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时空对话】“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战旗为号,从烽火走向强军

来源:中华魂网 · 2025-08-13 14:51:53

抗战胜利 80 周年特别报道:

连队名片:英雄连队的光辉历程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诞生于南昌起义,现为第 79 集团军某旅装步 9 连。1937 年 9 月,该连在平型关战斗中勇担突击重任,战后被八路军第 115 师 343 旅授予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荣誉称号。此后,连队屡立战功,先后荣获 “平汉战役主攻连”“渡江英雄连” 等 6 次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 8 次、二等功 8 次、三等功 20 次,涌现出 30 多名英模人物。连队还先后获评“全军先进基层单位”“陆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等,党支部获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 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中,连队官兵代表参加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英模部队方队;2019 年,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中,“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旗帜列入 “战旗方队”,接受党和人民的庄严检阅。

1937年9月,连队被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战旗。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陆军第 79 集团军某旅装步 9 连。荣誉室内,一面面鲜红的荣誉旗帜熠熠生辉,最醒目的当属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战旗。这面旗帜,曾 “打破了日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点燃全民族抗战信心”,从 1937 年平型关战斗的枪林弹雨,到新时代强军征程的演训场,它凝望历史,跨越时空,成为官兵们擎旗冲锋的精神指引。


一、战旗无言,血性传承不息

平型关下,热血铸就英魂

1937 年平型关伏击战中,九连前身部队、八路军 115 师 343 旅 685 团 2 营 5 连连长曾贤生,人称 “猛子”,带领全连率先冲入敌阵。他奋勇拼杀,在弹药用尽后接连刺死 10 余名日军,陷入重围后,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指导员杨俊生带伤指挥,排长牺牲了班长顶上,班长倒下了老战士继续冲锋。历经 3 个多小时激战,全连160人仅剩 30 余人,一举歼灭了近百名敌人,圆满完成阻击任务。战后,该连被授予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称号,“猛打猛攻、首冲敌阵” 的精神自此融入连队血脉,战旗上的血渍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1937年9月,连队前身开赴平型关,在公路两侧高地伏击日军。


北疆演兵,血性一脉相承

2023 年,九连赴北疆腹地参加联合实兵演习。上等兵王荣飞正在执行外围警戒任务。面对蓝军抵近偷袭,他用身躯挡住单兵火箭筒口,拼命将火箭筒从对方手中夺了过来。“这个兵简直不要命!”电光火石间的“空手夺白刃”,让蓝军目瞪口呆,随后气愤地离开。王荣飞紧追不舍,在应急分队配合下成功抓捕蓝军,粉碎了偷袭企图。事后,战友问力竭的他:“当时怎么想的?怕不怕?” 王荣飞坚定地说:“没想啥!就觉得哪怕再危险也必须要阻止他!作为九连的兵,战场上就该这样,见了敌人敢拼,见了枪眼敢堵,见了碉堡敢炸!” 在九连,像王荣飞这样的战士比比皆是。“每次执行大项任务前,我们都会重温历史,用当年的血性胆气砥砺斗志。” 指导员栗新朝说,这是连队保持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每当战斗号角吹响,官兵们人人站排头、当先锋,将 “猛打猛攻、首冲敌阵” 的连魂融入行动,不惧挑战,用血性意志淬炼胜战锋芒。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在中蒙演习中下车战斗。朱甫鑫摄


岁月流转,战场在变,但勇气的温度从未改变。八十余载时光,两代官兵的冲锋跨越时空印证:真正的勇敢,是军人最锋利的武器。不同年代的血与汗,有着相同的滚烫;不同战场的血性与勇气,始终一脉相承。


二、战旗见证,利刃淬火升级

装备悬殊,英勇无畏抗敌

九连荣誉室里,一张对照表清晰展现了平型关大战时的装备差距:我军 1 万余人对阵日军 2.2 万余人,手枪、轻机枪数量只有日军一半左右。然而,八路军战士凭着不畏强敌、敢于牺牲的决心顽强战斗,子弹打光了用刀砍,刀卷刃了用枪托砸,枪杆断了用牙咬…… 这种英勇无畏,成为九连传承至今的精神底色。

1937年9月,在平型关战斗中,连队先辈勇猛直扑公路,与日寇展开白刃格斗。


转型之路,磨砺突击利刃

从战火纷飞到守卫和平,“猛打猛攻、首冲敌阵” 早已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本能。面对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九连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转型之道,在强军实践中锻造突击之刃。2017 年,该旅千里移防,连队由传统步兵改为装甲步兵。“装甲” 二字,如大山横亘在转型之路上。从 “摩托化” 到 “履带式”,官兵们刚摸透装备特性,连队又迎来新型装甲步兵战车的换装。新装备信息化程度高、技术要求高,首次接装后2个月,在上级摸底考核中,车长、炮长、驾驶员 3 个主要专业及格率不足 60%。在与兄弟单位的红蓝对抗中,官兵们更是 “洋相” 百出:指挥员按步兵思维摆兵布阵,把新装备当作 “代步车”;驾驶员只求开得动,不注重协同…… 他们被蓝军打得措手不及、节节败退。


