪期间《东北日报》共发行40期,另外出号外8期。1946年2月,《东北日报》迁至吉林省海龙。期间,一批从其他根据地来到东北的新闻工作者加入到《东北日报》,该报采编力量进一步壮大,地方新闻数量增多,并从3月31日第100期起,报纸从四开版改为对开版。从4月到5月间,《东北日报》曾一度进驻长春。5月该报报社迁到了哈尔滨,6月份起《东北日报》的报道重点转到了对根据地建设的报道宣传方面。1946年12月18日,《东北日报》更换报头,新报头为毛泽东亲自书写。1948年12月《东北日报》迁至沈阳出版。1954年东北大区行政机构撤销后,《东北日报》终刊。白朗、高铁、严文井等曾担任该报文艺副刊主编。
《东北日报》在东北解放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东北日报》深入报道过东北抗日联军的一系列活动,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斗争史略》《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实》《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的血肉关系》《阐述抗日联军斗争简史及东北建设意见——周保中将军答本报记者问》等文章,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地区14年抗日斗争的历史事实。《东北日报》和其他一起,将东北的土地改革作为重点进行报道,刊出了《到农村中去,到群众中去》等文章,用传媒的力量促进土改工作的开展。《东北日报》等报刊大力宣传了解放战争的进展状况,从1947年1月到3月《东北日报》发表了170多篇文章,用来报道“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的战役;从1947年1月到8月《东北日报》发表报道全国其他战区的文章208篇,通过军事斗争领域的新闻、通讯报道发挥了报刊的宣传作用。《东北日报》等报刊报道东北剿匪情况,《东北日报》从1946年6月到1947年2月刊发东北剿匪消息和通讯200多篇,通过传媒宣传了剿匪成果。《东北日报》等报刊大力报道东北解放区的建设、生产和支援前线情况,发表了《十万人民奋勇助战,冰天雪地护送伤员》《扶余人民全力支援前线,担架超过原计划达七倍之多》等文章,宣传了群众对前线的支援。[1]
这一阶段,东北解放区除过出版《东北日报》外,各地还新办了一批报刊,如《安东日报》《长春新报》《新黑龙江报》《合江报》《嫩江新报》《内蒙古日报》《辽南日报》《辽北日报》《辽吉日报》《新热辽报》《大众日报》(哈尔滨)《人民呼声报》、《佳木斯人民日报》、《文化导报》、《辽河新报》、《辽东日报》、《通化时报》、《吉林人民日报》、《民主日报》《胜利报》《新抚顺报》《盖平报》《群众报》等20余种。这些报纸大都是四开两版的铅印日报,发行量在2万多份到5千份之间。到沈阳战役发起前,东北解放区仅铅印报纸就达到了34种,其中各级党委机关报13种,党委领导下的农民报13种。东北解放区还出版了一批针对工人的报刊,如《西铁消息》《矿工周报》《鸡西工人》《火车头》《新工人》《林业工人》等;针对青少年读者的报刊,如《学习报》《儿童报》《黑龙江青年报》等和其他类型的报纸,如《东北画报》《文化报》《学习生活》《生活报》《哈市公安》《中苏友好》等。根据东北的民族情况,东北解放区还出版了《人民新报》《新民日报》《战斗报》《延边日报》《团结日报》等朝鲜文报刊,增强了报刊在民族地区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东北解放区的部队、机关、企业、学校内部创办的报纸数量很多。这些报纸中,《东北日报》的发行量最大,1948年,东北解放区党报发行量较全面内战爆发前的不足7万份有了显著增加,已经达到了15万份 其中《东北日报》的发行量达到了8万份左右。[2]
注释:
[1]戈福录:《关东民声新天地——东北解放区新闻工作概述》,《党史纵横》1996年第6期。
[2]同上。
(选自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撰的《文化工作史》)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