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中华魂杂志 > 延水流长 > 正文

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塑造新时代大学生

来源:中华魂杂志 · 2020-10-05 00:00:00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弘扬。延安精神蕴含着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革命时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和平年代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导向。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 把思政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创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崭新局面。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 多年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在传承精神、培养能力、磨砺意志等方面不断探索。依托延安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延安精神的实质和精髓,并将其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将延安精神贯穿于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中

2019 年 5 月,“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图片展来到我校。展览分为奠基西北、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和劳模精神七个单元,以大量珍贵的史料和图片,全面展示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我校思政教师带领全体 2019 级新生参观了图片展,把课程从教室搬到了图片展的现场。文创艺术学院等二级学院还将此次图片展作为党课暨信仰公开课重要内容,要求学生们在实际学习工作中,把学习弘扬延安精神与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的党的作风建设经验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同学们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立场、顽强的斗志和革命的激情。这次活动,同学们深受教育和鼓舞,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以强烈的人民意识、使命担当, 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去,学习党史国史,弘扬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鉴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极少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以及价值观不正确的现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着重讲解延安精神核心内容的同时还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 运用多种形式传播和渗透延安精神的价值观念,使学生不仅要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还要对其时代品质了然于心,强化其价值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让延安精神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延安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校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延安精神,2001 年暑假,组织了近 40 名由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组成的社会实践团来到延安,与延安电大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共建活动。在为期 10 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来到社区、村庄,通过调研采访等各种生动鲜活的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充分认识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从中受到启迪。学生骨干们在延安这个革命的圣地接受熏陶和洗礼,亲身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前辈们的丰功伟绩,感受延安人民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受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认识到作为革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历史责任。社会实践团还在延安组织开展了支教活动和文艺演出,与延安人民同呼吸共欢乐,更加牢固树立成为一名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坚定信念。2007 年,为庆祝建团 85 周年暨建军 80 周年,校团委、学生处再次组织“延安精神牢记心,服务老区寄深情 2007 延安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了安塞县边墙希望小学,为当地的孩子捐资助学并与他们座谈联欢;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瓦窑堡、南泥湾等革命旧址,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此 13 载春秋中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听取了郭必选教授“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报告会;领略了陕北民俗文化,体验了延安发展的日新月异。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徜徉于展厅之中,抚触历史。社会实践团的学生们感慨万千: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入驻延安,从此,陕北高原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 成为了亿万有志之士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 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体系并日臻成熟,国共合作联合抗日在这里实现……延安诞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了中国革命的赫赫功绩,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篇。

让延安精神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闪光

有效地将延安精神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使大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用大学生所学专长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是对延安精神的最好的传承。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引入延安精神 , 是对延安精神的丰富 , 也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升华和应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在现实客观的前提下,创新方式方法。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志愿服务活动结合现实情况,拓宽服务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创造与时俱进的活动内容。除原有的校内活动服务、学雷锋活动等形式外,还增加与专业相关,紧扣社会热点的活动,如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暑期支教、重大赛事志愿服务等,加强与社会各界和企业的合作,拓展志愿服务的渠道。他们走入社区,走入用人单位, 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在多年志愿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要将延安精神与志愿者精神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不仅要牢固树立讲求诚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而且要勇于发扬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通过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在学习延安精神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不仅深刻体现了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 而且还通过志愿者活动践行了延安精神。近年来学校连续获得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南京市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南京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称号。

用延安精神之创业精神培育学生创业品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把延安精神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结合,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延安创业精神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创业过程中最可贵的品质。它包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处事果断、敢作敢为、善于适应、敢于拼搏、坚持不懈、不畏失败、以身作则、敢为人先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引导学生学习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品质。

我校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中,注重创造性的培育、果断性的培育、适应性的培育和坚韧性的培育。以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激励大学生敢于创业, 培育学生敢于吃苦创业的精神和意识, 并积极投身到国家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教育引导学生创业者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必须善于分析问题,辨明真伪,当机立断,敢作敢为; 教育引导学生创业者要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善于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教育引导学生创业者要敢于迎接失败、宽容失败,增强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总结失败经验,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延安精神当代价值的引领下,以延安时期党中央领导人民群众的“创新点和创业史”为榜样,学校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践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创新创业,在国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发展机遇期,书写美好的创新创业梦想, 实现年轻人的青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