痛定思痛,大家意识到:编制转型,关键在思想转变。为使 “车”“炮”“人” 形成合力,连队官兵争分夺秒研战法、练战术、强技能,探索推出 “共同课目集中训、区分专业重点训、模块组合连贯训” 的训练方法。不到半年,旅组织创破纪录比武,20个课目连队全部参考,夺得 7 个第一、6 个第二。后续考核中,连队专业优良率达 100%,合成营实兵对抗演习总评第一,训法在全旅推广。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夺得三面流动红旗,难掩心中喜悦。詹丽红摄


勇挑重担,迈向未来战场

随着未来战争形态加速演变,转型之路充满挑战。2019 年 11 月,连队受领(北部)战区陆军 “装甲步兵连夜间夺控战斗” 课目示范任务。此时,距离他们第二次换装仅半年,且首次组织多兵种、多弹种、多要素协同演练。为啃下这块 “硬骨头”,官兵们昼夜奋战。10 余种新型装备的上万字说明书,他们逐字钻研;上千组技战术参数,他们烂熟于心;数十个新专业近百个新课目,他们反复苦练。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正在组织战术训练。戴胜丰摄


课目示范时,时任连长王昌喜灵活指挥,精准调度 10 余种火器进行打击,仅 40 分钟就成功抢占“敌”扼守要点,赢得现场百余名将校指挥员的热烈掌声,经验做法被推广各单位学习借鉴。战严寒、斗酷暑,连队夜以继日探索装甲步兵分队实战经验,完成了 “摩步” 到 “装步” 再到 “合成” 的转型 “三级跳”。近年来,连队还紧跟战争发展趋势,推进无人化、智能化建设,选派骨干学习,探索无人机操作能力生成模式,在新质力量作战研究上迈出坚实步伐。

从 “白刃格斗” 到 “铁甲突击”,装备升级,战术革新,九连既有当年的血性,更添今日的智慧。


三、战旗指引,冲锋永不止步

红色传承,凝聚精神力量

连队以战旗为纽带传承红色基因。开展 “人人进史册、个个当模范” 活动,让功臣模范分享经验;连庆日邀请老前辈忆往昔战斗历程;定期组织 “红色薪火永相传” 寻根之旅,奔赴井冈山、平型关等革命圣地;通过 “强军故事会”,让官兵践行优良传统。

新兵入营,首项活动是参观荣誉室,在战旗前感悟历史;执行重大任务,官兵面向战旗庄严宣誓;连队授称日、平型关大捷纪念日,组织纪念活动,回顾战斗历程。指导员栗新朝说,这些活动,是为了让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的精神代代相传。

连队组织抗战精神学习教育。戴胜丰摄影

战旗引领,践行突击精神

驾驶员陈希姜夜间演练时,战车舱门颠开,为不影响炮长射击,他摸索关门被夹伤手指,却坚持完成任务,直到结束才发现小拇指骨折,他坚毅地说:“别说断指,就是断胳膊也得完成任务!” 新兵马聪在北部战区陆军抽考中,3 公里武装越野终点前晕厥,苏醒后第一句就问 “连队是不是第一”,不顾劝阻坚持参加单杠考核,助力连队夺得第一名。

战旗引领信念,传人续写精神。从训练场到任务一线,突击精神 成为官兵的钢铁脊梁和胜战基因。战旗虽无言,却让每一代官兵的冲锋,都成为 “猛打猛攻、首冲敌阵” 的生动诠释。它如强大磁场,凝聚着全连官兵的心。近年来,连队官兵参加中蒙“草原伙伴-2024”陆军联合训练实弹射击实现首发命中、发发命中,在全国兵棋推演对抗赛中夺冠,连队荣誉不断刷新。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在朱日和演习后组织合影留念。张帅摄

八十余载风雨兼程,战旗始终指引方向。“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的故事,在强军路上续写新篇。未来,这面战旗将继续引领官兵在新时代强军路上披荆斩棘,向着胜利不断突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通过天安门时的情景。

站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历史节点,战旗所指,是民族复兴的方向;精神所向,是万里疆场的荣光。

(作者:晓羽、迟博、王立军、詹丽红)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颜楚凌

值班总编:闫金久